關于近代那段革命歲月,我們聽多了豪情萬丈的英雄故事,也見多了難以磨滅的傳奇人生。但戰争時期立下功勳的也并非都是功德完備之人,也有人早年備受争議,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了正确選擇,同樣值得我們尊重,範紹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被稱作“傻兒司令”,故事還被作為原型拍成了電視劇《傻兒師長》,但他作為一名抗日将領,實際上可一點也不傻。

範紹增的家世背景相當不錯,祖上傳下來的家業非常殷實。但到了範紹增這一代,家裡人都有些發愁,因為他從小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再說出生于這樣的家庭自幼受到的教育條件肯定不會差,但奈何範紹增一股子機靈勁從來沒有使到過正道上,每天都帶着村裡的孩子們厮混,搞得整個村子都雞犬不甯。
範紹增從小就喜歡“拉幫結派”,很是享受自己身邊圍繞着一群兄弟的感覺。随着他的年紀越來越大,交到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可惜這些人大都不三不四,從來沒有給他帶來過什麼正面影響。範紹增平常最喜歡幹的事就是跑到一個茶館聽人說書,每次聽到《水浒傳》之類的故事時,他都對那種生活非常向往。
後來範紹增在賭場裡跟鎮長的兒子起了沖突,還被人打了一頓。結果回到家裡告訴父親後,父親不但沒有為他出頭,反而對他一頓臭罵。範紹增一氣之下直接離家出走,想就此開始“闖蕩江湖”,當時他一眼就看中了四川幫會“袍哥”,直接選擇入夥。結果在這裡待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這和說書人所講的驚心動魄的生活完全不一樣,完全就是一群小混混成天混不吝。
範紹增在幫會裡待了一段時間,每天都愁眉苦臉,想着怎麼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機會。結果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見一個弱女子被一群流氓欺負,立刻上前出手相助,等他打跑流氓後一問,這竟然是讨伐袁世凱隊伍的第二路軍總司令顔得基的女兒。
顔得基聽說此事之後,自然對範紹增的行為非常滿意,又聽說範紹增想辦點兒“大事”,于是幹脆把他提拔到了自己的軍隊中,還讓他當上了營長。就這樣範紹增時來運轉,做夢一般地擁有了自己的小部隊。後來顔得基協助唐繼堯和熊克武開戰,範紹增在前線作戰卻因為孤軍深入而失利,落敗後退回雲南。兩邊的仗打着打着,顔得基的部隊竟然被打散,自己也加入了熊克武的川軍,範紹增也成了熊克武手下的一個團長。
就是在熊克武手下工作的時候,範紹增遇到了自己的貴人劉伯承,這可以說是他從雜牌軍隊開始轉變成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正規武裝的開始。當時劉伯承也在熊克武的部隊中擔任團長,雙方因為接收防區而結識,劉伯承對範紹增手下士兵的戰鬥力很是贊賞,但同時也提醒他,如果不整頓手下的軍紀,部隊絕對不可能走得長遠。
範紹增請求劉伯承給自己指條明路,劉伯承為他引薦了羅君彤,羅君彤和範紹增搭上關系之後,幫他整頓軍紀,依法治軍,把原本一支松松垮垮,靠抽大煙增強戰鬥力的部隊打造成了一支勁旅。與此同時,在劉伯承等人的影響下,他開始意識到群眾支援的重要性,于是率領部隊開始補償他們曾經禍害過的老百姓,并幫助他們建設家鄉。這讓他在之後獨立建軍,離開熊克武部隊的時候,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
抗日戰争爆發後,作為地方部隊的範紹增也奉命率領川軍抗擊日軍,這可以說是他軍旅生涯的高光時刻了。日軍侵略者進犯祖國大地後,許多中國百姓家破人亡,不得不背井離鄉。而範紹增對他們的痛恨難以言語,他特地跑去重慶請教周總理如何對日作戰,周總理告訴他,你要讓手下的士兵們明白自己到底為何而戰。
于是範紹增在出征前召開了動員大會,他對自己手下的士兵說:“之前出征是為了搶地盤,而這次出征是為了咱們的國家,為了咱們的人民,打的是日本帝國主義,我們要為此戰鬥到底。”在他的鼓舞下,川軍英勇作戰,和日軍交鋒多次,每次都血戰到底,立下了卓越的功績。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嘗試過拉攏範紹增,但他早就認識到了對方的腐敗無能,婉言拒絕之後,一直打着經商的名義秘密為我黨地下組織提供幫助。後來更是直接宣布起義,和我軍一起平定了大西南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他因為自己所做出的貢獻被任命為中南軍政委員。随着和平時期到來,他又投身于我國的體育事業建設中,還成為了河南省體委副主任并當選上了省人大代表。這位被稱作“傻兒司令”的優秀将領,雖然年輕時私德有虧,但受人點撥後認清了大是大非,成為了一個對國家有功的優秀人才,算得上是革命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