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清玄:他把自己的名字藏在這三本的書名裡,告訴你寫作之趣

作者:冬遊記666

林清玄是台灣著名作家,作品上百部,獲獎無數,無論數量還是品質都令人欽佩。他把自己的寫作感悟整理成文字,集結成冊,這就是《林泉》、《清歡》和《玄想》三本散文集。

我從來都是後知後覺,直到三本書都讀完了,我才留意到,他把自己的名字藏在了三本書的書名裡。

這三本書沒有教科書式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讓你透過優美的文字了解到他寫作的心情與訣竅。

首先,為什麼要寫作?用林清玄的話說,“進入寫作的世界,如果需要一個理由,我覺得是由于心靈的完足”。

談到文學與人生的關系,他說,“人生是一座巨大的森林,文學則是把森林的大樹濃縮為小小的盆景”,“不論森林中的崇偉巨樹,或是盆景中的低微小樹,我們都可以創造相同的美”。

林清玄:他把自己的名字藏在這三本的書名裡,告訴你寫作之趣

寫作離不開靈感,林清玄對此多次強調,在多篇文字中都有所述及。

靈感産生,往往在短暫的一瞬間,就像昙花一樣。“靈感來的時候,正如天眼偶爾被打開,到了難遇的境界與美景”。“靈感的飛臨也像雨後的彩虹,它不會停留一刻鐘,如果不立刻留下它,它很快的就拂袖飛去”。

正因為靈感存在的短暫,是以他特别強調要及時捕捉。“我不喝隔夜的茶,不存隔夜的氣,甚至也不寫隔夜的文章。不論我在何處,我的身上總會帶着紙筆,就仿佛饑餓的鴨子尋找靈感與思維的蚯蚓”。“豈隻茶中香味隻有一時,文學與人生也是如此。許多文章錯過了,就永遠失去書寫的心情;許多因緣流逝了,就永不再回”。

他認為,對于一個作家,應該“對一切事物保有敏銳、覺察的心,去看見事物的意義,去聽見感性的聲音”。

他從另一個角度談到了創作與人生的關系,“我們一邊寫作,一邊過生活。與尋常生活不同的是,創作的人不斷地在尋覓,在回憶與生活之間尋覓一閃一閃的靈光。那些靈光仿如埋藏于落葉中的秋錦,與昔日的鐘聲一起隐埋,或與昔年的螢火蟲一起居住。在某一個心靈融雪之日,嘩然醒來,我們便覓得此心的歸處與創作的歸處”。

林清玄強調了内在精神對于一個作家及其作品的重要性。“一個作家一定要種植壯碩的精神之樹、思想之樹、理想之樹。因為作品隻是内在精神的展現與延伸,如果自己的價值與思想不能确立,作品隻是文字空洞的堆積罷了”。“如果我們種的精神之樹夠大,就會開滿繁花,結滿蜜果,寫作隻是瓜熟蒂落、信手拈來的事”。

林清玄的不少文字都來自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及感悟,大到星月山水,小到花草蟲蝶。他認為,“藝術與生活的最終境界,應該是回到自然”,“因為自然,而使得生命有了依靠;也因為自然,創作才有了依止”,“這個世界的都會與繁華,随時在變,自然的感懷是永遠不會變的”。

林清玄:他把自己的名字藏在這三本的書名裡,告訴你寫作之趣

林清玄認為,對于一個對寫作感興趣的人來說,任何時候開始都不遲。他舉了二月河和其他許多著名作家的例子,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都被央視改編為電視劇,第一部作品出版時,二月河已經四十歲了。

是以,林清玄會說,“不管現在是幾月,不管今年是幾歲”,“寫作就是如此,沒有什麼秘密,把稿紙打開,寫下第一個句子;或打開電腦,輸入第一個字”。

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寫作大多隻是出于簡單的興趣愛好,不會奢求自己的文字達到專業作家那樣的水準。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從寫作中找到快樂,以及嘗試着把文字寫得更好一些。

從這一點說,讀一讀林清玄的這三本書,還是挺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