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是潞國公侯君集。侯君集可是一位很有能力的武将,唐朝之時,李靖破突厥,侯君集滅高昌,蘇定方開西域,李勣平遼東。侯君集有獨自滅國的巨大功績,然而就在滅亡了高昌國不久,他就被揭發謀反,最後身首異處。他是個出色的武将,同時他也是一位野心家。

侯君集
侯君集,出身上谷侯氏。母親窦娘子是李世民母親窦皇後的族人。跟李世民還有點親戚,這一點許多人沒想到吧。少年時的侯君集,有點不靠譜,連弓箭都學不會,還到處吹牛。誰都不會想到日後,這個愛吹牛的小子,出則為将,入則拜相。
性矯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舊唐書·侯君集傳》
後來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先後拜為左虞候、車騎将軍,封全椒縣子。逐漸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參加謀劃,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人。
武德九年,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沖突激化,侯君集與尉遲恭首先勸谏李世民要做決斷,先發制人,不要被人所制。李世民決定動手,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出力很多,很積極。《舊唐書》:“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
李世民即位後,拜左衛将軍、潞國公,賜邑千戶,遷右衛大将軍。貞觀四年,又任兵部尚書。
貞觀九年,由于吐谷渾王慕容伏允拒絕朝貢,李世民下令征讨吐谷渾,身患足疾,在家養病的李靖請求率軍。李世民同意,并安排侯君集與李道宗做李靖的副手,協助李靖軍中事務。
《舊唐書》列傳一百四十八:貞觀九年,诏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 管,任城王道宗為鄯州道行軍總管,仍為靖副;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沫道行軍總管, 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并突厥、 契苾之衆以擊之。
貞觀九年三月,侯君集向李靖建議,趁敵人還不知道我大軍已到,應輕裝簡從,長驅直入,必然大勝。如若不這樣做,敵人知道底細,必然藏起來,群山疊嶂,要想讨伐,隻怕就困難了。李靖深以為然,于是下令率領精銳騎兵,深入敵境。
君集言于靖曰:"大軍已至,賊虜尚未走險,宜簡精銳,長驅疾進,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潛逓必遠,山障為阻,讨之實難。"靖然其計,乃簡精銳,輕赍深入。——《舊唐書·侯君集傳》
李道宗率軍與伏允軍相遇于庫山,破之,伏允率軍逃入沙漠。李靖下令兵分兩路。李靖,薛王均,李大亮從北進軍,侯君集,李道宗從南進軍。追擊伏允。吐谷渾環境惡劣,侯君集,李道宗領軍追擊兩千餘裡,轉戰星宿海,柏海。連戰連捷。一路追殺伏允至積玉山,見到水源才回師撤退,與李靖大軍會師大非川,唐軍勝利,班師回朝。
唐朝西北勢力圖
《新唐書》列傳一百四十六:靖曰:“善。”分二軍:靖與大亮、薛萬均以一軍趣北,出其 右;君集、道宗以一軍趣南,出其左。靖将薩孤吳仁以輕騎戰曼都山,斬名王,獲 五百級。諸将戰牛心堆、赤水源,獲虜将南昌王慕容孝俊,收雜畜數萬。君集、道 宗登漢哭山,戰烏海,獲名王梁屈蔥。靖破天柱部落于赤海,收雜畜二十萬。大亮 俘名王二十,雜畜五萬,次且末之西。伏允走圖倫碛,将托于阗,萬均督銳騎追亡 數百裡,又破之。士乏水,刺馬飲血。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裡,盛夏降霜,乏水 草,士糜冰,馬秣雪。閱月,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執失思 力馳破虜車重。兩軍會于大非川。
貞觀十一年,侯君集又封陳國公。貞觀十二年,任吏部尚書。此時的侯君集參與選拔官員,指定考察題目。封公拜相,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連弓箭都不會用的小子了。入則為相,出則為将。一時傳為美談。
貞觀十三年,高昌王麹文泰斷絕西域與大唐的商人往來,唐太宗征鞠文泰入朝,鞠文泰稱病不去。于是下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讨伐高昌。
鞠文泰認為唐軍很難穿越大漠隔壁,就算唐軍越過大漠,到達高昌,不出二十天,糧草就要用光,他拿什麼打我高昌。到時候,我們以逸待勞,俘虜唐軍。
文泰聞王師将起,謂其國人曰:"唐國去此七千裡,涉磧闊二千裡,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風之所吹,行人多死,當行白人不能得至,安能緻大軍乎?若頓兵于吾城下,二十日食必盡,自然魚潰,乃接而虜之,何足憂也!
