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人下鄉搞養殖 投石試水有“錢程”

作者:潛江新聞網
能人下鄉搞養殖 投石試水有“錢程”

潛江新聞網訊(記者 曹以成)12月3日,記者來到熊口鎮白果樹村5組,隻見連片的魚塘一望無際,藍天白雲映入清澈的水面,微風徐徐,波光粼粼,美麗的自然風光令人心生惬意。

能人下鄉搞養殖 投石試水有“錢程”

塘邊,颢升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元,正利用風送管道式全自動投餌機将飼料均勻地噴灑至池塘中央;另一邊池塘,十多台增氧機同時運作,水面噴起層層水花,将空氣中的氧氣再次攜帶到水中。

“這幾個池塘剛剛完成了消毒殺菌,正在進行冬季養護,目的是為了增強魚兒們的體質。”見記者好奇,李元趕忙介紹道。

2018年,養殖能手李元積極響應熊口鎮政府的号召,流轉白果樹村5組全組農田550畝,用于小龍蝦養殖。然而,在養殖過程中,他發現這裡沙地土質松散,保水性差,不适用于養蝦。

今年,他瞄準特種魚的市場,轉型改養鮰魚、鲈魚和黃骨魚。“這類魚肉厚刺少,肉質細嫩,肉味鮮甜,相較于傳統‘四大家魚’,其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都要更高,并且養殖難度大,技術含量很高”。

按照孵化苗→一級苗→二級苗(半斤)→成品魚(兩斤)的三年成長周期,李元制定了三年計劃,分别投入了500萬尾一級苗、130萬尾二級苗和19萬尾成品魚,他說,這樣可以保障每年都産生效益。

“目前有30個池子,池塘改造、基礎設施建設、設施裝置、魚苗、飼料等一共投入了1200萬元。”李元告訴記者,由于前期管理問題,成品魚存活率并不高。

吸取了失敗的教訓,他不斷摸索,總結經驗,赴廣州、湖南、鹹甯等地考察學習,還邀請老師上門指導。而後小心翼翼地呵護魚兒們的每一個成長階段,嚴謹細緻地開展調水、分塘、投料工作,試驗塘裡各級魚苗存活率都超過了60%。

“今年投石試水,4個池塘賣了130多萬元,還未産生效益,等到魚苗撫大,效益就會非常明顯。按目前情況來看,保守預估330畝成品鮰魚、50畝黃骨魚、60畝鲈魚總産值将達到1700萬元。”李元還表示,孵化苗價格昂貴,後期将利用育苗塘,自己孵化魚苗,将效益不斷提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