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蕭達 青木 張靜 郝爽言 陳康 柳玉鵬】很少公開露面的英國秘密情報機構軍情六處負責人理查德·摩爾11月30日宣稱,中國、俄羅斯、伊朗構成英國的“三大威脅”,而中國是軍情六處的“最大的單一優先要務”。他還誣稱中國“持續對英國及其盟國進行大規模的間諜活動”,“北京日增的軍事力量和(中共)在必要時武力解決台灣議題的願望也對全球穩定與和平構成了嚴重挑戰”。這是他擔任英國軍情六處負責人後的首次公開講話。這段講話被認為是英國進階官僚中對華最為不友好的言論。多名中國學者認為,英方此舉企圖像丘吉爾1946年鐵幕演說一樣,在世界上掀起西方針對中國新一輪的“新冷戰”節奏。與此同時,美國福克斯電視台引述保守派智庫裡根研究所的最新民調稱,有超過一半的美國受調查者将中國視為“頭号威脅”,多達七成人擔心“(與中國)爆發戰争”。俄羅斯《記者真理報》指出,美國這樣的民調數字是“純粹的操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2月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英方有關人員的表态,蓄意歪曲事實,污蔑中國政策,本質充斥冷戰思維,意在挑起意識形态對立。

理查德·摩爾資料圖。圖源:外媒
中俄伊是英國“三大威脅”?
據美聯社1日報道,英國軍情六處負責人摩爾周二參加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活動時發表演講,稱中國、俄羅斯和伊朗是英國面臨的“三個最大威脅”,中俄伊三國和國際恐怖主義一起構成了英國情報機構在不穩定世界中面臨的“四大安全問題”。他說,中國是軍情六處“最大的單一優先要務”。“北京日增的軍事力量和在必要時武力解決台灣議題的願望也對全球穩定與和平構成了嚴重挑戰……中國過于自信導緻誤判的風險是真實的”。
摩爾稱,中國是“一個有與我們不同價值觀的專制國家”,北京對英國及其盟友從事“大規模間諜行動”,試圖“扭曲公共讨論和政治決策”,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一個“專制控制的網絡”。他還稱,中國是“通過大規模收集資料來擷取資訊和權力的典型”。中俄等“西方的對手”正加大投入、競相探索人工智能(AI)等新興尖端技術,将可能在未來十年内徹底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這是摩爾2020年10月擔任軍情六處負責人後的首次公開講話。他在當天發表演講前還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現場直播采訪。摩爾稱,要警惕中國設定的“債務陷阱和資料陷阱”,“中國試圖通過經濟政策施加影響,這是為了讓人上鈎”。“如果你允許另一個國家獲得關于你們社會的真正關鍵的資料,随着時間推移,這将侵蝕你的主權,你将不再控制這些資料”。
“英國找到三個最大敵人”,德新社稱,繼美國國防部周一針對中俄的“全球态勢評估”報告後,英國情報機構也将焦點對準中國、俄羅斯。報道稱,與俄羅斯同在歐洲不同,中國盡管處于遠東,但英國仍把其作為一大威脅,這不僅是因為香港問題,也由于受到美國影響。
南韓《世界日報》稱,一直在貿易和投資領域與中國保持密切關系的英國,其情報頭子如此露骨攻擊中國十分罕見。南韓《中央日報》則稱,英國軍情六處負責人公開攻擊中國,并将中國與伊朗、俄羅斯、國際恐怖勢力列為“四大威脅”,其言論堪稱英國進階官僚中對華最為不友好的言論。
英國每日新聞網認為,摩爾的講話标志着英國政府的立場發生明顯轉變。之前英國政府在應對“中國威脅”方面一直表現得猶豫不決。今年早些時候英國出台的國防和安全政策評估報告曾表示英國的國防優先事項要向亞洲“傾斜”,但同時也強調英國将尋求同中國“發展更深層的貿易聯系和尋求更多的中國投資”。
俄副外長:美英使用混合手段攻擊中俄
對英國情報機構負責人渲染“中國威脅”,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日表示,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産品的提供者,中國發展的目标是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是針對誰,更不是為了取代誰。他說,我們奉勸有關人士,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客觀理性看待中國,而不要無謂地樹立什麼假想敵。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情報官員公開渲染“中國威脅”,很大程度上有一種帶節奏的味道。英國作為中等國家,全球影響力和實力遠不及美國,但作為老牌帝國,其戰略謀劃力比美國強。是以,英國在對外政策方面與美國站得最近,而且經常是英國帶節奏。比如1946年,丘吉爾跑到美國去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序幕。這一輪美英勾連意味着它們在戰略層面與中國的外交軍事角逐将不會緩和。
軍事專家宋忠平對《環球時報》記者稱,英國情報頭子指責中國的論調和美國剛公布的“全球态勢評估”報告如出一轍,就是誇大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威脅,誇大中國在情報領域、科技領域對西方構成的威脅。比如,摩爾渲染中俄在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的威脅,就是在配合美國的反俄遏華戰略。
德國RTL電視台稱,英美近來頻頻對中俄進行指責,北約外長會議本周四将繼續聚焦中俄的威脅,種種迹象顯示,英美與中俄正在形成兩大陣營。雙方的外交溝通管道不斷變窄,這是一種危險的趨勢。
俄羅斯副外長裡亞布科夫1日表示,西方顯然不會放棄針對莫斯科和北京廣泛使用混合戰争的手段。當天他在莫斯科國立大學舉辦的世界政治論壇上表示:“美英将繼續針對俄羅斯和中國使用一系列混合手段,即非法單方面制裁、幹涉内政、散播謠言、網絡攻擊,以及在我們具有地緣政治意義的地區煽動沖突。對話和妥協作用正在降低,目前狀況正在惡化。”
“中國威脅”是美政客刻意塑造的
在英國情報頭子渲染“中國威脅”的同時,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星期二針對中國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的行動說:“美中正在進行軍備競賽。”美國太空部隊副指揮官湯普森在一場安全論壇上稱,美國太空部隊幾乎每天都在應對“中俄對美國衛星的攻擊”。
美國福克斯電視台引述保守派智庫裡根研究所周二釋出的民意調查報告稱,過半(52%)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報道稱,相比之下,2018年隻有21%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最大威脅”,當時有30%的人認為俄羅斯是“最大威脅”。報告還稱,“中國威脅”使71%的美國人擔心中美之間可能發生戰争。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群眾對中國并不了解,他們對中國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基于本國政府和政客的宣傳。近些年來,特别是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攻擊,兩黨都把“中國威脅”視為政治正确。在這樣的氛圍下,老百姓對中國的看法自然越來越趨于負面。是以,所謂過半美國人認為中國是“頭号威脅”的民意是西方政客故意誤導或者說是被刻意塑造出來的。
對美英宣揚“中國威脅”,俄總統普京11月30日在“俄羅斯在召喚”年度國際投資論壇上表示:“他們從2000年開始就用中國來吓唬我,現在他們自己也害怕了……西方對中國的制裁和限制完全沒有道理,我認為它們違反了國際法準則。”普京還稱,當美英澳針對某個國家建立聯盟時,不會導緻該地區局勢的改善,反而會使局勢緊張。
南韓紐西斯通訊社1日稱,雖然世界陷入新冠疫情,但美國對中俄的戰略攻擊仍在加劇,甚至已經到了危險程度。不過,美國也可能是以面臨中俄合作的安保窘境,屆時美國将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