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在南美洲東南部的烏拉圭,生活着一個中國人,他叫做蕭子升,是1952年來到這裡的,在烏拉圭從事教育工作。

1955年,我國一個文藝代表團到烏拉圭通路,團長是湖南人,臨行前毛主席囑咐團長:“烏拉圭有一個叫做蕭子升的中國人,他是我的朋友,你去了之後跟他聯系一下,我希望他能回國。”

蕭子升和毛主席以及團長都是老鄉,但是這位團長抵達烏拉圭後,以老鄉的身份求見蕭子升,卻遭到了對方的拒絕。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蕭子升

一直到1976年,蕭子升再也沒有跟大陸的任何人聯系過。那年的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與世長辭。兩個月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蕭子升也去世了。

蕭子升跟毛主席同年去世。巧合的是,蕭子升的出生日,也僅比毛主席晚8個月。

那麼這個曾經受到毛主席邀請的蕭子升到底是誰?他跟毛主席有怎樣的關系?

蕭子升,1894年8月出生在湖南湘雲縣一個書香家庭,他的父親蕭嶽英曾經到海外留學,回國後從事教育,他的弟弟蕭三是著名詩人。

蕭子升的父親因為在湘鄉東山高等國小堂教書,是以他很早就跟着父親上了國小,後來他又到湖南第一師範讀書。蕭子升在上國小的時候,寫的作文就被全校傳觀,到了湖南第一師範的時候,他寫的詩文更是時常在校内展覽。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毛澤東(2排左3)

當時毛主席的老師兼嶽父楊昌濟先生特别欣賞蕭子升的文采,他把蕭子升的作文中精警的句子抄錄下來,以備品鑒。楊昌濟先生有三大得意門生,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蔡和森,還有一個就是蕭子升,此三人被稱為“湘江三友”。

毛澤東在上東山國小堂的時候跟蕭子升相識,那時候,蕭子升雖然比毛澤東小8個月,但是上學卻比毛澤東早三屆。

毛澤東跟蕭子升的弟弟蕭三是同班同學,而且兩人的關系非常要好,是以毛澤東在上國小堂的時候就跟蕭子升認識了。

毛澤東曾經向蕭三借閱過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毛澤東讀得特别入迷,他讀完書向蕭三還書的時候說:“華盛頓用八年的時間才建立了美國,我們也要做長期奮鬥的準備。”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蕭三

1913年,毛澤東到湖南省立第四師範讀書,後來該校合并到一師,而蕭子升當時就在一師讀書。

蕭子升詩文俱佳,毛澤東文采不俗,這兩個人可謂惺惺相惜。毛澤東曾經寫過一篇特别有分量的文章,題目叫做《心之力》,楊昌濟讀了之後,大為贊賞,楊先生激動之下給這篇文章在滿分之外又多打了5分。

毛澤東的這篇文章照例在校内被廣泛傳閱,蕭子升當然也看到了毛澤東的文章,兩個人都對彼此的才華十分欣賞,他們之間也就增加了一份相知,友誼更加深厚了。

蕭、毛二人雖然不在同一個年級,更不在同一個班級,但是兩個人志趣相投,是以即使在短暫的課間,兩個人也可能會聚在一起,他們小則談論課程,大則談人生,談社會,甚至談改造世界的話題。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楊昌濟

一師的後山名叫妙高峰,從校園出去,幾分鐘就能攀上這座小山。妙高峰也常常成為兩個好朋友縱論古今的好去處。一次,兩人在山上談論時局,毛澤東說:“康有為的變法革新已經過時,孫中山搞革命雖然走對了路子,可惜他手裡卻沒有兵權。”

蕭子升也說:“袁世凱是個罪犯,他手下的軍官不過是他的傀儡而已。”

