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

作者:Machin90

和平飯店前生叫華懋(mao)飯店,提到華懋飯店不得不談沙遜。維克多·沙遜的祖先為塞法迪猶太人,原為中世紀從西班牙避難到巴格達(現屬伊拉克)的猶太裔後裔。他的家族為當地猶太望族,由于善于經商,他的高祖塞利·沙遜,就曾擔任過巴格達的首席财政官。作為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巴格達銀行家和财政主管,沙遜的曾祖大衛·沙遜(David Sassoon,1792-1864)及其家族曾世代身份顯赫,在1828年因為一場官司大衛·沙遜舉家出走波斯灣港口城市布什爾(Bushire),1833年遷居印度孟買,在那裡創立了沙遜洋行,1853年入籍英國。1845年,沙遜洋行成為鴉片戰争之後,進入上海灘的最早的幾個洋行之一,主要從事鴉片貿易和運銷棉紡織品。

上海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

1928年建設中和平飯店

上海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

建設中的和平飯店

在1920年以前,鴉片貿易一直是沙遜家族的主要經營項目,而上海,又是他們從事在華鴉片貿易的中心。黑色的鴉片,毒害了中國人,卻膨脹了他們黑色的貪婪。是以上海人給他起了“跷腳沙遜”的雅号。直到民國後的20年代,鴉片貿易才被全面禁止。然而這時的沙遜,腰包早已撈足,這就為他後來大規模地投資房地産,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在寸土寸金的外灘地段,觊觎于興造高樓的豐厚利潤, 1926年,維克多·沙遜決定建造上海第一幢十層以上的摩天大樓,而且地點就選在上海租界最繁華的南京路外灘----“何德産業”的所在地,将“沙遜姊妹樓”拆除,重建現代化大樓。據說,原來大樓要設計成紐約的摩天大樓的高度,後來由于無法克服外灘地質的施工困難,而不得不降低。

上海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

和平飯店夜景

當初進這塊土地時的估價為每畝白銀6,500兩,沙遜大廈建成之後的1933年,更飛躍至360,000兩的高峰。真所謂是黃金地段寸金地。大廈一經建成,沙遜洋行的身價迅即蹿升,從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短短10年内,維克多·沙遜成為上海最大的房地産投資商。他在南京路、福州路、淮海路、四川路一帶繁華地區,買進大批地産、房屋,占有地皮六百多畝,擁有房屋一千九百多幢,幾乎占據了整條南京路的房地産。在舊上海二十八幢十層以上的高樓中,他一人獨占六幢,為沙遜大廈(現和平飯店)

上海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

大廳

當時華懋飯店的價格奇昂,即使餐廳出售的普通酒菜,也要以高價出售。辦公室和房間的租費,是以銀子、美金或英鎊計算的。沿南京東路底層一間租給華比銀行使用(即現在市電報局營業大廳),每月租金為一千三百五十四兩銀子。一般房間的租金,每天二十兩至七十兩不等。由于房租昂貴,僅出租底層、夾層、一樓、二樓和三樓一部分的租金收入,從1929年到1938年這段時間,即達三百八十萬兩銀子,已超過沙遜大廈的造價。華懋飯店從1929年起,頭十年每年收租金六十三萬八千七百八十三兩銀子,從1939年起,第二個十年每年收租金七十六萬七千二百五十一兩銀子,按此收租方法,沙遜大廈的造價僅四年時間就全部收回了。造價加上裝置作價五百六十萬零二千八百十三兩銀子,也不過九年左右時間,就把成本全部收回了。

上海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

1949年上海解放之後,整個高消費的層次,一下子萎縮。華懋飯店入不敷出,沙遜拖欠的高額地價稅、營業稅、水電費及員工薪水已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飯店不得不申請歇業。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大廈,以抵所欠債務。華懋飯店改為中共華東局财政委員會辦公處,市上司陳毅、潘漢年等都曾在此辦公。1956年春,有一支蘇聯艦隊通路上海,為解決當時涉外旅館的不足,接待好訪滬的蘇聯海軍官兵,市裡決定恢複華懋飯店的業務。當時,剛好有一個世界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就議定把華懋飯店改名為和平飯店,隸屬于上海市府機關事務管理局。飯店于1956年3月8日開業。“和平飯店”四個字是潘漢年所題寫。曆史上和平飯店名噪上海,以豪華著稱,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貿界和各國社會名流。如美國的馬歇爾将軍、司徒雷登校長,劇作家Noel 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就是在和平飯店寫成的。三、四十年代,魯迅、宋慶齡曾來飯店會見外國友人卓别林、蕭伯納等。

上海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

得天獨厚的觀景平台

如今,和平飯店是上海市地标性建築,位于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20号,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第一幢現代派建築,擁有最具特色的九國式特色套房及衆多别具特色的餐廳、宴會廳、多功能廳、酒吧、屋頂觀光花園。早在2005年的營業額達到1.88億元,創利6668萬元,接待賓客101468人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