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二戰中美國海軍依靠強大的航母艦隊,通過與日本航母艦隊多次海上決戰,赢回了因為珍珠港被偷襲而造成不利局面,最終取得了太平洋戰場的勝利。美國在二戰一共建造了151艘航母,其中122艘是護航航母。

了解軍事的都知道這不過就是由商船改造的航母。是以很多人都瞧不起護航航母。給她起了很多綽号,比如“吉普航母”或者“嬰兒平頂船”之類的,雖然她們笨拙、緩慢、缺乏裝甲,但她們卻是多面手。她們在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和北極,負責護送船隊、獵捕潛艇、支援兩栖登陸、運送人員和飛機。她們在法西斯戰争中扮演了英勇而重要的角色。

護航航母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美國、英國和日本正在研究将商船改裝為小型航空母艦的可能性。而她本身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的做法的延續。

早在1935年,美國海軍建造和修理局就研究了将10艘客輪改裝為軍用的可能性,他們制定了在戰争緊急情況下需要這類船隻時采取“快速行動”的計劃。然而那時海軍已經在建造一支強大的大型航母艦隊,是以建造輔助航母的提議很快就被擱置了。

正如海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在1940年秋天對美國海事委員會所說得那樣,飛機的特性發生了變化,對航空母艦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這些要求是這樣的,一艘改裝的商船再也不能制造出令人滿意的成為一艘航空母艦。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盡管如此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仍然支援輔助航母這一概念,這都要歸功于造船商亨利·j·凱澤的影響。他的造船廠準備為戰時生産做好準備,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他也看到了輔助航母快速補充皇家海軍嚴重損失的航母力量的潛力。

富蘭克林·羅斯福向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上将發送了一份備忘錄,提議試驗性地購置和改裝一艘排水量為6000- 8000噸的商船。它将配備一個飛行甲闆,并配備大約10架直升機(原文如初)或10架低降落速度的飛機。

1941年1月,斯塔克和他的助手按照羅斯福的建議工作,其中一個要求是,被選中的商船應該有一艘姊妹船,可以被英軍改造使用,當時英國已經在戰争中戰鬥了一年半。1月7日,海事委員會通知海軍部門,兩艘長492英尺,重9000噸的C-3柴油動力貨船莫麥克梅爾号(Mormacmail)和mormacland,将可以轉換為航母。斯塔克估計改造項目需要18個月的時間,但羅斯福把最後期限定為3個月。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這兩艘船是在3月6日開始改裝的。莫麥克梅爾的改造不到三個月就完成。6月2日海軍将這艘船——戰争中的第一艘護航航母重新啟用,命名為“長島号”(CVE-1)。CVE是美國軍艦的分類,即護航航母。長島并沒有用于戰鬥,但在中途島戰役後不久,長島将飛機運往珍珠港,并在1942年8月下旬将19架格魯曼F-4F野貓戰鬥機和12架道格拉斯無畏式SBD俯沖轟炸機運往聖埃斯皮裡圖島,用于瓜達爾卡納爾島。在戰争的剩餘時間裡,海軍用她來訓練航母飛行員和運送部隊。

1941年11月17日,改裝後的mormacland号作為HMSArcher号被移交給皇家海軍,這是根據《租借法案》計劃提供的39艘美國建造的護航航母中的第一艘,它随後在大西洋戰役中服役。

1941年下半年,另外四艘商船被改造成英國的護航衛艦——複仇者号、欺騙者号、沖擊者号和突擊者号,并準備在1942年的春夏服役。美國海軍取消了對1942年3月3日服役的突擊者号的租借轉讓指令,作為第二艘護航航母。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盟軍第一艘護航航母是來自敵人。這艘重5527噸、15節的德國商船漢諾威号于1940年3月在西印度群島被一艘英國輕型巡洋艦和一艘加拿大驅逐艦捕獲。1941年6月重新服役,并在7月更名為“大膽”号(HMSAudacity),其上層結構被移除,并替換為一個從頭到尾475英尺的飛行甲闆。

一經服役,大膽号和它的六架野貓戰鬥機(在皇家海軍中被稱為Martlets)被證明在保護地中海護航方面是如此有效,以至于納粹潛艇司令鄧尼茨覺得有必要對這艘持續保持“空中保護傘”的船采取行動。12月19日晚,在運送沉沒的皇家方舟号(HMSArk Royal)航母的幸存者後不久,“大膽号”遭到一艘德國潛艇的魚雷襲擊。75名官兵喪生,包括船長D.W.McKendrick。

