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外交|南韓國家安保室長訪華,半島終戰宣言前景如何?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進階記者 于潇清

時隔13個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再次同南韓國家安保室長徐薰舉行磋商。上一次是在南韓釜山,這一次是在天津。

據新華社12月2日消息,楊潔篪表示,中韓互為重要近鄰和合作夥伴,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全面快速發展,不斷提質更新。這順應時代潮流,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關于北韓半島局勢,楊潔篪指出,中方一貫支援半島南北雙方改善關系,主張按照“雙軌并進”思路和分階段、同步走原則,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北韓半島問題,願同各有關方一道為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實作半島長治久安發揮建設性作用。徐薰也表示韓方願同中方共同為構築半島永久和平做出不懈努力

而據韓聯社12月3日援引南韓青瓦台消息,中韓2日進行的磋商一共進行了5小時35分鐘,楊潔篪和徐薰在磋商結束後還共進晚餐。

專家:半島終戰宣言短期内不會達成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韓之間密切互動。11月1日,中國政府北韓半島事務特别代表劉曉明與南韓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魯圭德舉行視訊會晤。南韓駐華大使張夏成也先後于11月17日、11月25日會見楊潔篪以及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江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1月22日中國駐南韓大使邢海明接受南韓媒體采訪時首次公開明确強調了中方對于韓朝簽署終戰宣言的開放态度。邢海明特别指出,中方是《北韓停戰協定》締約方之一,終戰宣言簽署相關事宜應當同中方協商。

在此輪密切互動和中方明确表态之後,徐薰的此次訪華就顯得格外重要。南韓媒體此前普遍預測終戰宣言的相關内容将成為中韓雙方在天津磋商的核心内容。韓聯社3日援引青瓦台消息稱,徐薰向中方介紹了終戰宣言等韓方為推動韓半島和平程序取得進展而付出的努力。

不過,受訪專家普遍認為,目前終戰宣言的達成仍然需要時間。遼甯省社科院北韓南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呂超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從現在來看,終戰宣言的前景并不是非常樂觀。北韓戰争結束後,半島仍然處于一種停戰的狀态,也就是說,從法理上來講半島沒有進入和平時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終戰宣言對于南北雙方包括國際社會都是有積極意義的,會給半島來帶和平新曙光。且中國作為當年停戰協定的簽署方,隻有中方參與的終戰宣言才真正具有法律上的意義。

呂超認為,但現實情況是美國目前并沒有就終戰宣言這一問題上有一個明确的态度,美國的處境顯然也是沖突的。假使終戰宣言生效,那麼美國駐韓美軍的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倘若美國拒絕簽署,其又會在國際道義上失去一個大國應有的态度和責任,美韓沖突也會進一步突出。是以,下一步終戰宣言的進展首先要看美國的态度。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北韓半島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劉天聰也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指出,從現實角度來看,終戰宣言短期内不易達成。現在是南韓積極推動、主動斡旋,中方也願發揮建設性作用,但核心當事方美國和北韓卻都不積極。從美國方面來看,為了遏制、圍堵中國,美國并不願看到半島長治久安、固化和平,要給自己攪渾水留足戰略空間,擔心簽署終戰宣言會束縛自己;同時終戰宣言還可能給美國造成法理上的被動、帶來聯合國軍司令部存廢和駐韓美軍法律地位等問題,影響東亞同盟體系的緊密性。此外,美國就終戰宣言在無核化程式中的位置、次序、條件等問題和韓方也有溫差。

劉天聰表示,從北韓方面來看,北韓并不排斥終戰宣言本身,但其認為從近幾年美韓對朝的政策和舉措上看,兩國并沒有停止對朝敵對、沒有對朝釋放政治誠意,目前談終戰宣言為時尚早。

1953年,中朝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簽署了停戰協定。不過,停戰協定不等于和平協定,事實上北韓半島幾十年裡理論上一直沒有結束戰争狀态,而隻是處于停戰狀态。今年9月,南韓總統文在寅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向國際社會介紹了終戰宣言的構思。自那之後,終戰宣言便成為半島局勢中的一個高頻詞彙。

