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手下頭号猛将,以一己之力滅4國,位極人臣,最終結局成謎

作者: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在秦始皇嬴政兼并山東六國、統一天下的程序中,曾湧現出一大批才能卓絕的将領,其中最勇猛、戰功最多者非王贲莫屬,堪稱秦始皇手下頭号猛将。那麼,王贲是何許人也?他都有哪些驕人的功績?

一 将門虎子

由于秦末政局動蕩、檔案缺失,關于王贲的生年、早期任職經曆等情況均不詳,而依據現有的史料,我們知道他是頻陽縣(故址今陝西省富平縣美原鎮古城村一帶)人,父親王翦是一流名将,位列“戰國四大軍神”之中。說句題外話,王翦同時也是一位福将,功勳蓋世卻能避免帝王的猜忌,最後富貴而終,結局遠比死于非命的吳起、白起、李牧要幸運得多。

秦始皇手下頭号猛将,以一己之力滅4國,位極人臣,最終結局成謎

王翦畫像

雖然沒有明确的史料記載,但依據常理可以進行推測,王贲自幼便接受其父的悉心教導,年紀輕輕便學得一身好本領,不僅擅長騎射,而且兵法娴熟,具備紮實的軍事理論素養。不僅如此,由于長期跟随其父南征北戰,王贲又具備過硬的軍事實踐經驗,懂得要按照戰場情況的千變萬化來靈活運用兵法、排兵布陣,遠勝過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之流。

自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開始廢除貴族世襲制,改而普遍施行“軍功爵制”,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而“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見《史記·商君列傳》)。如此一來,當兵打仗、靠刀槍博取功名,便成為秦國所有有志青年共同的人生夢想,出身将門世家的王贲更是如此。

秦始皇手下頭号猛将,以一己之力滅4國,位極人臣,最終結局成謎

王贲畫像

作為少壯派将領中的佼佼者,王贲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大顯身手,是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的伐楚戰役中。當時,秦王嬴政派王贲進攻楚國,後者不辱使命,一路上連戰連捷,先後攻克十餘座城池。經此一戰,嬴政對王贲的能力大為贊賞,認為他在戰場上的表現絕不亞于其父王翦。正因如此,嬴政決定讓王贲在消滅山東六國的戰事中承擔更重要的職責。

二 連滅四國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就在伐楚戰役結束後的次年,嬴政派王贲率軍攻打魏國。由于魏國先前屢遭秦國的侵吞,喪失大部分郡縣,是以并沒有堅持多久,都城大梁便遭遇秦軍的進攻。王贲率軍包圍大梁後,并未直接發動攻城戰,而是引黃河灌淹城池。同年三月,大梁城毀垣塌,走投無路的魏王假被迫投降,旋即被王贲殺死。由此,秦軍幾乎兵不血刃便滅掉魏國。

秦始皇手下頭号猛将,以一己之力滅4國,位極人臣,最終結局成謎

秦始皇畫像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嬴政以王贲為主帥、李信為副将,率領秦軍東征,目标直指僻居遼東一隅的燕國。在此之前4年,王翦曾率軍猛攻燕國,奪取包括都城薊在内的大部分郡縣,迫使燕王喜逃往遼東避難,國力也随之急劇下滑。是以,王贲進入遼東境内後,幾乎以秋風掃落葉之勢便擊敗各路燕軍,僅用個把月時間便滅掉燕國,俘虜燕王喜。

滅掉燕國後,王贲率軍回師,但他并沒有傳回鹹陽,而是南下進攻代國。這裡需要解釋一下。代國是趙國滅亡後(前228年),由逃亡貴族趙嘉在今天山西省北部建立起來的短命政權,由于實力弱小,隻能采取自保的政策。是以,當王贲率領的秦軍攻入代國境内後,趙嘉雖然率領軍民奮起抵抗,但終因衆寡不敵而亡國,自己也落得自殺的結局。

秦始皇手下頭号猛将,以一己之力滅4國,位極人臣,最終結局成謎

秦滅六國示意圖

由于王翦在此前1年(前223年)已經滅亡楚國,是以等到代國滅亡後,齊國便成為山東六國中的唯一幸存者。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齊王田建為求自保,派兵守衛西部邊界,并斷絕與秦國的同盟關系,如此一來,便為嬴政提供絕佳的進攻借口。同年,王贲、李信舉兵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入齊國的都城臨淄,迫使田建向秦國投降,齊國至此滅亡。

三 功成身退

随着齊國的滅亡,嬴政終于完成兼并六國的夢想,使中國實作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事後,嬴政論功行賞,王贲因為連滅4國的功勞,被冊封為通武侯。秦朝(國)實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其中最高一級為徹侯(漢朝時為避武帝劉徹的名諱,改稱“通侯”),非立有蓋世功勳者不得冊封,而“通武侯”正屬于徹侯。是以,毫不誇張地講,此時的王贲,真可謂位極人臣。

秦始皇手下頭号猛将,以一己之力滅4國,位極人臣,最終結局成謎

秦漢二十級軍功爵位表

完成統一大業後,嬴政自稱始皇帝,秦國也由此發展到秦朝階段。此後,秦始皇在丞相李斯的輔佐下,開始将精力轉向内政建設方面,對外擴張不再是帝國的首要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除在北方負責抵禦匈奴、修築長城的蒙恬外,包括王翦、王贲等在内的大批名将紛紛退出行伍,或者告老還鄉,或者在朝中做文職官員。

由于史料的缺失,王贲在秦朝的活動記錄很少。依據現有史料,我們隻知道王贲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曾跟随秦始皇東巡,最遠到達琅琊(在今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境内)。在這裡,王贲與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人在海上參與評議秦始皇的功德,并刻石記功。此後,王贲的事迹再未出現在正史當中,仿佛人間蒸發一般,但依據常理來推測,他應該是富貴而終。

秦始皇手下頭号猛将,以一己之力滅4國,位極人臣,最終結局成謎

王贲墓

王贲退出軍事舞台後,承襲其“衣缽”的,當然是他的兒子王離。不過,跟用兵如神的祖父王翦、父親王贲相比,王離的軍事才能似乎很一般,除了曾率軍戍邊防備胡人南侵外,再沒有值得稱道的功績。在秦末大戰亂中,王離奉命率軍南下,與章邯等人在巨鹿圍攻張耳等反秦武裝,結果被項羽率領的援軍擊敗并淪為俘虜,此後生死不明。王贲若泉下有知,當為兒子的表現而深感羞愧吧?

參考書目

司馬遷(西漢):《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

司馬光(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