到1942年春天,美國的護航航母長島号和突擊者号已經投入使用,另外13艘正在改裝。其中包括桑加蒙(CVE-26)、薩旺尼(CVE-27)、希南戈(CVE-28)和桑堤河(CVE-29),後者是由新的7192噸19節油輪改裝而成的。

1942年夏天,海軍訂購了74艘額外的護航航母,其中最初的24艘是C-3型,由威廉王子号(CVE-31)上司。她被保留了下來,其他船隻在1943年和1944年完成時被轉移到皇家海軍。其他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是在凱撒公司造船廠建造的。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身材魁梧、秃頂的“快點”亨利·凱澤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工業大亨,在成為美國領先的造船商之前,他建造了大博爾德、邦納威爾和大古力水壩。他說服了羅斯福總統,護航航母是應對潛艇威脅的辦法,并向他兜售吉布斯與考克斯建築公司(Gibbs&Cox)的一套長498英尺、重6730噸的大規模生産的航母設計。美國海軍部門對該設計不滿意,但羅斯福總統準許了“小型航母”的建造計劃,該計劃将由美國海事委員會管理。

凱澤的船廠也幫助生産了大量的自由号貨船,他使用了女焊工、預制部件和亨利·福特的裝配線技術。CVE在1942年6月18日被訂購,第一艘将在次年2月傳遞,但主艦“卡薩布蘭卡”号(CVE-55)直到1943年7月8日才服役,凱撒造船廠落後于計劃。第50艘“凱撒航母”在1944年7月8日完成,比第一艘晚一年,但它仍然是驚人的造船壯舉。

與C-3改裝一樣,凱撒建造的航母每個都有兩個升降機和一個彈射器,可以容納30架作戰飛機,或運輸多達90架用于補充大型艦隊航母的飛機。後來的博格級和桑加蒙級護航航母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戰役中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這些護航航母比長島級更大,裝備更精良,也更穩定,并配備了右舷的艦島。

與此同時,從地中海到北極,盟軍的護航航母很快就投入了戰鬥。HMS複仇者号是第一艘為運送重要物資到蘇聯的護航航母。1942年9月,當護送PQ-18在霧、雪和冰中穿梭時,她的12架“霍克飓風”戰鬥機和3架“劍魚”魚雷轟炸機挫敗了U型潛艇的進攻并摧毀了一些飛機。39艘商船中有17艘被擊沉,但德國海軍和空軍最高司令部抱怨“複仇者”号阻止了更多的損失。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1942年11月8日,七艘英國和美國的護航航母在“火炬行動”(OperationTorch)中聯合作戰,這是盟軍對北非的大規模兩栖登陸。當7萬名美國和英國軍隊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登陸時,英國皇家海軍的英美航母群“強大”、“勝利”、“憤怒”和“阿格斯”,以及美國海軍“遊俠”号航母(CV-4)在CVE航母部隊的支援下站在他們身後。希南戈将78架美國空軍P-40“戰鷹”戰鬥機運送到被占領的機場,随後搭載了一艘沉沒的英國驅逐艦上的500名幸存者。

而來自桑蒂的野貓、複仇者和無畏者則摧毀了馬拉喀什的機場。來自英國CVE的“欺騙者”号、“沖擊者”号和“複仇者”号的“海飓風”和“劍魚”戰機為突擊部隊提供近距離支援,“射手”号将35架美國空軍P-40戰鬥機運送到利奧泰港。

在殘酷而漫長的大西洋之戰中,英美兩國的護航航母與快速的驅逐艦組成新的獵潛編隊,為這場戰争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CVE于1943年春天部署,很快就成功了——在新戰術、陸基遠端轟炸機、改進的雷達和制導魚雷的幫助下。她們關閉了德國潛艇随意攻擊盟軍護航艦隊的大洋中部“黑坑”。

同年5月,41艘U型潛艇被擊沉,在當年的前5個月中,總共有114艘潛艇被擊沉,這扭轉了戰鬥的局勢。海軍上将鄧尼茨尼私下承認,他已經輸掉了大西洋戰役,并開始把他剩餘的船隻部署到更安全的水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62個盟軍的護航隊越過大西洋,沒有損失一艘船。與此同時,英國、美國和加拿大海軍利用随後的護航隊來引誘和摧毀更多的U型潛艇。

