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作者:溫L史

原子彈,這種核武器從誕生至今,用于實戰化被炸過的國家也隻有日本。當年美國為了逼迫日本投降,向其廣島和長崎分别扔下兩顆,其産生的駭人聽聞殺傷力至今都在為世界敲響警鐘。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美國投放長崎原子彈

是以直到如今,核武器一直都僅僅是用于威懾,一旦實戰化打紅眼,那現在人類擁有的核武器足矣将整個地球毀滅。

但是在抗美援朝戰争期間,“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卻是一個狂熱的主張使用者。搞到最後,不僅歐洲國家慌了,杜魯門更是被弄得焦頭爛額。而麥克阿瑟,自己也給自己挖個坑,直接“晚節不保”被杜魯門撤了職。

1950年6月25日,突然爆發的北韓戰争讓世界所有國家都始料未及,這也同樣包括蘇聯和美國。

戰争爆發以後,北韓人民軍僅僅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就将南北韓軍、美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大約一萬平方千米的狹小地區,攻占了超過90%的南韓土地,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不過,随着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以後,戰況就急轉直下,北韓人民軍再不複早期的優勢,在強大的火力下節節敗退,戰火直接燒到我國鴨綠江。再三警告無果的情況下,中國奮起反擊,于同年10月25日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

志願軍入朝協助北韓人民軍作戰以後,麥克阿瑟根本就不以為然,他直接認為,就算有志願軍的赴朝作戰,也改變不了北韓失敗的結局。他對下面的軍官和士兵說到:“聖誕節前,一定結束戰争,讓大家回家過聖誕節。”不過,這僅僅是麥克阿瑟的憑空想象罷了。

從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役打響,到1951年1月8日止,志願軍發動的三次戰役,直接将狂傲的麥克阿瑟打得沒了一點脾氣。

兩個多月的時間,志願軍就殲滅7萬的南韓軍隊和“聯合國軍”,将其驅逐至“三八線”以南,并且将陣線推進到北緯37度線附近。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面對如此不堪的局面,麥克阿瑟此時憂心忡忡,他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和狂妄。面對戰局的不斷失利,麥克阿瑟他臉上無光啊,同時部隊士氣也跌落到極點。此時的麥克阿瑟,他必須想盡辦法挽回敗局,于是他将希望放在了使用原子彈身上。

戰争結束後,美國陸軍檔案就證明了曾經一項從未公開的資料,也正是這份資料,揭露了麥克阿瑟的最後“掙紮和妄想”。

在這份資料中顯示,其實早在1950年12月份,麥克阿瑟就已經向軍政部門提供過一份他所謂的“遲滞目标”清單。在這份清單中,他第一次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意圖和使用原子彈的想法。

在他的目标清單中,麥克阿瑟将列舉的目标清單全部都以原子彈轟炸作為攻擊手段。他的建議是這樣的:各用4枚原子彈轟炸“敵人目标部隊”和“敵人空軍集結部隊”,同時用原子彈在中朝之間沿着鴨綠江一代構築一條放射性地帶。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如此一說,他的目的就非常明顯了,那就是:将戰争擴大化,直接同中國宣戰,讓中國不能支援北韓。

不過麥克阿瑟的建議,直接就被杜魯門給否決了。此時杜魯門,心中頗為的惱火,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杜魯門心裡已經盤算着換人了。

那麼,麥克阿瑟使用原子彈這種提議,為何會讓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心中産生換人這樣的想法,最後真的将其撤職呢?

其實,事情我們往往不能看表象,從麥克阿瑟被撤職這件事來看,表面上是因為其指揮“聯合國軍”作戰不斷失利,其實,很大程度上,還真就和麥克阿瑟想動用原子彈有關系,還有一點就是與麥克阿瑟的狂傲分不開。

志願軍奔赴北韓作戰以後,第一次戰役中就讓“聯合國軍”吃了癟。當世界看到“聯合國軍”與志願軍交手而敗的戰績後,對于這場戰争的走向,就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于是在1950年11月的一次記者釋出會上,就有人向杜魯門提問了有關于北韓戰争的走向問題。面對記者的提問,不知道是杜魯門心中所想還是僅僅隻是想威脅,他這樣說了一句話:“如果戰争事态發展到有必要的程度,美國将會動用所擁有的一切手段和軍事武器。”

此話一出,很多記者就開始躁動不安,随後一位記者趕緊問到,所指代的一切武器包不包括原子彈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一個“YES”。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杜魯門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一片,随後的幾個問題,更是将杜魯門政府直接推向風口,似乎事情已經很明了,那就是不久的将來,美國将會在北韓戰争中使用原子彈。

新聞記者釋出會後,消息傳到了毛澤東的耳朵裡,他僅僅隻是搖搖頭笑了笑,繼續讓彭德懷按計劃作戰。毛澤東作為傑出的軍事家,其洞觀全局的能力豈是浪得虛名,他早就知道,杜魯門此舉,要麼是威脅,要麼就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後跟。

