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動資料要素市場化,首要難題是資料确權

作者:光明網

劉典、白宇:推動資料要素市場化,首要難題是資料确權

建設數字經濟标杆城市,充分釋放資料要素價值、推動資料要素市場化建設,不僅可以為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新動能,更有助于增強我國在全球數字經濟競争格局中的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資料确權成為亟需解決的首要難題,當下缺乏足夠的法律政策與制度體系明确資料權利的配置,包括資料收益配置設定、個人隐私保護、企業利潤獲得、公共資料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對打造全國乃至全球資料樞紐帶來阻礙。應建設探索包括企業資料、政府資料、個人資料在内的資料共享與交易制度,加快建構以資料确權為前提、資料估值為關鍵、資料交易為基礎和資料隐私為底線的生産管理體制機制,釋放資料要素價值,保障數字安全。

原文連結:加快推動資料要素市場化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将從基本養老保險“一柱獨大”逐漸向“三支柱鼎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與模式過渡。提高第二、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在居民養老中的占比,需要具有前瞻性的頂層設計、科學的态度和路徑,這是“十四五”時期養老保障體系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建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是我國養老保障改革的既定制度目标。擴大第二支柱和發展第三支柱是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财富的重要手段,是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主要物資基礎與核心資産。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未來,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将從基本養老保險“一柱獨大”逐漸向“三支柱鼎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與模式過渡,尤其要大力發展相對落後的第二、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這将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養老保障體系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

原文連結:建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與第三支柱的“突破”

在當代,應從資訊化、資料化、智慧化來了解人們的利益格局、公共利益、公共空間、社會空間、社會關系模式以及個人在“複雜社會”中的角色。新發展階段上的社群應該是在網際網路環境下的“熟人”與“陌生人”共享公共空間、社會空間,共擔公共責任、社會責任的混合型社群。生活便利、出行友善、服務配套、互相信任、安全放心将會是其基本特征;公共服務,諸如養老、醫療、教育、休閑及就業等設施會更加齊全;把各類服務與人際關系協調一體化的社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也提上日程。各地正在建設“5-10分鐘生活圈”“15分鐘生活圈”“30分鐘生活圈”“1小時生活圈”意味着社群将更加便利化、扁平化,突破原有的居民區界限,形成新型城市公共空間。資訊化、數字化、智能化将與行政體制、社會組織創新有機結合,形成新型治理體系和治理模式。

原文連結:丁元竹: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子

在非法治思維中,有一個“拟神化的一進制主體”。即把法治的主體,看作是一個普遍的、像神一樣代表一切人、高于一切人的唯一主體。他必須全知、全能、全力、全效。設想這個主體在那裡操作和運作,法律和現實所有的立法司法人員,都隻是它的工具。

在法治思維中,則是認同“權責到位的多元現實主體”。即承認現實的主體是多元的,而多元之間的界限和聯系,都系于權利與責任這個社會紐帶。是以,保證權利與責任的統一和到位,是法治的實質和靈魂。

原文連結:當今時代的幾個哲學問題

衆所周知,中國社會科學的舶來品成分很大,但是時代在強烈呼喚主體性中國社會科學。我們在政治學方面率先提出曆史政治學,被學界公認為是中國政治學發展的一個新方向。比較而言,曆史研究路徑在我國經濟學界似乎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筆者認為,曆史路徑的研究對于政府正在大力倡導和投入巨額資金建設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是必由之路。很多概念的提出并非依賴基于資料庫的數學推演,而是對曆史本體論的理論論述。諸如,大概不能簡單地用“理性人”解釋“仁者,夫妻”的中國人;也不能用西方的有限政府解釋民本主義的無限責任政府;民本主義政府在疫情中追求的生命至上、推動的對口援建、移民式脫貧等,是社會發展,大概沒法用GDP去衡量;土地改革造就的平等化社會結構對于經濟增長到底是什麼關系,大概是中國經濟學才需要回答的本體論層面的根本問題。

原文連結:呼喚中國社會科學的知識主體性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