在太平洋戰争的幾個月裡,當長島号把兩個海軍陸戰隊中隊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後,幾乎所有被派往那裡的護航航母都被下放到乏味的補給任務中,不得不等待行動。他們無聊的船員在為快速航母群運送人員和裝置時抱怨着。隻有在阿留申群島的拿騷有過短暫的戰鬥。但CVE的時代即将到來,事實證明,當美國海軍強大的特遣部隊穿越中太平洋向日本發起一場巨大的跳島進攻時,CVE是不可或缺的。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1943年11月20日至23日,當陸軍少将朱利安·c·史密斯的海軍第二師和陸軍少将拉爾夫·c·史密斯的第27步兵師攻擊吉爾伯特群島的馬金島、貝蒂奧島和塔拉瓦環礁時,八艘凱撒建造的護航航母與海軍中将雷蒙德·a·斯普魯斯的美國第五艦隊并肩作戰。珊瑚海(CVE-57)、科雷吉多(CVE-58)和利斯康姆灣(CVE-56)屬于馬金島攻擊組,桑加蒙、薩旺尼、希南戈、拿騷和巴恩斯(CVE-20)屬于塔拉瓦島攻擊組。憑借着她們的複仇者、野貓、無畏者和格魯曼F-6F地獄貓對登陸部隊進行掃射和轟炸掩護,CVE在進攻部隊原有11艘快速航母提供的700架飛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近200架飛機。經過激烈的戰鬥和海軍陸戰隊的重大損失,這三個環礁在11月23日被占領。

海軍少将亨利·m·穆裡尼克斯的52.3特遣部隊的三艘護航航母在第一次行動中英勇作戰,疲憊不堪的船員們在經曆了複雜而大規模的忙碌的三天三夜行動後,有充分的原因感到自豪。日本人在岸上被徹底擊敗,但他們的海軍部隊比美國人意識到的更近,悲劇在11月24日早些時候發生了。

一艘新到達的日本潛艇,I-175正在跟蹤CVE,11月23-24日夜間,三菱G4MBetty轟炸機投放的照明彈讓她清楚地看到歐文·d·威爾茨船長的利斯康姆灣号,當時她正在布塔裡塔裡島附近巡航。11月24日淩晨5點10分的I-175潛艇從兩艘護航驅逐艦留下的缺口中滑出,發射了大量魚雷。其中一艘擊中了利斯康姆灣号,地點可能是最糟糕的地方,它的前後引擎室之間的軍械存放區。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其他CVE上的人員在恐懼中看着兩次猛烈的爆炸搖晃着航母,明亮的橙色火焰上升到1000英尺高。船和飛機的碎片被抛向空中,碎片像雨點般落在5000碼外的船隻上。利斯康姆灣号的尾部着火了,船的一半幾乎解體了。更多的爆炸震動了她,她在被擊中23分鐘後船尾沉沒。她是美國六艘護航航母中的第一艘在戰争中被擊沉。

在與利斯康姆灣一同沉沒的644名官兵中,其中有船長威爾西,穆裡尼克斯少将以及1941年12月7日在珍珠港乘坐西弗吉尼亞号戰列艦(b-48)獲得海軍十字勳章的黑人廚師多裡斯·米勒,這對海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在1944年1月31日至2月5日的“燧發槍”行動中,八艘護航航母處于最激烈的戰鬥狀态。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少将霍蘭德M.史密斯的第五兩栖軍入侵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和羅伊-納穆爾環礁。

她們是切南戈、珊瑚海、科雷希多、拿騷、桑加蒙和薩旺尼以及全新的馬尼拉灣(CVE-61)和納托馬灣(CVE-62)。CVE派出的200架戰鬥機和魚雷飛機為登陸艦提供了空中掩護,并為突擊部隊提供了近距離支援。突擊部隊在經過6天的激烈戰鬥後攻占了誇賈林環礁。

艦隊和護航航母群在2月底入侵埃尼威托克時保持着前進的勢頭,位于誇賈林環礁西北360英裡處特魯克環礁,被稱為日本的“太平洋直布羅陀”。美國的攻勢持續不斷,吉普航母在對日本控制的島嶼的多次進攻中提供了寶貴的支援:如在阿德米拉提群島、霍蘭迪亞、塞班島、天甯島、關島、新幾内亞島和小笠原島。

1944年到1945年,當日本人被逼回自己的島嶼時,更大、更先進的護衛艦開始加入太平洋特遣部隊,在薩馬、蘇裡高海峽、恩加諾角、南中國海和萊特灣以及入侵帕勞斯、菲律賓、硫磺島和沖繩的海軍行動中證明了不可或缺。盡管它們服務出色,但還是有幾艘被炸彈、炮火或潛艇魚雷擊沉。1944年10月下旬,絕望的日本人在萊特灣和薩馬發動了瘋狂的神風隊攻擊,損失急劇增加。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10月25日,在薩馬附近的甘比爾灣(CVE-73),作為海軍少将克利夫頓·A.F.斯普拉格的第七艦隊特遣部隊的一部分作戰時,她遭到了槍擊。這艘船遭受了超過其受損控制小組所能承受的打擊,失去了動力,在船傾覆并沉沒前,船上大約有850名船員。另外兩艘航母,基特昆灣(CVE-71)和加裡甯灣(CVE-68)被破壞,但仍漂浮在水面上。斯普拉格更多的航空母艦,包括範肖灣(CVE-70),桑提和薩旺尼遭受損害和船員損失,而努力躲避神風隊的襲擊。

