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音鄉情 之 槐樹情

作者:齊魯壹點
鄉音鄉情 之 槐樹情

我的老家高密仁和愛國村是個整體搬遷村,村裡房屋成趟(列)成行,非常齊整。胡同寬窄如一,四通八達。村裡有一條南北大道和一條東西大街,把村莊分為整齊的四個方塊。

村十字中心是村幹部住家,村支書門口有一顆大槐樹,是立村時從原老家挪來栽活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立村之樹,寓意不忘根(本)。

離大槐樹不遠的東北角原有一口老井,立村時,老家派出四個老人尋村址,發現這裡終日汩汩地往上冒水,于是就用鐵鍬挖井,不到二三米深,就發現一個拳頭粗細的泉眼,不一會井就半滿了,一嘗,水清澈甘冽,是口甜水泉,是以村子就以甜水井為中心,鋪開建設。老井的水養育着村子開初的近百戶人。

小時候,挑水是大事,每天一缸水。從井裡往上打水是個技術活,兩腳站在井沿兒上,哈腰弓步,雙手一前一後握住擔杖,擔杖鈎子一頭鈎住筲鼻,先把筲往前輕送,借着慣性往回一帶擔杖,筲口朝下直沖進井裡,筲身随之傾斜,待筲裝滿水後,再順勢往上提出井口。挑水是個力氣活,十幾歲的時候,我的身體瘦弱,别人挑水健步如飛,可七十多斤的水擔壓在我的肩上大沉沉。半裡地的路,到家後往往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娘看我肩頭咯出紅印子,心疼得直抹眼淚。

冬天挑水更不容易,井沿上滴水成冰,擔心冰滑,常把筲掉井裡頭。

大槐樹沾了老井甜水的靈氣,更加郁郁蔥蔥,愈老彌堅。村支書也每自比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一入夏,大槐樹如傘綠蔭遮蓋了半條大街,一穗穗槐花挂滿枝頭。“五月槐花十裡香,花香引蜂采蜜忙。 白花透黃綠葉襯,漫步惬意好乘涼。 一樹槐花十裡香,宛如白雪樹間藏。 豐年不覺災年貴,百姓陽春救命糧”。

擡望眼,大槐樹“傘”底部有一截樹叉足有一尺粗,粗大的枝叉上露着一段殘留的生鏽粗鋼筋,更加一臉滄桑。那是大集體時,生産隊裡上工,懸挂的那口大鐵鐘留下的。而今,鐵鐘早沒了蹤影,村支書更是多年不再敲鐘了,隻留下了永遠長在樹中的殘餘鋼筋。

槐樹的年齡比我大十多年。六十多年過去了,喧嚣歸于沉寂,記憶漸漸變得朦胧與淡忘。每當我站立在槐樹下,小時候村支書再家門口召集鄉鄰們上工,敲擊鐵鐘長鳴,鄉鄰們帶着農具,聚集上工的情景就浮現在眼前。

而今這裡成了老人門休閑的地方,依然傳播着村裡的故事,傳遞着淳樸的鄉音鄉情。

大槐樹下是發号施令的地方。大槐樹傲然伫立,雄視百代,睥睨天下。這裡是村子的最高處,是最開闊平整的地方,也是村裡的“司令部”。那些年,鄉鄰們除了上工種地外,大都是守候在家。

陰雨天互相串門子,家長裡短。春節各家各戶都到大槐樹下舉行迎年、送年儀式,一戶接一戶,放鞭磕頭。

村裡的人情世事都是透明的。誰家起(蓋)房子,需要幫工,村支書就站在大槐樹下敲鐘,召集社員安排:“各家各戶注意了,明天東北方的王家上梁,誰家有空出個人去幫一下忙。”那時候,村裡蓋房互相之間幫忙,不像現在向外包工。蓋房都是村裡老少爺們齊上陣,頂多就是管頓飯而已。

