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河南有位賢惠美麗的女子,她是樂羊子的妻子。樂羊子外出求師,剛過去一年光景,還沒學成就因思念妻子傳回家中。
當時她正在織布,看見丈夫回來非常高興,詢問他學業的情況。樂羊子說:“我在外求學已經一年了,因為想念你而回來,我打算再也不離開家了。”她聽了樂羊子的話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指着織布機上的絹帛,說:“織絹先是用蠶繭抽成絲,再由絲紡成線,然後由線一根根織成寸,寸再積成尺,尺再積成丈,最後才成匹。如果我現在一剪刀下去,便會前功盡棄。
你在外面求學與我織布是一個道理,你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現在你半途歸來,和我剪斷織機上的絹帛有什麼兩樣?你還是馬上離家,學成再回來吧。
樂羊子聽了她的話,感到非常慚愧,便再次外出學習,這次一去就是七年,直到完成學業才回家。
“半途而廢”比喻事情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做事有頭無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