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溫州省元全國第一

南宋溫州省元全國第一

市區禅街上紀念狀元王十朋與木待問的王木亭。

南宋溫州省元全國第一

時下萬衆矚目的聯考、中考結束,說到考試,在古代科舉考試上,溫州有過輝煌時期。

科舉史上“溫州現象”

南宋溫州是科舉最成功的地區,是典型的“科舉暴發戶”,可以說整個南宋時期溫州最為耀眼的“産品”就是“進士”。在這一千多名的進士群體中,就有王十朋、木待問、趙建大、周坦、徐俨夫5名全國文科狀元。無論進士總數,還是狀元(廷試第一名)都高居浙江第一,全國第二。而省元(禮部試第一名)數,據日本學者岡元司《南宋期科挙の試官をめぐる地域性》等統計為6名,與福州持平。其實省元數遠不止此,竟達9人,居全國第一。

南宋溫州省元全國第一

溫州科舉試院展示館

在宋代為了錄取的公平,形成了三級科舉考試制度:州試(由地方官主持)——省試(由尚書省禮部主持)——殿試(由皇帝主持)。省試,也稱稱禮部試,是一場很重要的考試。每逢省試,京城為之傾動。試前要舉行隆重莊嚴的儀式。禮部貢院考試當日,設香案于階前,主司與舉人對拜。一系列儀式舉行後進行考試。

考試完畢,監考官、閱卷官進行評卷。評卷分初閱、複閱兩次。成績合格者,由尚書省張榜公布,凡參加禮部試的考生,考試之前必須到禮部投“狀”(寫有本人姓名籍貫及三代名諱的家庭狀況表),經禮部試合格後列名放榜,位居第一者稱作“榜首”,後改稱為“省元”。

在全國而言,南宋時期,僅有福州中舉人數2249名,狀元6名多于溫州,雖然溫州的狀元人數比福州少一人,但省元人數溫州9位,而福州省元隻有6名,如果減去被誤入2位,隻有4位,那麼溫州省元竟比福州多出一倍以上,又南宋福州(含今福州市、甯德市)無論從幅員還是人口都比溫州多出兩倍以上,是以就人才的集中度、密集度而言,可以說溫州已經超過福州,成為全國第一,這可稱之為古代科舉史上的“溫州現象”,是以溫州有“鄒魯之邦”的美譽,一點也不為過。

溫籍省元裡有狀元

頭位省元是紹興十二年(1142)永嘉人何溥。《宋會要輯稿·選舉》:“(紹興)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以給事中程克俊知貢舉,中書舍人王铢、右谏議大夫羅汝楫同知貢舉,合格奏名進士何溥以下二百五十四人。”何溥,字通遠,曆官臨安府學教授、删定官、婺州通判,監察禦史,遷右司谏,除谏議大夫,升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授龍圖閣學士領宮祠卒。

南宋溫州省元全國第一

館内的溫籍狀元塑像

依據《宋會要輯稿·選舉》,接下來是紹興十八年(1148)瑞安人徐履。徐履,字少初,一作字子雲。秦桧欲妻以女,佯狂不應,廷對不答一字,遂置第五甲末。時人謂“殿榜若還颠倒挂,徐履依然作狀元”。官終朝請郎。隆興元年(1163)永嘉人木待問。這年巧遇孝宗居喪,按例罷殿試,不親策進士,即以省元木待問為狀元,被人們稱為諒闇狀元,即帝王居喪的狀元。乾道八年(1172)瑞安人蔡幼學。蔡幼學,字行之,授廣德教授,官至權兵部尚書、兼太子詹事。是陳傅良的弟子,鄭伯英的女婿,葉适的好友,永嘉學派繼承者。

