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術的一個決定,讓曹操和司馬昭不敢稱帝

漢末群雄并起,自諸侯會盟讨伐董卓失敗之後,再也無人為朝廷出力。各個諸侯人人為自己打算,個個都有做天子奪取天下的心思,但是袁術的一個舉動,卻讓曹操和司馬昭這兩個實際上已經掌握漢朝和後來的魏國命運的人不敢辄稱天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袁術的一個決定,讓曹操和司馬昭不敢稱帝

袁術出身顯貴,祖上是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和袁紹是兄弟。但是袁紹過繼伯父,成為袁成的養子,一般稱袁術為袁紹的堂弟,其實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袁術割據淮南,實力強大。孫策為了向袁術借兵,就把傳國玉玺作為抵押,借了3000兵回江東發展自己的勢力。這塊傳國玉玺是孫堅在十常侍内亂時在井中撈起的。當時的袁紹接到密報說孫堅得了傳國玉玺。孫堅于是發誓說,如果我得了傳國玉玺,我将死在刀箭之下。這才脫離了諸侯會盟。最終孫堅回江東時受到劉表的狙擊,果然死在了刀箭之下。

袁術的一個決定,讓曹操和司馬昭不敢稱帝

袁術得到了孫策的傳國玉玺,加之自己地廣糧多,不由得産生了做皇帝的念頭。這想法一提出,有人反對,說以前周朝的祖先後稷有功德,到了周文王的時候已經經曆了三世,但是周文王還是做一個名義上的商朝的大臣。你的家世雖然四世三公,但比不上周文王的家世;漢朝雖然衰微,卻沒有商纣王的殘暴。周文王都不敢取代商朝稱王,主公你不能稱皇帝啊!袁術發火了,說:“袁姓出于陳姓,陳出于大舜,國運屬土,大漢屬火,土代火,正當其時。又有語說代漢者當塗高,我字公路,說的就是我啊。”當然這都是奪人天下的借口。袁術于是建号仲氏,乘龍鳳辇,做了皇帝。

袁術的一個決定,讓曹操和司馬昭不敢稱帝

袁術稱帝後,先起兵攻打呂布,呂布打敗了袁術,袁術退守淮南。曹操也起兵攻打袁術,口号就是讨逆。此時的袁術已經是人人的眼中釘,袁術很快就兵敗渡淮。最後病死在劉備(受曹操委派)的征讨之中。

身為漢臣卻篡奪帝位,受到天下人的唾罵,叛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這是袁術給各個心懷鬼胎的諸侯樹立的活生生的例子。有了這個例子,當有人勸曹操稱帝時,曹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其實曹操心裡明白自己是漢臣,如果稱帝就是背叛,這不符合臣子之道。袁術就是一個最新的例子。更何況自己已經大權在握,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的指令就是皇帝的指令,做不做皇帝沒有任何差別,隻是一些形式和虛名罷了。兒子曹丕繼承的是他的基業,身上漢臣的責任沒那麼重,如果曹丕做皇帝,天下的人會順從很多。後來的情況也的确如曹操預料的一樣,曹丕代漢而立,比較順利地做了魏國皇帝。

袁術的一個決定,讓曹操和司馬昭不敢稱帝

曆史在司馬昭的身上重演了一次。司馬昭也是魏臣,當時已經大權在握,司馬孚勸他稱帝,他也說了和要和曹操一樣,“魏武帝不肯受禅于漢猶吾之不肯受禅于魏也。”有了袁術的反例和曹操的正例,司馬昭也覺得沒有必要稱帝叛魏。果然司馬昭病死,司馬炎也順利稱帝。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袁術迫不及待稱帝,背上叛逆的罵名,招緻各路人馬讨伐。曹操,司馬昭有鑒于此,沒有接受皇帝的虛名,讓繼承自己基業的兒子做皇帝,減輕背叛的罵名,實在是明智之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