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馬亮(?——291),字子翼,河南溫縣人,司馬懿第四子。清警有才用,惠帝即位,賈後誅外戚楊駿,入朝拜太宰、錄尚書事,與太保衛灌輔政。憚忌楚王司馬諱職司近禁,有勳而好立威,欲奪其兵權。不料賈後指使楚王司馬玮,矯诏出兵包圍司馬亮府第,在此危急關頭,司馬亮猶豫不決,“溫和之姿,失于無斷”,終于死于亂兵之中。
司馬玮(271年——291年),字彥度,河南溫縣人,司馬炎第五子。為人開濟好施,能得衆心。入朝任衛将軍。誅楊駿有功,“習果銳之性,遂成狠戾”,多立威刑,朝廷憚忌。司馬亮總理朝政,司馬玮職參近禁,因賈後用詐,挑拔離間。舉兵殺司馬亮、衛灌,構怨連禍,終遭非死,時年二十一。而賈後借刀殺人,終收刺虎持蚌之利。
司馬倫(?——301年)字子彜,河南溫縣人,司馬懿第九子。庸瑣不知書,無智策,累鎮邺城、關中,入朝為車騎将軍、太子太傅,受制于心腹孫秀,潛構異圖,煽成奸慝。害太子、誅賈後,廢惠帝,僭位自尊,兇暗之極,終緻三王起兵,衆叛親離,身誅名敗。
司馬冏(?——302年),字景冶,河南溫縣人。司馬炎之侄,司馬攸之子。司馬倫篡位之際,司馬冏受寵臣孫秀排擠,出鎮許昌,以名父之子,唱義勤王,三鎮連兵,以仁惠馭衆,摧僞拯鼎,抜亂反正。迎惠帝複位,策勳論功,進大司馬,加九錫,權傾中外,居功自伐,逞心縱欲,終緻大失人心,而禍生肘腋,為長沙王司馬冏舉兵誅殺。懷帝即位,追贈侍中、大司馬,谥号“武闵”。
司馬乂(277年——304年)河南溫縣人,司馬炎第六子。忠慨邁俗,開朗果濟,才力絕人,虛心下士,甚有名聲。因楚王司馬玮被殺,貶常山,響應三鎮起兵,論功累遷骠騎将軍,因不滿司馬冏專權,與河間王颙暗通款曲,為内應,舉兵挾駕捕殺司馬冏,後來與司馬颙、司馬穎争權奪利,構釁争端,兵連禍結,為司馬颙部将張方殺害,終年二十八。
司馬穎(279年——306年),字章度,河南溫縣人,司馬炎第十六子。參加讨伐司馬倫,效立各揚。先後聯合司馬颙讨伐司馬冏,謀害司馬乂。入總大權,出居重鎮,冊為皇太帝,鎮邺城,遙控朝廷,然犯順争強,兵連禍結,至于事窮勢蹙,終為司馬虓長史劉輿矯诏賜死,終年二十八。
司馬颙(?——306年)字文載,河南溫縣人,司馬孚之孫,少有清名,輕财愛士,為藩王表率。合從司馬穎,争強犯順,任李含之狙詐,杖張方之陵,遂使司馬冏喪身,司馬乂授首,逞無君之志,矜不義之強,安忍無親,終緻颠隕。
司馬越(?——311年),字元超,河南溫縣人,司馬馗之孫。少有令名,謙虛持布衣之節,為國人所宗。糾合同盟,創為義舉,先後擊敗司馬乂、司馬穎、司馬颙,擁立懷帝,獨攬大權,然匡複之功未立,陵暴之釁己彰,出征入撫,敗國喪師,有震主之威,蓄無君之志,終緻州郡攜貳,上下崩離,禍結釁深,憂懼成疾而卒。
參考資料《晉書》
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