嘉定元年(1208)永嘉人宋倚。據《宋會要輯稿·選舉》,當年以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樓鑰知貢舉,兵部尚書倪思、中書舍人蔡幼學、右谏議大夫葉時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宋倚以下二百七十三人。弘治《溫州府志》科舉卷有“宋倚,永,太社令”,人物卷有北宋紹聖元年進士宋之珍,其“從孫傳、億、倚、任”俱登科的記載,其祖宗三代都是溫州人,但有的學者在統計時卻将其遺漏了。考溫州薛師石《送子舒弟赴金陵兼柬宋君輔》戴栩《送宋君輔迎母往總所》,知其字君輔,在金陵任總幹之職。韓淲《寄宋君輔》有“如聞複授徒,鄉裡足稱善”“東家山水窟,氣岸必洪展”,知其任教授,是溫州的驕傲。劉克莊有《哭宋君輔(倚)》:“早題淡墨魁多士,晚着青衫事護軍。”知其為劉克莊江淮制置司幕府。

嘉定四年(1211)永嘉人周端朝。《宋會要輯稿·選舉》:“四年三月一日,以吏部侍郎汪逵知貢舉,吏部侍郎劉榘、禮部侍郎曾從龍、左司谏範之柔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周端朝以下二百五十五人。“周端朝,字子靜,慶元六君子之一,教授桂陽軍,官至權刑部侍郎,升同修撰,卒,年六十三,谥文仲。從陳傅良、蔡幼學、葉适學,于百氏無不通,尤熟于典故,其博采衆家,是永嘉學派代表人物。

日本學者漏掉三人

除了以上六名,日本學者岡元司還漏掉了三名。

依次是紹熙元年(1190)樂清人錢易直。《宋會要輯稿·選舉》:“二十四日,以吏部尚書兼侍講鄭僑知貢舉,右谏議大夫兼侍講何澹、權尚書吏部侍郎陳騤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錢易直以下五百五十七人。”《南宋館閣續錄》著錄“著作佐郎錢易直,字季莊,溫州樂清人”,錢易直與錢文子系堂房兄弟,初授太平州教授,“永嘉四靈”徐玑曾賦詩《送錢省元赴太平州教授》以贈。據葉适撰的《著作郎錢君墓志銘》,可證其為正宗的樂清人,但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卻雲:“錢易直,字敬子,長溪人。現居溫州。庚戌省元。終著作佐郎、知池州。”周密《齊東野語》亦從之。顯誤,或是冒籍,這樣福州的省元數應當減一位。

慶元五年(1199)永嘉人葉味道。《宋史·葉味道本傳》雲:“學事朱熹,試禮部第一。時僞學禁行,味道對學制策,率本程頤,無所避。知舉胡纮見而黜之,曰:此必僞徒也。既下第,複從熹于武夷山中。”此事本傳未言其年,而《宋會要輯稿·選舉》:“五年三月一日,以禮部尚書黃由知貢舉,吏部侍郎胡纮、侍禦史劉三傑同知貢舉,得合格奏名進士蘇大璋以下二百五十四人。”此年胡纮知舉,故知葉味道是此年的省元,因政治迫害而被黜。作為南宋後期溫州學者的核心人物、朱熹最重要溫州籍弟子葉味道,其水準完全夠上省元,既然已試禮部第一,是以溫州的省元應再加上葉味道一位。

紹定二年(1229)樂清人陳松龍。《文獻通考·選舉考五》:“紹定二年,進士五百五十七人,省元陳松龍,狀元黃樸。”永樂《樂清縣志》科舉有省元陳松龍。清光緒《樂清縣志》有“陳松龍,字景雲,号三嶼,知吉安府”“侯畐《霜崖集》,博士陳松龍序之,紹定四年鄞縣敎授”“陳治褒,松龍父,贈宣義郎。有坊表”“父子聯第,宋進士陳松龍、陳桂立,在新芳”“新芳,為陳松龍故居”“太守陳松龍墓在壺山嶼”,其為樂清人無疑。而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陳松龍,省元,甲科,字應初,閩縣人,前大理司直。”周密《齊東野語》亦從之。然字号、官職均異,疑為二人,或祖籍閩縣,戶籍樂清。這樣福州的省元數似又應當減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