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兒童文學史》: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摸索中前進的兒童文學

章節目錄

第一節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兒童詩歌

第二節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兒童小說

第三節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童話寓言

第四節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兒童電影和戲劇文學

第五節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兒童科學文藝

《中國兒童文學史》: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摸索中前進的兒童文學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兒童詩歌

代表作品:聖野《夏天》金波《回聲》任溶溶《爸爸的老師》管桦《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柯岩《爸爸的客人》喬羽《歌謠四首》張岐《大海的歌》等等

1964年12月12日,《人民文學》倡導“大寫社會主義新英雄”,發表征文啟事,兒童詩歌也出現了許多寫紅領巾學英雄的作品。

優秀作品:任溶溶兒童詩集《小孩子懂大事情》,以豐富的情趣、新奇的構思、深刻的哲理給當時概念化占上風的兒童詩歌吹來了一縷清風

《中國兒童文學史》: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摸索中前進的兒童文學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兒童小說

到20世紀60年代初,兒童小說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

20世紀60年代初兒童小說創作不景氣,主要表現在:

1、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的題材過于一邊倒,最為普遍的題材是少先隊員支援農業和先進工作者的故事,其次是關于革命題材

2、對“童心論”的批判在創作界造成惡果,由于“兒童立場”的全面否定,對兒童文學黨性原則的曲解,導緻兒童形象嚴重成人化、政治化

《中國兒童文學史》: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摸索中前進的兒童文學

茅盾在《一九六零年少年兒童文學漫談》中對“童心論”或“兒童本位論”中的“超階級性”加以批駁,指出“了解不同年齡的兒童、少年的心理活動的特點,是必要的,要了解他們的特點,為的就是找出最适合于不同的年齡兒童、少年的不同的表現手法。”

一經調整,兒童小說創作重新煥發新機:

代表作品:符成珍《平原殲敵記》李心田《兩個小八路》袁靜《紅色少年奪糧記》邱勳《微山湖上》胡景芳《苦牛》任大星《野妹子》魯庸《小樹苗》劉厚明《攝影記》《秋夜》王璐瑤《畫春記》克明《芹姐》沈虎根《小師弟》等等

《中國兒童文學史》: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摸索中前進的兒童文學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童話寓言

1960年,兒童文學界開展的所謂對陳伯吹“童心論”的批判,是對兒童文學特點的簡單粗暴的否定。童話是這場批判的重點,許多優秀的作品受到不應有的指責,甚至被無限上綱,對當時的童話創作産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導緻作家作品銳減,創作急遽衰落。

在“左”的文藝思潮幹擾下,老鼠和麻雀被當作“四害”從童話王國中驅逐出去。

少有的幾部作品:孫幼軍《小布頭奇遇記》宗璞《湖底山村》包蕾《豬八戒新傳》金近《狐狸打獵人》

這一時期的寓言創作一片荒涼,為數不多的寓言也逐漸失去了兒童文學的特點,帶上越來越鮮明的政治色彩。

寓言:金江《烏鴉兄弟》呂德華《蝸牛搬家》彭文席《小馬過河》

《中國兒童文學史》: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摸索中前進的兒童文學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兒童電影和戲劇文學

20世紀60年代前半期一大批優秀影片相繼問世,蔚然成為我國電影事業中可喜的豐收季節。

戰争題材:《小兵張嘎》《英雄小八路》

兒童風貌:《暑假的禮物》《花兒朵朵》《兄妹探親》《女跳水隊員》《小鈴铛》《小足球隊》

童話:《寶葫蘆的秘密》

我國第一部彩兒童科幻劇情片:《小太陽》

其中,《小兵張嘎》是兒童電影中革命曆史題材片屢建功名的一座裡程碑。

其他美術片也大獲豐收

卡通片《大鬧天宮》木偶片《孔雀公主》剪紙片《金色的海螺》《人參娃娃》水墨卡通片《牧笛》等等

《中國兒童文學史》: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摸索中前進的兒童文學

兒童戲劇文學

1962年春天,陳毅在廣州全國話劇、歌劇、兒童劇座談會上提出,要澄清“左”的錯誤,為知識分子摘掉“資産階級”帽子,号召文藝工作者解放思想,繁榮創作,走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

童話劇作:老舍《寶船》《青蛙騎手》反映兒童現實生活的作品有:李欽《梅花》劉厚明《小雁齊飛》任德耀《小足球隊》葛翠琳《草原小姐妹》等。

《小雁齊飛》和《小足球隊》受到周恩來的贊譽,并獲得1954-1979年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一等獎。

《中國兒童文學史》: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摸索中前進的兒童文學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兒童科學文藝

1956年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号召,成立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編制1956至1967年全國科學發展的遠景規劃和具體規劃。

這一時期兒童科學文藝得到繁榮發展:

1、出現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優秀之作

科幻小說:童恩正《五萬年以前的客人》嵇鴻《神秘的小坦克》肖建亨《奇異的機器狗》《布克的奇遇》遲書昌《“科學怪人”的奇思》等

科學童話:方慧珍、盛德路的《小蝌蚪找媽媽》王堅《愛打扮的鴕鳥爸爸》勵藝夫《錯誤百出的故事》等

科學詩科學故事:高士其《地球的帳幕》伍津《蛇島的秘密》等

科學獨幕喜劇:徐光《美麗的“孔雀”-西雙版納》黃萬波《幾十年前的北京》柯群《沙漠裡的鳥》等

2、形成一支富有生機的創作隊伍

鄭文光:從事天文學研究

童恩正:研究曆史與考古學

劉興詩:地質工作者

肖建亨:專長電機方面

他們往往從自己的專業入手,結合少兒讀者的興趣從事創作,這樣就逐漸形成了自己各有所長、獨具風格的創作領域。

兒童科學文藝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經過了一個創作高潮之後,開始滑入下坡路,1964、1965兩年作品近乎絕迹,而接下去的則是一段完全荒蕪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