兩人對現實都非常失望,他們一緻認為中國需要一種新生的力量,才能改變當時的黑暗現狀。

蕭子升和毛澤東都是楊昌濟的得意門生,而蕭、毛二人也同樣崇仰自己的恩師,楊先生無論治學和修身都堪為年輕一代的師表。

受恩師的影響,在治學上,蕭、毛二人都相容百家,取衆家之長;在修養上,他們都能以誠為本,刻苦自勵。兩人以恩師為楷模,又有恩師的指導,學問、道德均日日精進。

毛澤東對蕭子升特别贊賞,對蕭子升在學問、道德上的進步給予了很高評價:“弟觀楊先生之涵宏盛大,以為不可及,子升可謂能遵師訓,且足以發者也。”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1915年,蕭子升早于毛澤東從一師畢業,兩人雖然不在一處,但是卻并未中斷聯系。從1915年到1918年,兩人靠書信來往,交流思想,單是毛澤東寫給蕭子升的信就有13封。

在信中,兩人探讨最多的是學問,特别是對傳統文化,兩人的研究都很精深。蕭子升曾援引《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澤東回信說:“多言也許會招愆,但這不能成為廢言的理由,就像不能因噎廢食一樣。”

1915年,還在一師讀書的毛澤東,積極參加反袁鬥争,他編輯了一本書,名字叫《湯康梁三 先生之時局痛言》,他知道蕭子升寫得一手好行書,就寫信請蕭子升題寫書名,蕭子升收到信後,馬上寫好書名送給毛澤東。

蕭子升知道毛澤東酷愛讀書,常常苦于無錢買書,1916年,蕭子升打算把祖上留下的77種古籍無償贈送給毛澤東。

毛澤東對蕭子升的慷慨饋贈非常感動,但是他考慮這是蕭子升祖上的遺産,沒有200塊銀元買不來,當時的蕭子升也不富裕,而且讀完這些書沒有十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做不到,是以毛澤東還是婉言謝絕了蕭子升的美意。

毛澤東讀書不僅多,而且還非常龐雜,他既讀古籍,更讀當時的流行書刊,蕭子升總是設法提供他所需要的書籍,比如楊度的《君憲救國論》,還有章士钊主編的《甲寅》雜志。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青年毛澤東

1917年,蕭子升把自己多年讀書的筆記和心得彙內建書,取名《一切入一》,請毛澤東給這本書作序,毛澤東慨然應允,寫下了一篇熱情洋溢的序文,對這本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庇千山之材而為一台,彙百家之說而成一學,取精用宏,根茂實盛,此與夫執一先生之言而姝姝自悅者,區以别矣。”

令蕭、毛二人都終生難忘的是,他們在1917年的夏天,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徒步到長沙、甯鄉、安化、益陽、沅江等五縣做了一次曆時一個多月的社會調查,兩個胸懷天下的年輕人要學先賢行萬裡路、讀無字書。

出發的時候,蕭子升詩興大發,作詩一首以壯行色:“雨傘行囊荷一肩,頭無冠戴手無錢。去看山河千萬裡,如何整頓仗空拳。”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蕭子升(影視劇形象)

這次社會調查,他們考察了五縣的農村經濟,了解了農民的生活,同時也遍覽各地的名勝古迹。

但是徒步旅行畢竟充滿了艱辛。因為他們考察的主要對象是農村,是以一路上跋山涉水,十分艱苦,白天他們冒着酷暑,頭頂烈日,徒步趕路,晚上則大地當床,石頭作枕,藍天為帳,明月為燈。

因為身無分文,他們一路上主要靠同學和好心人的接濟。此外他們靠自己的才學賺了點小錢,比如他們給沿途的酒樓茶莊、錢莊商号寫字寫對聯,賺點潤筆。當然蕭子升的字寫得好,他自然是主筆,毛澤東則負責跑腿,給人家送字。

這次調查活動,他們深入湖南農村,了解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為他們今後的革命和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一個月的共同生活中,他們并肩而行,抵足而眠,風雨同舟,兩人的友誼更加深厚。

當他們結束這次旅行回到長沙的時候,兩人還專門照了一張相留作紀念。很多朋友知道了他們的這次傳奇經曆,稱贊他們“身無半文,心憂天下”。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毛澤東和蕭子升的剪影