10月26日,日本的襲擊加劇,一架神風隊的的零式飛機在萊特灣撞上了聖羅号(CVE-63),在引爆了其機庫甲闆上炸彈和魚雷。一系列的爆炸幾乎把她炸得粉碎,她和大約100名船員一起沉沒。聖羅号是第一艘被神風敢死隊擊沉的美國軍艦。

美國人在萊特灣戰役中擊潰了日本艦隊,但是神風敢死隊在解放菲律賓的戰役中繼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僅在1944年11月,他們就撞毀了7艘航母,毀壞了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運輸艦和7艘驅逐艦。1945年1月初入侵呂宋島時,海軍中将傑西·奧爾登多夫和海軍少将杜金率領特遣部隊進入林加延灣,護航航母再次成為目标。基昆特灣号(CVE-71)和加達山灣号(CVE-76)被擊中并損壞,奧馬利灣号(CVE-79)被緻命破壞,不得不被一艘驅逐艦的魚雷摧毀。這艘航母的傷亡總數為93人死亡和失蹤,65人受傷。

1945年2月19日,當美國第4和第5海軍陸戰隊師入侵8平方英裡的火山島硫磺島時,杜金少将指揮的12艘護航航母上的野貓、地獄貓、複仇者和無畏号提供了近距離的支援。幾天後,神風隊就開始了對CVE發動襲擊。2月21-22日晚,一架日本雙引擎貝蒂轟炸機朝隆加角号(CVE-94)飛去。她的姐妹艦“俾斯麥海”号(CVE-95)開火并擊落了這架飛機。幾秒鐘後,另一架飛機低飛向俾斯麥海,在其船尾升降機正橫處墜毀。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起火時,第二架轟炸機垂直俯沖到倒黴的航母上。停滿了飛機的機庫甲闆很快就變成了一片火海。當火焰靠近魚雷和炸彈時,艦長發出了棄船的指令。“俾斯麥海”是凱撒造船廠最後一批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卡薩布蘭卡”級航空母艦之一,它燃燒并爆炸,直到它翻了個身,載着943名船員中的218人沉沒。與此同時,隆加角又被四架飛機摧毀,但它幸存了下來。

然後是“冰山行動”,這是對琉球群島(RyukyuIslands)沖繩島(Okinawa)的進攻代号,其目的是加強對日本的封鎖,加強對其城市的突襲,并為向日本本土最南端的九州發起兩栖攻擊提供一個集結基地。3月底,沖繩島在遭到海軍少将莫頓·l·德約的52艘軍艦的第54特遣部隊的轟炸後,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将第五艦隊的一支龐大艦隊進入了太平洋戰争的最後一次重大行動。它包括海軍上将馬克·米切爾的第58特遣部隊和海軍中将裡士滿·凱利·特納的第51特遣部隊,以及新組建的英國太平洋艦隊的第57号特遣部隊,為沖繩和台島之間提供空中掩護支援。由杜金少将率領的29艘CVE參加了這次行動。

二戰多面手:護航航母 大西洋上鬥“狼群”太平洋上獵“火雞”

1945年4月1日星期日清晨,巴克納爾中将率領的美國第十集團軍和海軍陸戰隊第1、2、4師的突擊部隊在沖繩西海岸登陸。最初的抵抗是零星的,但是頑強的防禦者已經在山上、山洞和碉堡中挖壕,迫使美軍幾乎要為每一個院子而戰。在這場一直持續到6月21日的戰役中,盟軍的支援艦遭受了日本魚雷轟炸機和神風敢死隊的多次攻擊。在曆史上最昂貴的海軍行動中,34艘美國軍艦被擊沉,368艘受損,4900多名水兵喪生。

杜金的CVE艦載機部隊在沖繩飛行了大約18133架次,投擲了2000噸炸彈和3萬枚火箭,摧毀了許多地面目标和280架敵機。

盡管護航航母的潛力受到質疑,但她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被證明是成功的,而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國的122艘護航航母,其中卡薩布蘭卡級50艘,博格級45艘。(幂談天下/張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