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作者:石說大史話

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衆諸侯在牧野打敗了殷商主力,商朝末代君主纣王自焚,宣告商朝滅亡。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周武王滅商後,并不認為天下已經平定。當時商朝還有不少殘餘勢力,就算是已經投降的部卒,依然不能保證他們是否會發動叛亂。

如何處理商朝遺民,是周朝建立之初急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尚書大傳》記載,周武王向太公尋求意見,太公即姜子牙(呂尚),太公曰:“臣聞之也:夫妻者,兼其屋上之烏;不夫妻者,及其胥餘。何如?”

這裡出現了一個成語“愛屋及烏”,意思是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再淺顯一點就是愛一個人的全部,不分好壞。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但在當時的語境,愛一個人自然可以順便愛上烏鴉,可如果不愛一個人,自然也是全部。意思就是面對殷商舊部,最好一個不留。周武王認為太過殘忍,便咨詢另一位大臣召公。

召公是西周宗室,與周武王同輩,據《史記》載,周武王滅亡商朝進入朝歌(商朝都城,今河南淇縣)時,周公旦手持大钺,姬奭(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夾輔周武王舉行祭社大禮……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钺是重要的禮器,象征着軍權以及天子的信任,召公可以持小钺待在武王身邊,代表着身份的不一般。

對于如何處理商朝遺民,召公認為:“我曾聽過:要殺掉有罪的;放掉無罪的。應當殺死那些有罪的,不能讓他們留下殘餘力量。大王你覺得怎麼樣?”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周武王聽後覺得還是不夠全面,于是又召來了周公。周公建議君王應該用仁政感化天下人,戰争結束後,讓大家各回各家……

周公的話,說到了武王心坎裡,于是任命纣王之子武庚管理殷商遺民,以為天下太平。然而武王在不久後死去,年幼的成王繼位,周朝發生了動亂。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先是武王其他的幾個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不滿周公輔政,畢竟都是武王的弟弟,憑什麼你這麼叼?

于是聯合武庚發動叛亂,管叔、蔡叔以及霍叔原本負責監視殷商舊地,結果卻出了這樣的事情。周公花費很大精力才将叛亂平定……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如果當時,武王聽信姜太公或者召公的意見,将有罪的全部處死,就算後來管叔等人叛亂,至少沒了武庚的麻煩。

當然,站在天下的角度,周朝建立之初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殺戮雖然一勞永逸,卻容易造成恐慌。就算要削弱殷商遺民的力量,也需要适當的理由。

姜子牙主張“愛屋及烏”,周武王不聽,死後爆發武庚之亂

三監聯合武庚發動叛亂,正好給了周公動手的借口。經過平定武庚之亂(三監之亂),殷商遺民的勢力大大減弱,周公又任命纣王哥哥微子啟在殷商舊地建立宋國,繼續由殷人治殷……這次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叛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