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情這個僞命題:“40後”、“70後”、“00後”的PK

作者:南城碼頭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愛情這個僞命題:“40後”、“70後”、“00後”的PK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愛情這個僞命題:“40後”、“70後”、“00後”的PK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沒有。”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沒有。”

“你們不是建築大學嗎?男生挺多的,沒有看得順眼的?”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沒有。”

“你們不是建築大學嗎?男生挺多的,沒有看得順眼的?”

“沒有,帥哥都在電視劇裡。顔值線上,身材線上,難道不香嗎?”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沒有。”

“你們不是建築大學嗎?男生挺多的,沒有看得順眼的?”

“沒有,帥哥都在電視劇裡。顔值線上,身材線上,難道不香嗎?”

“那是虛幻的,哪有現實中那麼實在。”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沒有。”

“你們不是建築大學嗎?男生挺多的,沒有看得順眼的?”

“沒有,帥哥都在電視劇裡。顔值線上,身材線上,難道不香嗎?”

“那是虛幻的,哪有現實中那麼實在。”

“現實是我自顧不暇,沒興趣。”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沒有。”

“你們不是建築大學嗎?男生挺多的,沒有看得順眼的?”

“沒有,帥哥都在電視劇裡。顔值線上,身材線上,難道不香嗎?”

“那是虛幻的,哪有現實中那麼實在。”

“現實是我自顧不暇,沒興趣。”

“我讀一本好書,吃一道美食,看一處風景,玩一次遊戲,生活這麼多樂趣,為什麼要糾結在一個人身上?我以後自己掙錢,自己消費,作自己的主,難道不好嗎?”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沒有。”

“你們不是建築大學嗎?男生挺多的,沒有看得順眼的?”

“沒有,帥哥都在電視劇裡。顔值線上,身材線上,難道不香嗎?”

“那是虛幻的,哪有現實中那麼實在。”

“現實是我自顧不暇,沒興趣。”

“我讀一本好書,吃一道美食,看一處風景,玩一次遊戲,生活這麼多樂趣,為什麼要糾結在一個人身上?我以後自己掙錢,自己消費,作自己的主,難道不好嗎?”

想想也是,閨女才大一,未來的路還很長,催婚這件事我也沒有必要太心急了吧!生活的樂趣那麼多,為什麼非要吊死在愛情這棵樹上呢?愛情不是救世主,隻有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心理平和,情緒穩定,能很好地駕馭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人,才可以給别人帶來溫暖。急急忙忙地涉入愛情的長河,也未必是好事。

愛情這個僞命題:“40後”、“70後”、“00後”的PK

愛情,這個人類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它無限神秘又讓人沉醉,它永遠年輕又魅力無窮,看看我們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情片段吧!

(一)“40後”的相愛相殺

老爹老媽,實力演繹了什麼叫一邊嫌棄着一邊愛着。

最近幾日,老爸到城裡來買農産品,自家種的香芋、紅豆和扁豆,每天早出晚歸;老媽則在家裡呆着,偶爾去親戚家串門。老媽不認識字,不常來城裡,對新鮮事物毫無接受能力,不會打電話,不認識城裡彎彎繞繞的路,連電梯也不敢獨自坐。在親戚家玩耍之後還需要去接她,暮色降臨,老爸才匆匆歸來,立馬起身要去接老媽,我說:“你吃完飯去嘛!”老爸說:“萬一把她丢在路牌下,她該着急了!”我說:“你不是平時總抱怨她不獨立嗎?這不是個機會嗎?”老爸悻悻然,吃完飯立馬去接老媽了。

想想老爸平時常常吐槽老媽:電梯按一下數字,再按一下箭頭,這麼簡單也不會;這麼一段路,難道比鄉下的斜坡還遠嗎;肉多弄一點嘛,我都沒吃飽;飯不是煮早了就是煮晚了;怎麼什麼也學不會呢……我的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但是外婆家有事他總是出面解決;子女讀書就業從未讓老媽操過心;家裡經濟困難時也總是獨自支撐着;老媽骨折後買許多骨棒,也試着做家務……

老爸希望晚年生活是走出農村,來到城市。過過清閑的日子,看看小說,追追電視劇,玩玩抖音,把年輕時未能完成的文化人的夙願好好實作一把!老媽希望晚年生活是留在農村,回歸自然。過過田園生活,喂雞養鴨,種點蔬菜,轉悠田埂,哪兒也不去,留在老家是最自在最快活的日子。老爸隻好一邊抱怨着一邊又遷就着老媽。

老爸為老媽擋住了人世間所有風雨,卻唯獨在嘴上不肯饒人,惹得老媽怨聲連連。兩人經常向我吐槽對方,我自然沒法評出個是非曲直,隻能做個和事佬,兩人的刀光劍影活生生把我“逼成”了“情感大師”。有這樣一對相愛相殺的父母,真是讓我漲了許多生活的智慧!

