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作者:甬说

由于俄罗斯与前苏联之间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特殊联系,不管如今的俄罗斯遇到哪些问题、作出什么反应,多多少少总会被人与前苏联留下的局面联系起来。

而作为被广泛认为对苏联解体影响巨大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当今俄罗斯重量级人物如普京等人的眼中,又能得到怎样的评价?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虽然有看法认为普京身上带有相当浓重的前苏联色彩,不少人也津津乐道于他曾经在东德当克格勃的那段经历,不过要是排一排时间线就不难看出,他和前苏联的大佬们其实都不太可能有什么真实交集,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真正触及苏联的最高权力是1953年的事,由于经济和生活问题已经成为压在苏联头上的大山,赫鲁晓夫上任伊始就开始推行自己在经济和农业领域的一系列改革,著名的“玉米行动”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所谓玉米行动,指的是赫鲁晓夫醉心于自己当年在农庄种植玉米大获成功的经验,又在访美时看中了适于科技化的美式农场,因此不顾苏联各地气候差异巨大的客观事实,强力在全境推广大面积玉米种植的事件。

土地是不会说谎的,由于苏联很多地方的温度、光照根本达不到玉米成长结穗的要求,玉米推广在不少地区都遭到了挫败。与此同时,政府机构的机能逐渐败坏,还出现了从国外买来大玉米棒子糊弄赫鲁晓夫的事例。

不仅如此,种植玉米还导致原本种植其他农作物、牲畜饲料的土地遭到挤占,于是不但人的口粮出现问题,连牲畜的青贮饲料都快要不够吃了。

到了后来,这段玉米流行的风潮在人们口中成了赫鲁晓夫的笑柄,他得到了一个外号“古古鲁沙”,翻译过来就是玉米棒子的意思。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虽然玉米热潮、经济改革都确实深刻地影响了前苏联的经济,但这一切对于当时的普京来说,却未必能产生多少直观的切身体验。因为他太小了,赫鲁晓夫上位那年普京才只有一岁,而等到勃涅日涅夫登场、赫鲁晓夫谢幕的1964年,普京也不过刚满十二岁而已。

很可能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普京对赫鲁晓夫其人唯一一次最直接、最露骨的指摘,是关于克里米亚的。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在某场公开演讲中,普京将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决策称为“私相授受的违法行为”,并表示主政者赫鲁晓夫之所以会那么做,也许是为了自己在乌克兰的名望,也可能是为此前对乌克兰的强硬高压举动赎罪,“这一切让历史学家去研究吧”!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普京这番言论的含义其实非常明显,此前乌克兰与俄罗斯分道扬镳、关系日趋紧张,而处于两者之间的克里米亚就成了被两股力量撕扯争夺的对象。

如果当初没有赫鲁晓夫划地这码事,居住在克里米亚土地上、倾向俄方的民众也就根本没有必要面临这种夹心饼干一样的处境。

而那段时间的俄罗斯和普京,正忙于调用各种资源,致力于摆平克里米亚问题、让俄罗斯重新拥有保障安全的战略缓冲带。于情于理,对于造成这一切的赫鲁晓夫,普京自然不可能说什么好话。

不过,普京发布这番言论的特殊背景也仍然令人玩味,这是在庆祝克里米亚在归属乌克兰多年以后、终于又实质性向俄罗斯靠拢的一次大会上。那么作为话事人的普京,当然有必要从法理的高度来定调,也让克里米亚居民接收到被俄罗斯视为自己人的表态。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如果说起赫鲁晓夫时代的决策,直到叶利钦、普京等人掌权时仍然对俄罗斯局面产生深远影响的,并不仅有一个克里米亚。叶利钦主政的时候打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到了普京上位做代理总统的时候,还得再打第二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由此就有看法认为,车臣地区之所以成为俄罗斯的不稳定因子,赫鲁晓夫主政时“过于软弱”的态度要背很大的锅。为了扭转斯大林对车臣人强硬手腕留下的后遗症,赫鲁晓夫下令让实质上被流放的车臣人返回故土,这就给车臣酝酿离心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然,第二次车臣战争后来成了帮助普京赢得大把支持的关键事件,更由于他在车臣相关决策中展示出的鲜明姿态,还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非常适合民众口味的强硬派人设。这些就都是后话了。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不过关于车臣,普京似乎并未发表过将该地区局势归因于赫鲁晓夫的言论。毕竟宣布车臣人可以结束流放,与直接把一块地从俄罗斯划出去,这两个决定的性质还是大不相同的。

实际上,不管是被视为苏联开创者和建立者的斯大林,还是为之画下休止符的戈尔巴乔夫,乃至被不少人认为应该为苏联解体负最大责任的赫鲁晓夫,普京对他们所持的言论和态度都很少显示出个人层面的好恶,而是站在俄罗斯利益的角度上来进行评价。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与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相比,人们往往认为普京身上有着更浓厚的前苏联色彩。

不管是曾经作为克格勃卧底东德的履历,还是上任不久就把俄罗斯国歌从叶利钦时代的《爱国歌》换回与当年苏联国歌同样曲调、并由原作词者之一重新填词的版本,都让人很容易产生某种情怀式的联想。

