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全國三大茶馬古道源頭之一,鹹甯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茶産業曆史基礎好。
近年來,鹹甯市茶園面積逐漸增加、茶企不斷壯大,赤壁連續八年舉辦青磚茶節會活動,“赤壁青磚茶”區域公共品牌初見成效,羊樓洞茶葉古鎮、萬畝茶園等茶旅融合項目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需要清醒認識的是,我市茶葉産量接近全省産量的 1/5,但茶産業帶動的經濟效益卻與産量并不比對,在産業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上,距離高品質發展要求還有差距。”鹹甯市茶産業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認為。
一、不容忽視的四大短闆
1、品牌多雜卻不響
一項調查顯示,鹹甯全市茶企1041家、茶葉專業合作社225家,各類茶商标634個,其中赤壁市有各類茶葉商标超160個,鹹安區僅綠茶商标就有22個。
針對鹹甯市茶葉品牌,鹹甯市農科院茶科所所長程繁楊說,“我市茶葉品牌太多太雜,沒有拳頭品牌,無法形成品牌合力。”
經過多年發展,雖然有馳名商标、有龍頭企業,但總體呈現“滿天繁星,沒有一輪明月”,品牌影響力在省内不響、全國更是“無名”,品牌雜而多已成“軟肋”,特别是公用品牌缺位(目前隻有“赤壁青磚茶”一個),成為制約鹹甯茶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瓶頸”。

2、市場開發及培育不夠
随機走訪鹹甯市區及縣市12個茶館,除赤壁市區茶館均有本地青磚茶,市區7個茶館隻有羊樓洞茶業和趙李橋茶廠自辦的兩個茶館有本地青磚茶和綠茶,其他茶館均無本地茶,茶館經營者一般也不推薦本地茶,而是推薦福鼎白茶、雲南普洱、金駿眉等,出現本地人喝不到本地茶的尴尬現象。
目前,鹹甯市除了赤壁青磚茶,其他産品在市外、省外基本沒有知名度、也沒有競争力。
綠茶主要以批發的形式銷到外地。部分茶企銷售自有品牌産品的産量還不到其總産量的30%,大多以批發的方式為外地知名茶企提供半成品或是原料鮮葉。産品既沒有特殊制作工藝、泡飲工藝,在營銷方面也缺乏湖南安化華萊健那樣的“獨門絕技”,整體處于“初始工廠中的房間”狀态。
3、名優茶産量效益不佳
據統計,鹹甯市茶葉開采面積35.54萬畝,産量5.86萬噸,農業産值15.89億元。全市名優茶産量0.53萬噸,名優茶産量占比9%左右,名優茶畝産不到15公斤。
赤壁趙李橋茶業公司承包茶園437畝,2019年産名優綠茶4000多斤,2020年産名優綠茶3000多斤,平均畝産名優茶不到10斤。
受市場制約,鹹甯市茶葉以生産青磚茶、大宗茶為主,全市名優茶産量不高,緻使茶葉畝産效益不高。特别是赤壁市主要做青磚茶,名優茶的産量及效益很低,一畝茶園做老青茶1000斤左右,效益僅2000—3000元。
4、産品附加值不高
安化黑茶為什麼憑借健康飲品而暢銷?關鍵就是添加了号稱健康元素的“金花”,打響了“健康牌”。
反觀鹹甯市,部分老牌茶企墨守成規,在産品創新上動力不足。如,傳統青磚茶需要專業工具敲碎後煮着喝,飲用特别不友善。
綠茶、紅茶等企業,主要做春季名優茶,長期扮演“原料供應商角色”。相關專家指出,鹹甯在茶葉精深加工方面遠遠不夠,茶多酚、茶色素等提取物加工基本為起步階段,由茶産業向大健康産業、大旅遊産業延伸任重道遠。
二、“出路”是做好五篇文章
衆所周知,産業高品質發展是産業邁向中高端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實作與升華。那麼,鹹甯茶産業提檔更新之路究竟該怎麼走?鹹甯市茶産業發展上司小組認為,要着力做好“五篇文章”,做大做強茶産業。
——做好“整合”文章。要把整合作為下一步鹹甯茶産業發展的開篇之作。切實改變多亂雜的品牌現狀,做到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繼續擴大影響,持之以恒深耕黑茶區域公用品牌——赤壁青磚茶。重振曆史雄風,集中力量恢複綠茶曆史品牌——松峰茶。挖掘曆史文化,講好紅茶故事,精準發力打造紅茶新貴——瑤紅。品牌整合要重點抓“一黑、一紅、一綠”,要重點從這裡破題,重點中的重點是磚茶。全市要共享品牌,破除利益格局,打破現有的區域、系統、行政分割,利益藩籬。
——做好“規劃”文章。茶産業要發展,規劃要先行。制定規劃,關鍵是找準問題,立足問題導向,抓緊修改完善《全市茶産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茶園面積達到55萬畝,茶葉年産量達10萬噸,全産業鍊産值150億元以上,青磚茶綜合産值達到100億元。到2025年底,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60萬畝,茶葉年産量達13.55萬噸,全産業鍊産值280億元以上,青磚茶綜合産值達到200億元。
——做好 “規範”文章。規範就是标準化的問題。種植、加工、銷售等全産業鍊都要建立規範。要支援建立赤壁青磚茶标準化生産加工體系。以标準化提升我市茶葉産業化、标準化、品牌化、市場化水準,促進茶産業提質增效、茶農穩定增收,實作茶産業健康持續發展。
——做好“提升”文章。首要是産品品質的提升,要打造安全、優質的産品。其次是茶葉品質的提升和改良,茶樹品種要更新換代,要加快推進老茶園改造。第三是茶葉加工工藝要提升,要制定标準化的加工工藝流程,確定茶葉外形、口味、湯色基本一緻。
——做好“市場”文章。市場首先是要做營銷。通過市場來引領種植,引領産品開發。要通過市場需求,精準做好細分領域。緊盯快銷市場,實作茶産品形态功能多樣化。拓展健康市場,讓茶葉從傳統消費走向文化、健康、品質、時尚、多元的新消費業态。加強線上線下市場,通過“網際網路+”,直供直銷、個性定制,讓顧客實作智能消費。
END
文章來源于:鹹甯日報
圖檔來源于:網絡、合作企業
更多精彩,請關注“請你喝杯湖北茶”官方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