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作者:甬說

由于俄羅斯與前蘇聯之間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特殊聯系,不管如今的俄羅斯遇到哪些問題、作出什麼反應,多多少少總會被人與前蘇聯留下的局面聯系起來。

而作為被廣泛認為對蘇聯解體影響巨大的上司人赫魯曉夫,在當今俄羅斯重量級人物如普京等人的眼中,又能得到怎樣的評價?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

雖然有看法認為普京身上帶有相當濃重的前蘇聯色彩,不少人也津津樂道于他曾經在東德當克格勃的那段經曆,不過要是排一排時間線就不難看出,他和前蘇聯的大佬們其實都不太可能有什麼真實交集,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真正觸及蘇聯的最高權力是1953年的事,由于經濟和生活問題已經成為壓在蘇聯頭上的大山,赫魯曉夫上任伊始就開始推行自己在經濟和農業領域的一系列改革,著名的“玉米行動”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所謂玉米行動,指的是赫魯曉夫醉心于自己當年在農莊種植玉米大獲成功的經驗,又在訪美時看中了适于科技化的美式農場,是以不顧蘇聯各地氣候差異巨大的客觀事實,強力在全境推廣大面積玉米種植的事件。

土地是不會說謊的,由于蘇聯很多地方的溫度、光照根本達不到玉米成長結穗的要求,玉米推廣在不少地區都遭到了挫敗。與此同時,政府機構的機能逐漸敗壞,還出現了從國外買來大玉米棒子糊弄赫魯曉夫的事例。

不僅如此,種植玉米還導緻原本種植其他農作物、牲畜飼料的土地遭到擠占,于是不但人的口糧出現問題,連牲畜的青貯飼料都快要不夠吃了。

到了後來,這段玉米流行的風潮在人們口中成了赫魯曉夫的笑柄,他得到了一個外号“古古魯沙”,翻譯過來就是玉米棒子的意思。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雖然玉米熱潮、經濟改革都确實深刻地影響了前蘇聯的經濟,但這一切對于當時的普京來說,卻未必能産生多少直覺的切身體驗。因為他太小了,赫魯曉夫上位那年普京才隻有一歲,而等到勃涅日涅夫登場、赫魯曉夫謝幕的1964年,普京也不過剛滿十二歲而已。

很可能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普京對赫魯曉夫其人唯一一次最直接、最露骨的指摘,是關于克裡米亞的。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在某場公開演講中,普京将把克裡米亞劃歸烏克蘭的決策稱為“私相授受的違法行為”,并表示主政者赫魯曉夫之是以會那麼做,也許是為了自己在烏克蘭的名望,也可能是為此前對烏克蘭的強硬高壓舉動贖罪,“這一切讓曆史學家去研究吧”!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普京這番言論的含義其實非常明顯,此前烏克蘭與俄羅斯分道揚镳、關系日趨緊張,而處于兩者之間的克裡米亞就成了被兩股力量撕扯争奪的對象。

如果當初沒有赫魯曉夫劃地這碼事,居住在克裡米亞土地上、傾向俄方的群眾也就根本沒有必要面臨這種夾心餅幹一樣的處境。

而那段時間的俄羅斯和普京,正忙于調用各種資源,緻力于擺平克裡米亞問題、讓俄羅斯重新擁有保障安全的戰略緩沖帶。于情于理,對于造成這一切的赫魯曉夫,普京自然不可能說什麼好話。

不過,普京釋出這番言論的特殊背景也仍然令人玩味,這是在慶祝克裡米亞在歸屬烏克蘭多年以後、終于又實質性向俄羅斯靠攏的一次大會上。那麼作為話事人的普京,當然有必要從法理的高度來定調,也讓克裡米亞居民接收到被俄羅斯視為自己人的表态。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如果說起赫魯曉夫時代的決策,直到葉利欽、普京等人掌權時仍然對俄羅斯局面産生深遠影響的,并不僅有一個克裡米亞。葉利欽主政的時候打了第一次車臣戰争,到了普京上位做代理總統的時候,還得再打第二次車臣戰争。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由此就有看法認為,車臣地區之是以成為俄羅斯的不穩定因子,赫魯曉夫主政時“過于軟弱”的态度要背很大的鍋。為了扭轉斯大林對車臣人強硬手腕留下的後遺症,赫魯曉夫下令讓實質上被流放的車臣人傳回故土,這就給車臣醞釀離心力提供了可乘之機。

當然,第二次車臣戰争後來成了幫助普京赢得大把支援的關鍵事件,更由于他在車臣相關決策中展示出的鮮明姿态,還為自己打造了一個非常适合群眾口味的強硬派人設。這些就都是後話了。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不過關于車臣,普京似乎并未發表過将該地區局勢歸因于赫魯曉夫的言論。畢竟宣布車臣人可以結束流放,與直接把一塊地從俄羅斯劃出去,這兩個決定的性質還是大不相同的。

實際上,不管是被視為蘇聯開創者和建立者的斯大林,還是為之畫下休止符的戈爾巴喬夫,乃至被不少人認為應該為蘇聯解體負最大責任的赫魯曉夫,普京對他們所持的言論和态度都很少顯示出個人層面的好惡,而是站在俄羅斯利益的角度上來進行評價。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與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相比,人們往往認為普京身上有着更濃厚的前蘇聯色彩。

不管是曾經作為克格勃卧底東德的履曆,還是上任不久就把俄羅斯國歌從葉利欽時代的《愛國歌》換回與當年蘇聯國歌同樣曲調、并由原作詞者之一重新填詞的版本,都讓人很容易産生某種情懷式的聯想。