村裡的婚喪嫁娶,也是在大槐樹下分派,全村人自動幫忙。

大槐樹下是喜慶表演的舞台。逢年過節,夏收秋忙後,村裡唢呐班子就會在大槐樹下表演節目,搞個娛樂活動。有時婚喪嫁娶,趕上農活空閑,也會鑼鼓喧天熱鬧活動一番。

唢呐俗稱“喇叭”,由哨子、氣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組成,管身木制,音色圓潤,回味悠長。明代王磬在其《朝天子。詠喇叭 》中有這樣的描述:“喇叭,唢呐,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如麻,全仗你擡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辯什麼真共假?眼見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得水盡鵝飛罷。”

演奏唢呐,一般都配有笙、鑼、鼓、镲、木梆等民間傳統打擊樂器。是以,每逢演奏,村裡往往人人參與,載歌載舞,增加了喜慶氣氛。

在婚事中,常選用《擡花轎》《洞房贊》,輕快歡樂。在喪事中,則吹奏《将軍令》《哭五更》,寄托哀思,委婉幽怨。

如今,唢呐作為民間文藝傳統,成為村裡康樂活動的保留節目。

大槐樹下是安靜古樸的故裡。小時候,村子安靜古樸,如同沒有着色的畫布,裡裡外外都透着古香、古色和古韻。天是藍的,雲是白的,草是綠的,莊稼是蔥籠和豐茂的。

清晨,聽得見公雞此起彼伏的鳴叫聲。中午時分,聽得到母雞下完蛋後,舒暢而清脆的叫聲。黃昏時候,聽得見路人路過某個人家的門口,惹得狗兒發出陣陣警惕的狂吠。那時候,村裡随處能看到成群的雞、鴨、鵝、狗,還有來來往往的路人。

村裡人淳樸厚道,善良熱心,耕種就耕種,收獲就收獲。喜歡實實在在,直來直去,沒有那麼多彎彎繞。

把秋收堆到場上翻曬,比較着産量,談論着收獲,燦爛的笑容始終挂在臉上。村裡貧富差距不大,條件大都差不多。把親情感情看得非常重,茶餘飯後,累身不累腦。

鄉村的夜晚是一幅美麗的鄉土畫卷。

大槐樹下是幹戈玉帛的村宴。“平生心迹最相親,欲隐牆東不為身。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可獨終身數相見,子孫長作隔牆人”。“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擡頭不見低頭見。

常在在一個村裡(鍋)裡摸勺子,難免勺子碰到了鍋。

村裡各家各戶都在村周圍種有自留園。門不上鎖,家裡的雞、兔沒看住,難免掙脫籠窩跑出來,進了自留園,把人家種的菜啄啃得心疼。受了損害,就會來到槐樹下,喊出幾句難聽的話。罵街是不對,但牲畜下手狠了,人自然要着急。西北方的劉家被對門張家的老母雞糟蹋了一小畦剛出苗的香菜,又丢了幾棵大白菜,屋裡人站在槐樹下,就喊罵開了,甚至給被罵人起了外号。村支書也往往和稀泥,冤家宜解不宜結嘛,結果“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而告終。

大槐樹下是乘涼的好去處,是老少爺們的村宴聚集地。傍晚時分,鄉裡鄉親時常端着飯碗有說有笑地彙集在這裡。有個家裡改善夥食的,就會充公,讓你嘗一口,他嘗一口。在談笑風生中傳播着村裡的大事小情。吵架的兩方自然是勸和的對象,開始碗裡的菜肴堆成山,互相道歉的話語吞吞吐吐。等吃罷飯,又是陽光燦爛,握手言歡了。

如今生活富裕了,家家空調、汽車、新住房。老支書早已故去,沒有人再到大槐樹下乘涼、吃飯了。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大槐樹下清靜了。偶爾有幾個老人在樹蔭下下棋,聊天,談起昔日大槐樹的風光往事,臉上還會有淡淡的笑容和念想。

村裡淳厚的鄉音鄉情,也像長了翅膀,在大街小巷飄悠回蕩,我每站在大槐樹下,沉浸在濃濃的鄉音鄉情之中,如癡如醉,甜甜蜜蜜。

(工作機關: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高密市支行 單立文)

通聯位址:山東省高密市夷安大道325号農行東宿舍7号樓五單元

壹點号山東高密單立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鄉音鄉情 之 槐樹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