不出毛澤東所料,戲劇性的一幕就此上演。此消息一出,歐洲各國都開始惴惴不安,紛紛猜測。特别是在沒幾天以後,美國就将一顆拆卸的Mark4型核彈運抵沖繩區域後,歐洲這些國家真的坐不住了。

他們當初同美國組成“聯合國軍”出兵北韓,目的很簡單,那就是“抱抱大腿”。要是如果美國真的動用原子彈的話,勢必會造成不可控制的大規模沖突,畢竟蘇聯在歐洲陳兵數百萬,他們是十分忌憚的。想到這,英國前首長丘吉爾、時任首相艾德禮親自趕往華盛頓,為此和杜魯門大吵了一架。

面對英、法等歐洲各國的施壓和指責,杜魯門就算是美國總統也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在裡面,況且,他也同樣意識到使用原子彈必将直面中國和蘇聯,他并不想當這個挑動大戰的罪人。

随後,杜魯門隻得重新宣布“美國不會使用原子彈”來平息這場烏龍風波。不過事物的兩面性有時就是那麼的讓人難以處理。此番言論以後,杜魯門雖然穩住了歐洲各國,但是同樣又得罪了一批人,那就是以麥克阿瑟為主要代表的強硬派。

五星上将麥克阿瑟作為二戰名将,在很多美國人的心目中,威望一點都不亞于這個總統。而麥克阿瑟又孤傲自負,壓根也有點瞧不起半路出家的杜魯門。

就拿仁川登陸取得成功後舉例,當時杜魯門想見見麥克阿瑟,問其會談地點遠夏威夷還是威克島時,麥克阿瑟就直接選擇了讓總統飛幾千公裡的威克島,而不是他本人飛幾千公裡的夏威夷。見面時也是一臉傲慢,直接當着讨厭煙味的杜魯門抽他的大煙嘴,也不敬禮。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麥克阿瑟

是以,杜魯門宣布不使用原子彈後,麥克阿瑟就公開将北韓戰場的失利,全部歸結于杜魯門政府的軟弱和限制其軍事行動,這讓杜魯門的支援率直線下滑。

是以在原子彈的使用與不使用之間,杜魯門可以說被搞得“焦頭爛額”。

好不容易,杜魯門覺得,此事基本可以平息了,沒想到,麥克阿瑟一份計劃使用原子彈的“遲滞目标”清單又出現在了他的辦公桌上,也就是文章前面說到的那一幕。此時早已到了提“原子彈”頭就疼的杜魯門,心中别提有多郁悶了。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但是,對于麥克阿瑟心中再多不滿,杜魯門還得忍着,畢竟麥克阿瑟可不是他想撤就撤的。

杜魯門宣布不使用原子彈後,麥克阿瑟就開始走上和杜魯門“公開作對”的道路。殊不知他給自己挖了一個越來越深的“坑”。

麥克阿瑟不僅直接反駁杜魯門政府的軟弱,而且一意孤行地,直接多次派出偵查機闖入中國領空進行非法偵查,也就是搞摩擦,同時破壞阻撓北韓和談。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杜魯門是怎麼做的呢?他不說也不問,而是先給了麥克阿瑟一個“殺雞儆猴”。

1951年1月15日,杜魯門以重組空軍為由,将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官、空軍少将奧唐奈爾免職。而奧唐奈爾,就是麥克阿瑟原子彈計劃的狂熱支援者之一。意圖已經很明顯,那就是告訴麥克阿瑟,“沒有我的指令,你想動用空軍投放原子彈,那是沒門的。”

杜魯門心裡,如果麥克阿瑟就此收斂,那就算了,如果還要一意孤行,那就别怪他不客氣。當然他也其實對麥克阿瑟這個“原子彈妄想症”患者不抱有太多收斂期望,一切隻不過是為後面撤職麥克阿瑟做合集布局。

正如他所猜那樣,麥克阿瑟依然我行我素,利用其“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身份,還在外面誇誇其談,大肆吹鼓核威懾。更為嚴重的是,他将這些矛頭再次指向杜魯門政府,意圖用輿論聲将杜魯門拖下水。

麥克阿瑟:想用26顆原子彈扭轉北韓戰局,杜魯門二話不說将其撤職

1951年4月11日,在麥克阿瑟沒有接到軍方任何通知的情況下,他自己在廣播裡聽到了自己被杜魯門解除職務的消息。就此,麥克阿瑟懷着“恥辱”的心情離開了北韓戰場,李奇微随後接任了他的職務。

杜魯門對麥克阿瑟的處理方式,一直以來,都是在向群眾傳達一個消息,那就是:“撤職麥克阿瑟是被逼無奈,我才是受害者。”

盡管如此,麥克阿瑟被撤職回到美國後,依然受到美國群眾熱烈歡迎,多地爆發大遊行反對杜魯門,而杜魯門的支援率也由此下跌到了曆史最低水準。

不過,于現在的曆史觀點而言,杜魯門大家認為作對了沒有呢?由着麥克阿瑟,還真保不準要幹什麼出格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