普京從1985年開始就受命前往東德工作,當然台面上的工作隻是個幌子,真實目标在于收集當時西德的經濟情報。他在那邊一直待到兩德重新合并,才應召回到列甯格勒。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作為一個人生重要階段具有鮮明前蘇聯印記的人,普京對于斯大林、戈爾巴喬夫等人的評價都呈現出明顯的功過分開傾向。

對于斯大林,普京不否認其過失和錯誤,但也同樣高度評價斯大林對衛國戰争的重要性。他還不時提醒國民,北方四島的事應該要感謝這位“老爺子”。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另一個代表例子則是戈爾巴喬夫,他被廣泛認為是蘇聯解體的首要責任人。1999年的時候,俄羅斯某個基金會搞了個“哪個上司人造成影響最壞”的輿論調查,結果戈以34%的得票率排名第一,葉利欽則得到了30%的票數,排名第二。

普京曾評價蘇聯解體為“二十世紀最大地緣政治災難”,并認為戈爾巴喬夫是“叛國賊”和“懦怯者”,因為他把權力丢在地上,任憑一些歇斯底裡的瘋子将它撿走,是可以與尼古拉二世相提并論的“最大罪犯”。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戈爾巴喬夫

不過在另一些時刻,普京卻又表現出對戈爾巴喬夫充分的尊重。2006年戈氏慶祝75歲生日,普京專門緻意祝賀,并稱其為“影響當代世界曆史程序的國務活動家之一,使我國在民主改革 方面邁出決定性步伐”。

此後戈爾巴喬夫的80大壽、90大壽,普京的祝福和高度評價從未缺席。今年3月份的普京賀電更稱戈爾巴喬夫為“卓越非凡的風雲人物之一”。此外,在5月9日的衛國戰争勝利紀念日閱兵觀禮席上,戈爾巴喬夫也是受邀出席的常客。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梅德韋傑夫對戈爾巴喬夫的禮遇也不遑多讓,他曾經下令向戈爾巴喬夫授予俄羅斯的最高榮譽勳章——聖安德魯勳章,還曾經代表普京親自前去探望。

他們的這一系列舉動,被解讀為引導全體俄羅斯人對國家曆史的共識、消除撕裂與分歧。盡管戈爾巴喬夫私底下對他們兩人并不客氣,破口大罵甚至建議他們辭職都可以算是家常便飯。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梅德韋傑夫

除此之外,普京還曾經對試圖挽救蘇聯不惜發動軍隊、是以入獄十八個月卻沒有說出一個“悔”字的蘇聯最後元帥亞佐夫表達過欣賞與敬意,他稱對方為“傑出的軍事上司人”。

總統的語言藝術

由此看來,普京在克裡米亞相關演講上對赫魯曉夫的指摘,多少有些對事不對人的味道。赫魯曉夫主政期間最為人诟病的兩件大事,其一是将斯大林打落神壇的秘密講話,其二就是以玉米運動為代表的不成功的改革。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前者原本應當是控制在内部範圍内的言論,但卻經由波蘭散布出去,更被以色列特工擷取并廣為傳播,由此引發了全球範圍内的連鎖反應。後者則是典型的不尊重科學專業的拍腦袋決策,使得本已經捉襟見肘的蘇聯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但即使如此,将蘇聯解體的原因歸結于赫魯曉夫主政時的操作,仍然是一種主觀傾向強烈的看法。

“牢不可破的聯盟”轟然倒塌,人們記住的往往是最後塵埃落定的一刻發生在誰的手上,但蘇聯解體其實更像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過程,經曆了漫長時間、若幹個決定才導向最終的結局。

就好像一個很常見的比喻:如果你吃了第七個餅感到了飽,那是不是意味着前面的六個餅都是白吃了?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更何況普京身為富于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一言一行都必然會被各國人士解讀放大,這樣的前提下,他本人早已形成了滴水不漏的語言習慣。

譬如之前“瑞典環保少女”正沸沸揚揚的時候,有好事媒體曾經采訪普京的看法,大概以為按戰鬥民族的語言習慣,普京很有可能會針鋒相對地還以顔色。

萬萬沒想到普京卻表現出了對未成年人極其寬容大度的氣量,反而話鋒一轉,将矛頭對準了這個女孩背後的成年人們。

去年年底,時任美國總統的拜登宣布他很可能會競選連任,普京一轉臉就隔空喊話起來。他表示“美國總統并不需要我的回報”,但拜登的這一決定絕對正确。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來自死對頭的贊賞很快引爆了網絡輿論。支援拜登者認為,連對立方都開口稱贊了證明拜登的确是不二人選;反對拜登者則認為,來自敵人的稱贊不能正着去了解,普京用的顯然是當初拿破侖留下的經驗,“鼓勵你的敵人去犯錯誤”。

兩邊看法莫衷一是,吵成一團,于是另一種聲音又出現了:普京僅僅就說了一句話,就成功地引爆了美國内部的意見撕裂。

總之,政治人物的評論幾乎沒有哪一次是興之所至脫口而出的。在面對斯大林、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等前蘇聯人物的評價問題上,普京也并沒有留下過情緒化或者片面化的漏洞。

畢竟關于如何看待曆史,他的一句名言早已廣為傳播:“如果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那是沒有良心;但要試圖恢複過去的蘇聯,那就是沒有頭腦。”

俄羅斯:普京對斯大林有客觀評價,他如何評價赫魯曉夫?

《普京祝賀戈爾巴喬夫89歲生日 肯定其卓越貢獻》,環球時報2020-3-2

《戈爾巴喬夫重出江湖》,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2008-10-13

《普京總統30日下午簽署指令确定俄羅斯國歌歌詞》,新華網,2000-12-31

《呂新雨:赫魯曉夫與勃涅日涅夫時代的農業問題》,觀察者網,2011-12-3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