鞠文泰太小看了侯君集,太小看了唐軍,馬上就讓你鞠文泰嘗嘗世間險惡。鞠文泰沒等到唐軍到來就死了,他的兒子鞠智盛,可算是嘗到了唐軍的厲害。
侯君集率軍至柳谷,斥候來報,鞠文泰已死,趁着高昌國辦喪禮,不如直接打過去,侯君集不同意,認為這不是興師問罪,這是趁人之危。
侯君集擂鼓進軍,就這麼一路平推過去,包圍高昌國度。侯君集勸降失敗,下令攻城。唐軍用推車撞擊城門,用抛石機往高昌城中扔石頭,高昌城破,國滅。
侯君集戎裝
而後,侯君集搜刮财寶。上行下效,手下士兵也開始搶奪财物。侯君集害怕手下舉報自己,放任不管。結果回朝之後,立下大功的侯君集被問罪。被囚禁起來,岑文本向李世民求情,侯君集被釋放。
侯君集認為自己立下大功卻被囚禁,心中忿忿不平。貞觀十七年,張亮出任洛陽都督,侯君集找到張亮,想要張亮和他一起謀反。張亮沒同意,轉身告發了侯君集。李世民不信,仍然像以前一樣對待侯君集。
侯君集畫像
侯君集自己私自搜刮财寶,李世民饒恕了他。張亮告密,李世民也不聽。可侯君集自己找死,想要謀取更大的權力。
他的女兒是太子李承乾的妃子,女婿在東宮任職。而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魏王李泰,齊王李治威脅。于是侯君集靠着女婿的關系多次出入于東宮,與李承乾謀劃造反。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做了虧心事的侯君集擔心事情洩密,晚上睡覺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着。他的夫人很奇怪,于是對他說,您是國家大臣,如果你有什麼煩心事,一定是大事,如果做出了對不起國家的事,趕快請罪,才能報名。侯君集不聽,他打算一條道走到黑了。
李承乾
李承乾意圖謀反,事情敗露。女婿賀蘭楚石供出侯君集。李世民認為侯君集對國家有大功,不忍心處死他。但群臣都認為侯君集當死,臨死前,李世民親自接連侯君集,侯君集無言以對,隻求唐太宗李世民赦免妻兒老小。李世民同意,侯君集斬首,妻兒流放嶺南。
侯君集因為自己立下大功,搜刮财物,被囚禁起來,心裡一直不平衡。他認為皇帝對不起他,自己滅了高昌,就因為一點财寶,就把自己關了起來,太不夠意思了。
人在高位的時候就是這樣,驕傲自大,恃寵而驕。想當初自己隻不過是秦王府的一名小軍官,他能當上國公,能建立軍功,完全是李世民重用他。但他看不清自己,找張亮謀反不成,又找李承乾,想要重新來一次玄武門之變。扶持李承乾上位,自己也能獲得更大的權力。
李世民不是沒給過他機會,而且不止一次。他不到不感激,反而變本加厲,把君臣情分一點一點消耗掉,自己也一點一點走向深淵。
李世民與侯君集
李世民對他其實挺厚道的,對他,對張亮,這兩個意圖謀反的人,仍然把他們列入了淩煙閣之中。
人在低谷時,不能失落。在高處時更不能驕傲。但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個道理。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心中的欲望。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