面對當時軍閥混戰、民生凋敝的局面,蕭、毛二人都認識到需要建立一個組織,搞一次思想革命,從根本上改變國人的思想。他們相約釋出征友啟事,在長沙範圍内尋找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他們聯絡了一些有志青年,在1918年4月成立了新民學會。學會選舉蕭子升任總幹事,毛澤東、陳書農為幹事,共有基本會員20人,後來發展到80多人。

新民學會成立後,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到北京組織有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1918年蕭子升和蔡和森首先到了北京,在楊昌濟先生的引薦下,他倆拜會了蔡元培和李石曾,在蔡、李兩位名流的幫助下,他們積極募集旅法的費用,并且辦理了有關手續。

不久,毛澤東也來到北京,他一面和蕭子升、蔡和森聯絡赴法事宜,一面在北大圖書館找了一個助理管理者的工作。蕭子升被委任為華法教育會的秘書,專門負責辦理各地赴法青年的有關事宜。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1919年蕭子升作為第一批赴法學子踏上了去法國的輪船。到法國後,他就負責接待從國内來的留學人員,前後接待了20批,共2000多人。

蕭子升和蔡和森到法國後,一邊組織新民學會的會員參加學習,同時積極思考讨論法國的各種思潮。而毛澤東則在國内積極參與“五四”運動,并主編了《湘江評論》雜志。

在法國,赴法學子形成了各自的思想。蔡和森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蕭子升則接受了改良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在國内的毛澤東跟蔡和森一樣,成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1920年,赴法的新民學會的會員在蒙達爾紀召開了“蒙達尼會議”,有20餘名會員參加,會上讨論了改造中國的途徑問題。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蒙達尼會議參會人員的合照

蔡和森和大部分會員主張組織共産黨,通過武裝鬥争建立無産階級的政權,進而實作改造中國的目的。蕭子升則主張溫和的革命,即以教育為手段的革命,其實就是通過改良來改造中國。

會後,蔡和森和蕭子升都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信中介紹了蒙達爾尼會議的主要内容,并分别闡述了他們各自的主張。毛澤東當然是贊成蔡和森的主張,而對蕭子升的改良主義持反對态度。

1920年,湖南自治運動失敗,毛澤東徹底抛棄了改良主義的最後一絲幻想,進而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他在給蔡和森的兩封信中,批評了蕭子升試圖通過教育改造中國的方式,還指出:“現在的教育是資本主義的教育,這樣的教育不可能改變中國的現狀。”

毛澤東對蔡和森的觀點大加贊賞,主張實行俄國式的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國。

1921年,蕭子升回國,并回到長沙,在長沙蕭、毛兩位好友久别重逢,但兩人見面之後卻發生激烈的争辯。顯然争辯的根源在于兩人的信仰迥異,兩人一個主張改良,一個主張革命,他們各執己見,誰也不能說服對方。

在争論的過程中,毛澤東非常激動,甚至大動肝火,他對蕭子升說:“那你就繼續穿你的長袍馬褂吧!”

這次争論,成為蕭、毛二人關系的分水嶺,自1926年後,蕭子升和毛澤東斷絕了來往。

蕭子升和毛主席因何事決裂?建國後,為何蕭子升移居烏拉圭?

衆所周知,後來毛澤東參與建立了中國共産黨,并上司黨和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争,擷取了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實作了他改造中國的夢想。

而蕭子升曾經在國民政府内任職,後來李石曾在法國創辦中國國際圖書館,他在圖書館擔任館長。1951年圖書館搬到了烏拉圭,蕭子升在次年也跟着搬了過去,并一直生活到去世。

蕭子升堪稱曠世奇才,但他在政治上卻走上了一條歧途,導緻他未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他跟毛澤東年輕時友誼深厚,但因為政見不同,這對知己最終成為陌路人。

毛澤東曾經給過蕭子升機會,希望他能回國發揮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此人太過固執,竟然駁回了毛澤東的邀請。不得不讓人感歎,在有些時候,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