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起洛陽》裡的東川王,史上真有其人嗎?真正的東川王是誰?

作者:蕭郎說野史
《風起洛陽》裡的東川王,史上真有其人嗎?真正的東川王是誰?

巜風起洛陽》裡的東川王

熱播劇《風起洛陽》裡的東川王,曆史上真有其人嗎?真正的東川王其實另有其人?

近日,《風起洛陽》正在網絡熱播,觀衆好評如潮,但在豆瓣評分卻一敗塗地,該劇是一部古裝懸疑片,故事發生在武周時期(武則天所建之周朝),一群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人,為了共同追尋一樁血案真相,而上演了又一場血風腥雨。

在《風起洛陽》裡,有兩個身着黑衣戴着面具的人物角色。一個是男主角高秉燭的死敵,另外一個是聯昉的主人,此人藏頭露尾,看不出是正是邪。這個神秘人物就是劇中極力塑造的東川王。

東川王是誰?曆史上真有這個人嗎?

據劇情顯示,東川王是聖人武則天的孫子,我看後不禁大跌眼睛。

如果隻是将這部電視當作文藝作品,虛構當然是沒問題的,但要追尋他的曆史背景,那就值得說道說道了。

武則天所建之周朝,時間雖短,但在中國曆史上卻有着深遠的影響,武則天這個人物,也是一個極具争議的人物,故史家對她的記載,也是較詳盡的。

《風起洛陽》裡的東川王,史上真有其人嗎?真正的東川王是誰?

翻遍中國古代史,還真沒有一個叫東川王的,更不要說武則天的孫子了。據《全唐文》載,武則天共生了4個兒子,2個女兒,親孫子共14人。

其中,長子代王李弘,後封為太子,死後谥“孝敬皇帝。次子潞王李賢,李弘死後,封為太子,死後谥“章懷太子”。三子唐中宗李顯,

四子 唐睿宗李旦。女兒分别是安定思公主和太平公主李令月。

她的14個孫子分别是:

李隆基,李旦的第三子,史稱唐明皇,廟号玄宗。

李光順,李賢的長子,天授年間被封為安樂郡王,不久被誅殺,沒有子孫。

李守禮,李賢的次子,本名李光仁,垂拱初年授予太子冼馬,封嗣雍王。睿宗時期晉封為邠王,玄宗時期被李隆基逼令自殺,陪葬于乾陵。

李守義,李賢的第三子,被封為永安郡王,不久莫名其妙病死,也沒有子孫。

李光順,李賢的第四子,大授中被封為安樂郡王,不久就被殺了。

李重潤,唐中宗李顯的嫡長子,原名李重照,為避武則天諱,改名李重潤,先被立為太子,後與其父親唐中宗李顯一起被廢。701年,因與異母妹妹、妹夫武延基等議論武則天的私生活,被武則天仗殺。

李重福,李顯次子,初被封為唐昌王,705年封谯王。710年,李重福被迫起兵造反,事敗後投水自殺,年僅31歲。

李重俊,李顯的第三子,初被封為義興郡王,後改封衛王,706年立為太子。後因受排擠李重俊,忿而率左羽林大将軍李多祚造反,殺了安樂公主的丈夫武崇訓、公爹武三思,在進攻皇宮時失敗,逃往終南山後被部下所殺。

李重茂,李顯的第四子,初被封為溫王。710年5月韋皇後與安樂公主毒殺中宗,立16歲的李重茂為太子。三天後登基,改年号為“唐隆”,時年16歲,史稱唐殇帝,又稱唐少帝。随後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起兵殺韋太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李旦複位,廢黜李重茂,恢複其溫王爵位,并被幽禁而死。

李憲,原名李成器,唐睿宗的嫡長子,因皇位讓于其弟玄宗,史稱讓皇帝,封甯王。

李撝,又名李成義,睿宗的第二子,史稱惠莊太子,睿宗複位時做過一個月太子。李隆基架空父親皇權後,勒令其自殺,年僅27歲。

李範,睿宗的第四子,始名李隆範,初封為鄭王,改封衛,後封為岐王。

李立業,原名李隆業,唐睿宗李旦的第五子,原名李隆業,始被封為趙王,後降封為中山王,既而進封為薛王。

李隆悌,唐睿宗李旦的第六子,始被封為汝南王,後被封為隋王。

縱觀武則天子孫輩中,無任何人被封為東川王,可見,《風起洛陽》純屬虛構,無需當作曆史劇來看。

但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沒有東川王,北韓曆史上卻有一個真正的東川王,其在北韓史上有較大的影響。

《風起洛陽》裡的東川王,史上真有其人嗎?真正的東川王是誰?

高句麗東川王位宮

這個東川王名叫位宮。

位宮出生不詳,死于公元248年,是北韓高句麗朝的第11位王。他原名優位居,小名郊彘,山上王延優之子。位宮于公元227 年繼大王位,繼位後,他先穩定各個部落後,又分别與魏、東吳建立了聯系。他在位期間,多次派兵進攻遼東。公元242年,他又派兵攻破遼東西的九連城,進而引來了一場滅頂之災。

魏正始五-七年(244~246 年),魏國兩次派兵征伐高句麗,攻入丸都山城,焚毀了城郭,緻使高句麗元氣大傷,以至數十年時間,無力向遼東擴張,東北是以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局面。

公元248年秋九月,位宮去世,谥号東川王,亦稱東壤王。位宮在位22年,對内施行仁政,老百姓對其非常愛戴,很多近臣想自殺殉葬,繼承者想阻止都阻止不了,在出葬那天,還是有很多人自殺殉葬。

這就是真正的仁者東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