普京从1985年开始就受命前往东德工作,当然台面上的工作只是个幌子,真实目标在于收集当时西德的经济情报。他在那边一直待到两德重新合并,才应召回到列宁格勒。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作为一个人生重要阶段具有鲜明前苏联印记的人,普京对于斯大林、戈尔巴乔夫等人的评价都呈现出明显的功过分开倾向。

对于斯大林,普京不否认其过失和错误,但也同样高度评价斯大林对卫国战争的重要性。他还不时提醒国民,北方四岛的事应该要感谢这位“老爷子”。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另一个代表例子则是戈尔巴乔夫,他被广泛认为是苏联解体的首要责任人。1999年的时候,俄罗斯某个基金会搞了个“哪个领导人造成影响最坏”的舆论调查,结果戈以34%的得票率排名第一,叶利钦则得到了30%的票数,排名第二。

普京曾评价苏联解体为“二十世纪最大地缘政治灾难”,并认为戈尔巴乔夫是“叛国贼”和“懦怯者”,因为他把权力丢在地上,任凭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将它捡走,是可以与尼古拉二世相提并论的“最大罪犯”。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不过在另一些时刻,普京却又表现出对戈尔巴乔夫充分的尊重。2006年戈氏庆祝75岁生日,普京专门致意祝贺,并称其为“影响当代世界历史进程的国务活动家之一,使我国在民主改革 方面迈出决定性步伐”。

此后戈尔巴乔夫的80大寿、90大寿,普京的祝福和高度评价从未缺席。今年3月份的普京贺电更称戈尔巴乔夫为“卓越非凡的风云人物之一”。此外,在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观礼席上,戈尔巴乔夫也是受邀出席的常客。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梅德韦杰夫对戈尔巴乔夫的礼遇也不遑多让,他曾经下令向戈尔巴乔夫授予俄罗斯的最高荣誉勋章——圣安德鲁勋章,还曾经代表普京亲自前去探望。

他们的这一系列举动,被解读为引导全体俄罗斯人对国家历史的共识、消除撕裂与分歧。尽管戈尔巴乔夫私底下对他们两人并不客气,破口大骂甚至建议他们辞职都可以算是家常便饭。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梅德韦杰夫

除此之外,普京还曾经对试图挽救苏联不惜发动军队、因此入狱十八个月却没有说出一个“悔”字的苏联最后元帅亚佐夫表达过欣赏与敬意,他称对方为“杰出的军事领导人”。

总统的语言艺术

由此看来,普京在克里米亚相关演讲上对赫鲁晓夫的指摘,多少有些对事不对人的味道。赫鲁晓夫主政期间最为人诟病的两件大事,其一是将斯大林打落神坛的秘密讲话,其二就是以玉米运动为代表的不成功的改革。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前者原本应当是控制在内部范围内的言论,但却经由波兰散布出去,更被以色列特工获取并广为传播,由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后者则是典型的不尊重科学专业的拍脑袋决策,使得本已经捉襟见肘的苏联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但即使如此,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于赫鲁晓夫主政时的操作,仍然是一种主观倾向强烈的看法。

“牢不可破的联盟”轰然倒塌,人们记住的往往是最后尘埃落定的一刻发生在谁的手上,但苏联解体其实更像是一个击鼓传花的过程,经历了漫长时间、若干个决定才导向最终的结局。

就好像一个很常见的比喻:如果你吃了第七个饼感到了饱,那是不是意味着前面的六个饼都是白吃了?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更何况普京身为富于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一言一行都必然会被各国人士解读放大,这样的前提下,他本人早已形成了滴水不漏的语言习惯。

譬如之前“瑞典环保少女”正沸沸扬扬的时候,有好事媒体曾经采访普京的看法,大概以为按战斗民族的语言习惯,普京很有可能会针锋相对地还以颜色。

万万没想到普京却表现出了对未成年人极其宽容大度的气量,反而话锋一转,将矛头对准了这个女孩背后的成年人们。

去年年底,时任美国总统的拜登宣布他很可能会竞选连任,普京一转脸就隔空喊话起来。他表示“美国总统并不需要我的反馈”,但拜登的这一决定绝对正确。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来自死对头的赞赏很快引爆了网络舆论。支持拜登者认为,连对立方都开口称赞了证明拜登的确是不二人选;反对拜登者则认为,来自敌人的称赞不能正着去理解,普京用的显然是当初拿破仑留下的经验,“鼓励你的敌人去犯错误”。

两边看法莫衷一是,吵成一团,于是另一种声音又出现了:普京仅仅就说了一句话,就成功地引爆了美国内部的意见撕裂。

总之,政治人物的评论几乎没有哪一次是兴之所至脱口而出的。在面对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前苏联人物的评价问题上,普京也并没有留下过情绪化或者片面化的漏洞。

毕竟关于如何看待历史,他的一句名言早已广为传播:“如果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那是没有良心;但要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那就是没有头脑。”

俄罗斯:普京对斯大林有客观评价,他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普京祝贺戈尔巴乔夫89岁生日 肯定其卓越贡献》,环球时报2020-3-2

《戈尔巴乔夫重出江湖》,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08-10-13

《普京总统30日下午签署命令确定俄罗斯国歌歌词》,新华网,2000-12-31

《吕新雨:赫鲁晓夫与勃涅日涅夫时代的农业问题》,观察者网,2011-12-3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