值得注意的是,北韓上司層已經至少兩次公開提及了對終戰宣言的立場。據朝中社9月24日消息,北韓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24日發表了談話。金與正表示,南韓提出的終戰宣言是十分有趣的提案和好想法。但“理應首先察看現在時機是否合适,還有一切條件是否滿足相關讨論這一點”。

北韓最高上司人金正恩9月29日在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第二天會議上發表的施政演說也指出,宣布終戰之前,要保障互相尊重,先要改變對另一方持有偏見的視角和不公正的雙重态度、撤回敵對觀點和政策,是我們一貫堅持的不變要求。

作為停戰協定的主要簽署方,目前朝、中、韓三方都有了對于終戰宣言的明确表态,但美國目前迄今為主并沒有明确的态度。對此,劉天聰認為,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對朝“新政”是“新瓶裝舊酒”、毫無政治誠意和可操作性,而且北韓問題在拜登政府内外政策中的排序也很低,美國認為朝核問題已經進入平穩僵持期,不緊迫、也解決不了,不太想管。對朝做一些姿态性的動作,主要是做給盟國看,以拉緊同盟體系,而北韓對這些都心知肚明。

與美方态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韓人的迫切,文在寅明年年中即将卸任,留給現政府有所突破的時間并不充裕。南韓國立外交學院院長洪铉翼11月30日就警告稱,假使終戰宣言未能實作,2022年的夏天将是“非常危險”的夏天。韓美為此應推遲明年的聯合軍事演以求盡快恢複同北韓的談判。

北京冬奧會會成為南北會面的契機?

明年中韓關系将引來建交30周年的重要節點。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中韓雙邊貿易總額超過1.8萬億人民币,同比增長0.3%。中國是南韓第一大對外貿易夥伴,并且已經連續17年保持第一,而南韓2020年也是中國第五大對外貿易夥伴。

楊潔篪在今年12月2日的磋商中表示,今明兩年是習近平主席同文在寅總統确定的“中韓文化交流年”,明年是兩國建交30周年。中方願同韓方以此為契機,秉持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精神,加強高層交往和戰略溝通,深化務實合作和融合發展,增進國民感情,共同打造更加成熟、穩健的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對此,呂超分析認為,目前中韓關系處于相對較好的階段,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韓在經濟貿易方面有很大增長,此外中韓在諸多國際問題上的意見也有相似性,“是以,我認為明年建交30周年的契機會進一步推進兩國關系的發展。至于南韓明年迎來的大選,我認為這對成熟的中韓關系來說并不會有大的沖擊,無論哪個黨執政,新政府也不會調整積極推進中韓關系的前進方向。”

與此同時,由于2018年平昌冬奧會時朝韓雙方的互動,即将舉行的北京冬奧會也被普遍認為可能成為中韓關系乃至半島局勢的一次突破契機。韓方不止一次公開表達過希望借北京冬奧會契機展開同北韓方面互動的期待。文在寅今年9月就在會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時曾表示,希望北京冬奧成為改善朝韓關系的“另一個轉折點”,為東北亞和平和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王毅當時也說道,中方堅定支援半島南北雙方克服困難,排除幹擾,改善關系,将繼續為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及實作半島長治久安發揮建設性作用。

另據韓聯社12月3日消息,不具名的南韓政府高官3日表示,目前韓中兩國正推進南韓文化體育部長官黃熙訪華,也不排除文在寅借北京冬奧會之機訪華的可能性。新華社2日報道中也特别提到,徐薰表示“支援并祝願中國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

劉天聰分析認為,北京冬奧會是南北接觸、互動的好時機,中方願為半島形勢緩和、推動對話重新開機提供支援;北韓的政策立場是一貫的;文在寅政府希望于任内在對朝關系上留下有意義的、完整的政治遺産,雙方能否完成互動,主要看韓方的政策力度。不過,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外部變量——疫情。近期全球疫情新一波高潮來臨,南韓防疫壓力也很大,北韓是高度重視疫情防控的、始終堅守國内零感染。雙方可否在北京冬奧會期間線下見面、互動,也還要看屆時的疫情狀況。

責任編輯:胡甄卿 圖檔編輯:蔣立冬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