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一字不識求名聯,滿身銅臭學種松
清代書法家趙之謙,在江南任知縣時,有一同僚不識一字,卻因采辦皇宮用的木材變成了富翁。有一天,此同僚請求趙之謙寫副對聯。趙就為他寫了“藏書萬卷可教子,買山十裡都種松”兩句送給他。
原來上聯譏諷這同僚不識字,藏書不是為自己讀的。下聯譏諷他采辦皇木而變富, 買山種松都是為了發财。
02、總督譏諷下屬不成,竟給人穿小鞋
劉秉璋任四川總督時,直隸副貢生劉仁剛被任命教谕,又被改任四川直州州判。劉仁晉見總督時,劉秉璋看了他的履曆說:“你就是已到任教職又改任州判的那個人嗎?是不是不甘心坐冷闆凳而想到外省發财呀?為什麼一定要到四川來,是不是因為四川容易發财呀?“
劉仁說:“我的官職的改動,都是朝廷的令旨,沒有違法之處。如果說當四川州判容易發财的話,那麼四川總督就應該更容易發财了,這一點,還請大人指教一二。”
劉秉璋答不出話來,拂袖而入。後來,劉秉璋故意派劉仁監督修建省城的城牆,整天 和泥灰打交道,給他吃了點小苦頭。
03、張之洞空負盛名,百姓恐之不走
張之洞被提升為兩廣總督,任命消息剛傳出,粵中輿論界表示熱烈歡迎。誰知之洞一到任,第一件事就是開賭禁,辦各種事務講究鋪張。拿建築廣雅書院來說,浪費公款幾十萬兩白銀。
他上任不到一年,民間怨聲載道,而且左右鄰地也受他的禍害。那些特别不滿張之洞的人,編起歌來唱道:“聞公之名,驚天動地。望公之來,歡天喜地。見公之事,烏天黑地。願公之去,謝天謝地。”
04、自讨沒趣,溜之大吉
清代桐廬袁昶未發迹時,住在京師某相國家裡。一天,某總管到密室見相國,正好袁昶也在場。交談不久,有要人來見相國,相國出去迎客,留總管在密室。
總管突然抓住袁昶的手戲谑道:“十個手指頭為什麼這樣纖柔?”
袁厲聲正色地說:“手指雖好,可惜不知道伸手要錢。”總管自讨沒趣,面紅耳赤,不等相國回來,即起身離去。
05、胸無半點墨,身倚一條槍
光緒中葉,浙江鄉試,典試官為尚書烏達峰和學士恽次遠。姓烏的文學疏淺,姓恽的是鴉片煙鬼。士子們知道了是這兩個缺德無文的角色主持考試,群情大嘩,當時就有人以其姓做了一副諷刺對聯:
“烏不如鳥, 胸中隻少半點墨;軍無鬥志,身邊長倚一條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