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讀雪的那些美稱,令人心醉不已

作者:唐詩宋詞古詩詞
品讀雪的那些美稱,令人心醉不已

轉眼到了大雪節氣,該來一場洋洋灑灑、鋪天蓋地的大雪了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但現實往往很悲催,這時節天氣愈加寒冷,降雪量并不見得很大,大雪節無大雪是常事。

不過,哪怕有“星點點,月團團”的小雪也好,我們紛紛走出家門,在小院中在曠野上,飛奔着旋舞着,像個孩子似的歡呼:下雪啦!下雪啦!

對于雪的稱謂,今人的詞彙顯得太單調太乏味了,小雪、大雪、雪花、瑞雪,如此這般,寥寥幾種。古人對“雪”的稱謂太豐富了,在林林總總的賞雪吟雪詩文中,以節令物候、雪的形态以及各種比喻稱之,出現了許多頗有韻味的雅稱、喻稱和别稱,每一個稱謂都美得令人心悸。

品讀雪的那些美稱,令人心醉不已

雪與“瓊”相比,濡染了超凡脫俗的仙風道骨。

瓊花

南宋詩人楊萬裡在《觀雪》裡吟道:“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将雪喻為瓊花,輕柔曼舞,如繁花落盡般飄飄灑灑,惹人疼愛。

瓊芳

唐代詩人李賀《雜曲歌辭.十一月》中雲:“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堕瓊芳。”将雪花比作“瓊芳”,一個冰雪兒一般女孩的名字,多麼溫暖多麼甜蜜!雪花飄飄灑灑,落滿人間,仿佛心儀的天仙般的女子,款款飄來。

瓊英

唐代詩人裴夷直的《和周侍禦洛城雪》有句:“天街飛辔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宋金時期的元好問在《續夷堅志·虞令公早慧》稱:“瓊英與玉蕊,片片落階墀。”一片片晶瑩的雪花,就像花蕊一樣,精緻唯美。

瓊苞

南宋郭應祥一首《念奴嬌》裡有言:“瓊苞玉屑,問天公、底事亂抛輕墜。”元後期詩人王仲元一曲《鬥鹌鹑·詠雪》又道:“玉絮輕挦,瓊苞碎打,粉葉飛揚,鹽花亂撒。”用瓊苞、玉絮形容雪花,将雪花柔美的姿态,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了。

瓊瑤

南宋抗金名将辛棄疾在《滿江紅·和範先之雪》裡詠道:“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詩人對着滿地晶瑩如美玉的白雪,與老朋友舉杯言歡。

碎瓊

元末明初張憲在《聽雪齋》詩中感言:

萬籁入沈冥,坐深窗戶明。

微于疏竹上,時作碎瓊聲。

詩人倚在窗前,看外面細碎的瓊花遍地,一片潔白,聽見簌簌之音,仔細留神,原來是雪花飄落的聲音。

品讀雪的那些美稱,令人心醉不已

雪與“玉”媲美,潔白無瑕的風姿美麗了凡俗的塵世。

玉蝶

清代學者趙翼在《途遇大雪》吟道:“化工何處萬剪刀,剪出玉蝶滿空舞。”把雪花喻為玉蝶,奇巧絕倫!誰用萬千把靈秀的剪刀,剪出了無數隻翩翩飛舞的蝴蝶?

玉花

北宋詩人蘇轼寫有《和田國博喜雪》,詩曰:“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這白玉似的瑞雪從夜半開始飄落,瑞雪兆豐年,詩人想到來年的田野上綠浪翻湧,一派喜人景象。

玉絮

北宋司馬光的《雪霁登普賢閣》裡雲:“開門枝鳥散,玉絮堕紛紛。”詩人晨起推開房門,樹枝上的鳥兒都散盡了,雪花像碎玉似的撲簌簌落下來。

玉龍

南宋張孝祥在一首《菩薩蠻》裡描述:“玉龍細點三更月,庭花影下餘殘雪。”莫是天上的玉龍在清冷夜色裡細數縷縷月光,揮灑下銀亮的雪花?

玲珑

唐代詩僧、著名苦吟詩人無可的《小雪》說得極妙:“片片互玲珑,飛揚玉漏終。”這夜半飄落的小雪一片片像銀鈴似的,仿佛聽得到叮叮當當的清音,把打更聲都湮沒了。

玉妃、銀粟、玉沙、玉鸾

南宋的楊萬裡一個人就用全了。他在《晴後再雪》中說:“天上瓊樓萬玉妃,月宮學舞試雲衣。”居住在九天之上瓊樓玉宇的玉妃仙子,霓裳羽衣,婆娑動人,她是新學一曲傳奇的舞蹈嗎?

