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年科學家随筆|從生命2.0到能源5.0,人類準備好了嗎?

作者:文彙網
青年科學家随筆|從生命2.0到能源5.0,人類準備好了嗎?

pixabay.com

普遍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方興未艾。從技術—經濟長波視角,目前及未來10至15年正處于工業革命以來第五次長波的下行階段,早至2035年、遲至2045年,将開啟新一輪繁榮周期。每次長波下行階段,是各國争相投入科研的時段,也是創新科技密集湧現的時期。正如不少專業人士指出的那樣,自197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就處于“大停滞”的高原區,科學家、經濟學家推測,與以往曆次不同,本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的重要特征為群體性突破。

回顧工業革命以來的250年,人及人類社會依賴的物質、能量和資訊都得到了極大改進。蒸汽機(各種動力機械為代表)增強了人的“雙手”,物質加工實作多重飛躍;内燃機與電力(汽車、飛機為代表)增強了人的“雙腳”,能源動力湧現多重變革;資訊技術(各種感覺通信設施為代表)增強了人的“感官”,資訊處理達成指數進階。

展望未來30年,将很可能出現三次重要産業變革,人及人類社會所依賴的三大資源都将實作全面飛躍。第一個10年以智能科技為主導,人的認知能力将極大提升,人類社會資訊處理水準将達到空前高度。第二個10年以生物科技為主導,人的身體能力将極大提升,人類社會物質加工水準達到空前高度(究其本質,物質材料主要是滿足人的身體機能所衍生的一系列欲望與需求)。第三個10年以能源科技為主導,人類社會的運作能力将極大提升。

到2050年,據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數量将接近100億。今天,越來越多人開始把目光投向火星等地外潛在宜居行星。未來30年,在1.0的地球上,人及人類社會所依賴三大資源将呈現出“2-3-4-5”的早期特征,将為移居“地球2.0”做好準備。

一是生命2.0。達爾文式的自然進化仍在繼續,但在技術調控及文化“迷因”幹預下,拉馬克式的主動進化将逐漸顯現出威力來。地表生物以A、C、T、G這四種堿基為基礎,但科學家已經複合了人造的2至4種堿基,構造出全新物種。科技創新不僅影響着自然與社會環境,也開始深入生命内部,深刻地影響着人類肌體。

二是世界3.0。虛拟新空間将極大解放人類的想象力,實作對1.0的實體空間和2.0的資訊空間的超越,使人們的目光可以從三維尺度内向高維空間投射,以期獲得對物質世界的全新認知。元宇宙在2021年的爆發,将可能為物質加工制造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想動能。

三是智能4.0。在基因遺傳(智能1.0,爬行動物及以前)、可調适的神經系統(智能2.0,鳥類和哺乳動物)、文化傳承(智能3.0,人類)的基礎上,随着人類智能與機器智能的融合,生物智能演化将進入4.0時代。腦機接口的發展以及2至3個人的非侵入式“腦聯網”的實作,預示着全息記憶、極速學習的全新時代正在開啟。

四是能源5.0。人類社會利用能源從自然力(人火畜風水)、煤/蒸汽機、汽柴油/内燃機、電力/電動機,正在邁向不竭能源。随着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正式開始組裝,中國及多國核聚變的突破、風光電的裝機及“雙碳”戰略的實施,能源的清潔、低成本和高效生産正在變為現實。

凱文·凱利曾歎言,預測未來存在着“兩難困境”:“要麼錯了,要麼沒人相信”。儒勒·凡爾納則指出:“凡是人能夠想象到的事情,總有人最終能夠實作它。”實體學家凱薩·伊達爾戈在其雄著《增長的本質》中指出:“複雜的商品……源于想象力”。也許,制約未來發展的唯一因素就在于人們的想象力。是以,可以說,埃裡克·拜因霍克在《财富的起源》這部複雜科學“集大成式”的著作中所斷言的“财富是知識,它的起源是進化”,明白無誤地揭示出:人們今天之是以如此渴求地預測未來,是因為經濟社會正在加速地向未來進化。

恰好,未來正呼嘯而來!

作者:李萬(上海科學院研究員)

編輯:沈湫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