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字子遠,南陽人。年輕時和三國時期兩大牛逼哄哄的人物曹操、袁紹交好。這兩個人在當時都出身于官宦之家,是典型的官二代,成年以後也都是縱橫沙場,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尤其是曹操的那句甯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人負我更是流傳至今。許攸能和這樣兩個牛人交好,說明他的家庭背景也不會差太多,要不然也不可能跟這倆搭上夥。隻不過這個家夥有點兒好高骛遠,幹什麼事都想着一步登天,有點忒不靠譜。公元184年,許攸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竟然和冀州刺史王芬等人聯和起來謀劃廢黜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皇帝。要知道強如曹操這樣牛逼的人物,也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都不敢輕言廢立。而許攸這個二趕子聯合一個沒什麼大勢力的刺史,就妄圖另立新君,想要以擁立之功來封侯拜相。而這倆二貨的計劃也很簡單就是趁漢靈帝到北方巡視時,以防山賊為由發兵,以便起事。可惜的是漢靈帝察覺了他們的計劃,取消了北巡計劃。同時漢靈帝下诏征召王芬入朝,王芬害怕自殺,瞧瞧就這樣的慫貨,還指望他造反廢了皇帝。這許攸的腦子怕不是進水了吧?要說這許攸還真是賊心不死,一次不行咱們就來第二次,隻不過這一次許攸學聰明了,他找到了當時的青年才俊曹操,邀請他一起入夥共謀大業,隻是這曹操多雞賊啊?他認為,廢立之事是天下最不祥的事情,因而拒絕參加。曹操還對他們說,伊尹和霍光能夠廢立皇帝,是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而你們這樣做,是隻看到了古人的容易而沒有見到他們的難處。曹操要他們想一想,他們的力量還比當年的七國之亂的力量還強大嗎?合肥侯能比得上當時的吳、楚七國之王嗎?其實說白了就是你們什麼都不行,要實力沒實力,要能力沒能力,還想着造反,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得,你們自己找死,别拉着我曹某人當墊背的,爺雖然也不怎麼待見當今的小皇帝,但是,我曹某人清楚得很,以我現在的實力還動不了他。得,你們玩去吧!老子不奉陪。隻是許攸這個傻了吧唧的二杆子根本就聽不進這些,結果正如雞賊的曹操所料,許攸失敗後逃亡。
後來來自西涼的董卓完成了許攸一直心心念念的事篡逆,殺了小皇帝另立新君,天下群雄四起形成了反對董卓的諸侯勢力,許攸這時候跟随了當時号稱實力最強的袁紹。後來袁紹與曹操二雄相争,發生了著名的官渡之戰。在戰事相持期間,許攸提出了分兵進攻許都的建議,但是袁紹并沒有采納。正當官渡之戰的緊要關頭,許攸的家人犯法,被留守邺城的主官逮捕,許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并獻上一計策,說袁軍有糧食存在烏巢,雖然有士兵保衛,但防守并不嚴密。許攸建議曹操派兵突襲烏巢,将糧草燒掉,不出三天,袁軍必然敗亡。曹操一聽非常高興,親率虎豹騎突襲烏巢。袁紹軍烏巢守将淳于瓊倉促應戰,被曹軍擊敗,自己也成為了曹軍俘虜。烏巢糧倉被燒,主将淳于瓊當了俘虜。按說這淳于瓊和曹操都曾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可以說是老相識。淳于瓊又是袁紹手下四大将之一,招降他對于招降袁紹部将,瓦解袁軍士氣具有重要意義。是以,無論是從私誼還是從現實需求上來說,曹操都應該招降淳于瓊的。不過,這時候許攸說話了,他說啊操呀,你想想這淳玉瓊好歹也八校尉之一,輪能力人家不比你差多少,在袁紹手下那也是響當當的名号,如今卻被你背地裡下黑手給俘虜了,他是不會忘記今天的恥辱和仇恨的。留着他恐怕你睡覺都得睜着眼,這曹操本來就疑心病極重,結果聽了這話當真把淳于瓊給殺了。可惜一代名将沒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許攸這張破嘴上。建安七年(202年),袁紹死了。袁紹的兩個兒子自相殘殺,曹操趁機于建安九年統一了河北。這時候的許攸真是有點飄了,他侍功自傲,輕慢曹操。當面叫曹操小名,說曹操之是以能得到冀州完全是自己的功勞。這曹操何許人也?那是吃人都不吐骨頭的主,你姓許的這樣作死看來你是真活膩歪了呀!而曹操也不客氣,找個理由就把許攸給咔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