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貧困的家庭,而且像極了其他千千萬萬個貧困家庭——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最後在夫妻倆的通力合作下,生出了一個足球隊的規模——十一個孩子。

其中一個叫澤澤,上有哥哥姐姐要讨好,下有弟弟妹妹要照顧,屬于最沒存在感的那個。但他成功地用自己的辦法吸引了全家的注意力——惡作劇。
在街道拐角處塗上蠟油,讓經過的人摔倒;用絲襪裝扮成蛇,捉弄下晚班的行人;踢足球時,幹碎别人家的玻璃……
總之,澤澤是那條街上出了名的搗蛋大王。正是因為他的“不省心”,經常遭到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們的輪番教訓。
用“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形容他都顯得力度不夠,澤澤經常跟姐姐說的話是:“你能輕點打我嗎?今天我已經挨了三頓打了。”
他們家的日常生活就是吃飯、睡覺、打澤澤。
而這樣一個調皮搗蛋,惹人厭的小孩子,卻極其敏感、早熟、懂事,有時甚至懂事得讓人心疼。
因為在不到六歲的時候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學會了識字,是以澤澤提早被父母“扔”到了學校,起碼上學這段時間家裡是清淨的。
因為家裡窮,别的小朋友課間吃零食、甜點的時候,澤澤隻能看着。是以老師經常給澤澤錢,讓他去買面包吃。
這讓澤澤很感動,他決定做點什麼回報老師。澤澤發現每個班級裡都有一個花瓶,而且,除了他們班以外,所有班級裡的花瓶裡都有鮮花。
後來澤澤才知道,每一個喜歡老師的孩子都可以給老師帶花,表達自己的喜歡。之是以他們班裡的花瓶是空的,肯定是因為老師長得不好看,因為她的眼睛上有塊不小的胎記。
但澤澤感覺老師這麼溫柔,這麼善良,不應該因為胎記的原因得不到花,是以他決定不讓教室的花瓶一直空下去。
接下來的幾天,澤澤總是會給老師帶去鮮花。這讓老師受寵若驚。但是慢慢的,問題也顯現出來了,澤澤家裡既沒有錢買花,也沒有花園,他的花哪兒來的呢?
答案是從别人家的花園偷來的,澤澤隻偷一朵可能看不出來。但一天一朵,可着一個花園偷,瞎子都能看出來不一樣。花園主人發現是澤澤幹的,便把這件事告到了學校。
老師知道後就跟澤澤聊這個事:“你為什麼要去偷花呢?”
澤澤說:“隻有這樣我才能拿到花兒,老師,我們家沒有花園,買花兒要花很多錢……我不想您桌上的花瓶總是空着。”
老師頓時被這個心思細膩,感情豐富的小男孩整破防了,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澤澤以為是自己偷花的行為讓老師傷心了,迫不及待地保證:“我不是故意惹您哭的,我保證再也不去偷花兒了,我要做一個更用功的學生。”
澤澤越是表現得懂事,老師越是止不住淚流。老師邊哭邊說:“澤澤,你有一顆美麗的心。”聽到老師如此評價自己,澤澤立馬否認:“我不想騙您,我沒有美麗的心,您這樣說是因為您不知道我在家裡的表現。”
老師堅定地說:“這不重要,我認為你有。”
這确實不重要,因為從那以後,澤澤再也沒有偷過一朵花。令父母頭疼無比,屢“打”不止的問題,在老師這裡很容易就解決了。
為什麼會這樣?這值得所有家長反思。
而生活并沒有因為澤澤的懂事有所好轉,家裡先是被斷電,點着煤油燈過了聖誕節,後又因為交不起房租,被迫搬到了一個更差的地方。
這種情況下,澤澤仍然繼續惹家裡人生氣,遭受打罵。在一次挨打之後,澤澤決定做點什麼,來減輕這個家的負擔,也減少惹家裡人生氣的次數。
于是澤澤找到了自己的秘密朋友——一個有錢的葡萄牙老人。澤澤親切地稱呼他為“老葡”,“老葡”的女兒已經嫁人,他自己一個人生活在巴西。
澤澤請求“老葡”收養自己,實在不行的話花錢買也可以。他家裡那麼多孩子,不會要價太高的。而且爸爸現在很缺錢,給一點錢可能就賣了,實在不行的話分期付款也可以……
澤澤之是以有這個打算,是因為他覺着自己的存在除了給家裡增加負擔,惹家裡人生氣之外,沒有任何用處,有時候甚至覺着自己的出生就是個錯誤。
如果自己消失了,不僅沒人惹父母、哥哥姐姐們生氣了,還能少一張吃飯的嘴,這大大減輕了家裡的負擔。
當然,澤澤也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如果“老葡”不要自己,他就趁人不注意,趴到鐵軌上——從哪來,回哪去。
這是一個不到六歲的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誰能想到,這麼一個小個子,想得比誰都多。後來的故事,既有溫馨,也有殘酷。
總之,如果你看哭了,不算沒出息。
作者本人,也是當初的澤澤。
走過路過請點個“關注”再劃過,萬分感謝!!!
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