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牛辭職記

二牛的家庭内部其實并不和諧,氛圍可以說緊張,沖突在二牛的媽媽和奶奶之間。婆媳沖突一直是難調和的沖突,沖突焦點是誰當家做主,二牛的奶奶雖然沒有經濟大權,但特别喜歡多管閑事,什麼事都指手畫腳。二牛的奶奶雖然沒文化是小腳太太,對二牛姐弟三個也慈愛,又是接生婆給幾十個孩子接過生,對外名聲極好,但唯獨與二牛媽媽相處不來。沒文化小腳太太不代表不會鬥争,打是打不動的,對外人一直說媽媽不好,經常給媽媽臉色看,說話諷刺挖苦水準到了極高地步,并且會來跳井上吊的鬧劇,而父親夾在中間很難過,媽媽怨父親不向着自己,最後父親往往偏向奶奶,是以媽媽成了孤立的人,活的極苦。

媽媽的老家在湖北的山區,小時候山上還有狼夜裡把家裡的豬叼走,上了沒幾天學就辍學放牛喂牲口照顧弟弟。後來嫁到了一戶人家大概吵架了自己賭氣跑到城裡去迷了路,被村裡的長輩遇到說給她找個人家,就把她哄騙到二牛老家以500元介紹費賣給二牛父親。父親長的白也算帥氣,身強力壯年齡也相仿,媽媽滿心願意,就這樣生活了下來。大姐出生後媽媽抱着回了老家一趟,父親那次很擔心媽媽不回來,不過擔心多餘的,媽媽最終回來了,繼續給父親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夭折在二牛之前)。二牛的二姐出生時身材瘦小,像隻貓一樣,二牛奶奶覺得又是女娃幹脆溺死算了,二牛媽媽舍不得,是自己的骨肉。但二牛媽媽最終也沒享過兒女一天福,在兒女還沒長大成就因勞累過度生病撒手人寰。

二牛考上鄉裡初一時,二牛二姐也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二牛大姐當時上高三。家裡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二牛父親要拼命掙錢交學費,二牛媽媽也經常一直獨自幹農活非常勞累,家裡還有一頭牛一頭豬要喂。二牛媽媽與娘家來往很少,那時沒有電話隻能寫信,每年來回一次的路費難以負擔,是以二牛在高三才第一次踏上湖北的土地,第一次見到外婆,第一次到了舅舅家。其實隻有100公裡多點的路,現在開車隻要2小時,而當時沒有直達班車要中轉幾次,再加上經濟困難一直走動少。印象中二牛三歲時舅舅大姨來過一次,大姐騎着自行車帶着二牛去接,還摔下來了,5歲時二牛小舅來過一次,原因是要借款結婚,但二牛家也沒錢,隻能等莊稼收完賣完了有了錢再借給小舅,小舅在二舅家住了一段時間也幫忙幹活,就等着拿錢回家,最後借到了500元。除此之外二牛初一時秋季二牛父親終于帶着二牛媽媽又回了一次老家(山區),當時二牛媽媽隻有41歲,但頭發已經花白,還特意染黑了發,小舅家已經安在了縣城裡,面對經濟條件較好的小舅,媽媽顯得拘束縮手縮腳。日思母想的父母啊,你的女兒出嫁後近15年才又一次見到你們。二牛媽媽沒有文化不識字,她自己一個人回不去,摸不到路,而二牛父親為了省錢一直不帶着二牛媽媽回去,以至于多年看不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相隔僅僅100公裡多些。二牛父母把二牛的外公帶回了老家小住幾天,二牛終于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外公,外婆的疼愛對很多孩童是美好的回憶,但二牛在11歲見到自己外公,18歲才見到自己外婆。替代外婆功能的是二牛的姑姑,雖然是姑姑但年齡和二牛差了40多歲,疼愛程度不亞于外婆,姑姑那是滿心的溺愛,會勸解二牛好好讀書,很少會批評二牛,是以在姑姑家生活是美好的回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