又在《雪凍未解散策郡圃》裡曰:“獨往獨來銀粟地,一行一步玉沙聲。”詩人在銀粟似的雪地上漫步,都不忍擡步,每行一步都發出沙沙之聲,令人心生憐愛。

還在《大雪中過吉水小盤渡西歸》中雲:“臘殘滕六不歸家,白晝乘風撒玉沙。”歲末殘臘,司雪女神滕六尚未歸家,她白日乘風,衣袂翩翩,素手中飛沙弄玉,灑下人間美景。

在《早朝紫宸殿賀雪呈尤延之》又說:“雪妃月姊宴群仙,珠閣銀樓集玉鸾。”風情萬千的雪妃月姊大宴九天衆仙,珠閣銀樓栖息着白色的玉鸾,想象力奇特!

品讀雪的那些美稱,令人心醉不已

還有以物候比喻的,南朝詩人沈約寫了首《雪贊》,其中雲:“獨有凝雨姿,貞晼而無殉。”以“凝雨”喻雪,雪是凝結的雨,是雨水的固化,它以貞潔飄然之姿,美麗了世界。

還有比喻成寒食的,可以品嘗呢。明代書畫家、文學家徐渭用“寒酥”來比雪花,他在《谑雪》中說:“一行分向朱門屋,誤落寒酥點羊肉。”又在《梨花》裡雲:“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酥未肯消。”這朵朵雪花在青枝綠葉上綻放,飄飄飛飛,落在了煮羊肉的湯鍋裡,品嘗起來更有韻味。

品讀雪的那些美稱,令人心醉不已

晶瑩的雪花為大氣裡的水汽飽和凝結而成,仔細觀察,它們多是六邊對稱的片狀雪晶,像六瓣的小白花,是以古人還把雪花稱作“六出花”“六處”“六花”。西漢詩人韓嬰所著《韓詩外傳》中雲:“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雪花這種六角形的基本形狀,在古人看來甚為神奇。南朝梁陳間的詩人、文學家徐陵在《詠雪詩》裡雲:

豈若天庭瑞,輕雪帶風斜。

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

把雪花稱作“六處”,這種神奇的花呀,一早晨就落下了一尺深,給人們帶來喜悅心情。唐代詩人高骈在《對雪》中也稱“六處”,詩曰: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這片片六角形的小精靈飄飛着旋舞着,把院子裡的青竹都裝扮成了玉樹瓊枝,把人間坑坑窪窪的不平路都幻化成一片仙境。

南宋文學家樓鑰把雪花呼作“六花”,他說:“黃昏門外六花飛,困倚胡床醉不知。”醉意朦胧中雪花飄來了,倚着矮床癡癡地發呆。

元代曲作家、雜劇家白樸直呼雪花為“六出花”,他在《天淨沙·冬》說:“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為問東君消息。”詩人與朋友賞雪品酒,盼望着春回大地、百花争豔。

品讀雪的那些美稱,令人心醉不已

此外,雪花還有玉妃、瑞白、素塵、積素、碎瓊、仙藻、雨凍、冰霰、璇花、青鹽、素液、鉛粉等别稱,真是五花八門,各顯千秋。

在這些獨出心裁的稱謂中,雪花還有一個更為奇特的稱呼,那就是“犬吠”,且有則成語雲“粵犬吠雪”,意為嶺南一帶很少下雪,狗看見下雪驚訝地狺狺吠叫,引申為少見多怪。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州中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叙述了他在嶺南之地的見聞,偶遇冬日降雪,好多地方的黃狗連天大叫不止。故此,“犬吠”成了嶺南地區雪的别名。

北宋末詩人洪刍在《雪》中稱:“越犬舊聞冬吠雪,閩天今見雪中梅。”南宋詩人楊萬裡在《荔枝歌》中感慨道:“粵犬吠雪非差事,粵人語冰夏蟲似。”南粵之地的雪更當别有韻緻,也就不足為怪了。

雪的美名兒說也說不完,道也道不盡,就讓我們展開思念的羽翼,殷切地期盼吧,誰的精神世界裡不需要一場晶瑩剔透、宛若仙境的雪,來滋潤來淨化呢?

大雪小雪又一年,你的心裡下雪了嗎?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感謝您的閱讀,幫忙點選下方助力按鈕☟☟☟☟,為我們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