(二)“70後”的緻命吐槽

從九月開始,娃到外地讀大學,我們公婆倆正式榮升為“留守父母”,結束了周末圍着孩子轉的日子,回歸到二人世界。周末一向随意閑散。 晚上要聚餐,中午自然吃得簡單一點。十點過才搖搖晃晃到菜市場溜達一圈。拎回來一顆嬌小的蓮花白、一碗涼粉和幾塊玉米餅。大廚邊走邊計劃着:“醋溜蓮白一份,清燒涼粉一份,如何?”我點頭稱是,不錯不錯!

一回到家,他開始在廚房忙碌,我負責晾曬衣服。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手裡忙碌着,嘴上也不願意閑着。想着吃人的嘴軟,我說:

“好吧好吧,我認真聽着。”隻聽他拉拉雜雜講了大約十分鐘,聽得我雲裡霧裡。好不容易講完了,我沒忍住追問:

“你這個故事的意義何在?”我本來以為他會胡謅一些理由,沒想到某人大大方方地說: “沒什麼意義呀!”

“你這是真正的閑聊。”我莞爾一笑,揶揄道。

“不,我這種叫做尬聊。”我向他翻了一個白眼,孺子可教也!

“吃飯啦!"廚房裡傳來大嗓門。我湊到餐桌上一看,計劃中的醋溜蓮白和清燒涼粉變成了一道菜——涼粉炝蓮白。我癟着嘴嘗了嘗,雖然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他繼續在廚房裡搗鼓,幾分鐘後端出一盤面條(我最讨厭的食物)。沒吃幾分鐘,他提議說:”我們把面和菜混在一起,好吧?”話音剛落,我還沒來得及阻止,我的“涼粉炝蓮白”瞬間就變成了拌面。直男的審美,我也是醉啦!他大口吃着面條,我偶爾夾點涼粉和蓮白,以玉米餅為主食,也算糊弄了一頓。

不過這場景倒讓我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戀愛時的往事。那時候,我特别喜歡吃米粉。一個冬天,我們倆吃完一麻袋米粉。他會變着花樣做各種口味的米粉,比如:雞蛋酸菜味、香辣雞雜味、牛腩番茄味、肉絲泡椒味、素材三鮮味。我們嘗試了很多口味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每次做好後,我們會盛在一個大碗裡,兩人一起吃。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吃,其餘的都被他統統消滅掉。每天開吃前,他總會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廚藝厲害吧!”看着那張表情豐富、生氣勃勃的臉龐,神采飛揚、滿含笑意的眼眸,我自然是狂吹彩虹屁。第二天,他又樂呵呵地嘗試新的做法。

想想當年,我應該就是被他的“廚藝”和“厚臉皮”所吸引吧!畢竟好看的皮囊千千萬,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更何況顔值也還說得過去。

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洗禮,當年那個想方設法設計新菜品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兩鬓略有斑白,啤酒肚微挺的中年大叔,變成了一個眼裡完全沒活的葛優躺,不過對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如既往地高,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每天按時回家工資完全上交,疼老婆愛孩子,總之就是标準的模範老公。此刻某人正半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呢。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地過着,不好也不壞。

(三)“00後”的放飛自我

“叮叮叮”家庭微信群的專用鈴聲響起來。不用說,閨女上線啦!我立馬放下手中的事情,等待寶貝的“接見”。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

"還行吧!”

“讀大學幾個月了,在學校見到帥哥沒有?”

“沒有。”

“你們不是建築大學嗎?男生挺多的,沒有看得順眼的?”

“沒有,帥哥都在電視劇裡。顔值線上,身材線上,難道不香嗎?”

“那是虛幻的,哪有現實中那麼實在。”

“現實是我自顧不暇,沒興趣。”

“我讀一本好書,吃一道美食,看一處風景,玩一次遊戲,生活這麼多樂趣,為什麼要糾結在一個人身上?我以後自己掙錢,自己消費,作自己的主,難道不好嗎?”

想想也是,閨女才大一,未來的路還很長,催婚這件事我也沒有必要太心急了吧!生活的樂趣那麼多,為什麼非要吊死在愛情這棵樹上呢?愛情不是救世主,隻有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心理平和,情緒穩定,能很好地駕馭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人,才可以給别人帶來溫暖。急急忙忙地涉入愛情的長河,也未必是好事。

生活還在繼續,我們的故事也在繼續。愛情,我永遠相信它也絕不盲從它。做生活的主角,做自己的主人,乘風破浪,踏歌而行!#2021生機大會##綿陽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