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搶抓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大力推動大資料産業高品質發展

作者:中國電子報
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搶抓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大力推動大資料産業高品質發展

編者按:11月30日,工業和資訊化部連續釋出了《“十四五”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十四五”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十四五”大資料産業發展規劃》,中國電子報約請相關行業專家就三個産業發展規劃進行深度解讀,敬請期待。本期為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的署名文章。

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搶抓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大力推動大資料産業高品質發展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張立

大資料産業是根植于資料、發端于計算、發展于資訊化數字化、服務于經濟社會變革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引發了人類探知客觀規律的新思維突破,提供給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新工具手段,創造出以資料為關鍵要素的新經濟價值。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加速疊代、融合創新,資料要素全面滲透、價值突顯,數字化轉型走深拓廣、需求釋放,大資料産業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了《“十四五”大資料産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我國大資料産業發展現實基礎,順應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大踏步邁進的時代規律,面向資料要素市場培育的新方向和新要求,以數字産業化支撐産業數字化,以産業數字化牽引數字産業化,對新階段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進行了系統布局,是未來五年我國大資料産業發展的重要指引。

大資料産業成為培育資料要素市場的關鍵力量。随着資料上升為重要的生産要素,資料的價值特性和經濟屬性逐漸深入人心,釋放資料要素價值成為共識,培育資料要素市場應運而起。大資料産業貫穿資料生成、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使用全生命周期,為資料從原始資源的沉澱到要素價值的轉化全過程提供了産品服務、平台及解決方案,并逐漸衍生出以資料标注、資料治理、資料評估、資料交易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态,推動資料流轉融通,在資料要素市場加快建構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資料産業成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核心内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把大資料産業列為與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等同等重要的新興數字産業,既是對大資料産業先進前沿性、引領發展性、高成長性的精準定位,也是把大資料産業擺在代表數字經濟新方向新優勢、需要進行戰略性部署的重要位置。同時,大資料産業深度參與産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生産要素資料化,以資料流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産方式和經濟運作模式,持續激發新業态新模式,日益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

大資料産業成為搶占國家競争主導權的戰略要地。數字經濟時代,資料的主權屬性和政治屬性日益突顯,資料掌握的多寡、資料流動的活躍程度以及對資料開發利用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争力的重要标志。發展大資料産業,有助于資料規模、品質、應用水準和流動效率的全面提升,能夠增強國家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先導優勢和核心地位。在全球經濟艱難複蘇、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等國際環境的影響下,發展大資料産業,日益成為世界各國轉舵發展路徑、謀劃未來發展主導權和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大資料産業起步發展、成效顯著,2020年産業測算規模超過1萬億元。站在“十四五”新起點上,大資料資料鍊、創新鍊、産業鍊和價值鍊正呈現出一些新變化新趨勢,推動大資料産業邁向高品質發展新階段。

資料要素市場培育助力資料要素融合化、價值轉化。在央地協同推進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的政策引導下,圍繞資料要素市場的營運服務體系建設、制度設計和機制創新步伐加快。政務資料整合共享、公共資料開發利用、政企資料融通創新等試點的探索,将通過整合、共享、開放、交易各領域資料,應用、服務于諸多數字化場景建設和數字化業态創新,帶動全社會顯著提升創造資料、擷取資料、運用資料的素養和能力,促進資料要素價值創造成為新藍海。

新一輪科技革命引領大資料技術協同化、創新開源化。經過多年發展,大資料技術已不再作為單獨的技術項出現在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上,但與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融合創新持續加快,進一步重塑大資料的技術架構、産品形态、商業模式和治理方式。同時,大資料軟體開源和硬體開放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大資料基礎平台Hadoop、Spark及緊密關聯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平台Tensorflow、PyTorch等均采用開源架構,最大程度突破創新的時空邊界,最廣範圍集聚智力資源、産業資源和服務資源,最大可能保障産業創新持續疊代。

“新基建”實施推動數字基礎設施擴大化、泛在化。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大規模資料流轉,提供普惠共享算力服務,沉澱行業知識算法,是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支撐。與此同時,數字基礎設施邊界将進一步擴大,大資料與資訊網絡高度內建,與鐵路、公路、機場等國家重大基礎設施深度融合,與水、電、氣等生活設施廣泛互動的态勢更加明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将進一步深入,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體系統籌推進,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資料中心加快布局建設,算力服務與邊緣場景融合全面開啟,賦能經濟社會深度變革。

産業數字化牽引大資料産品服務內建化、定制化。随着産業數字化程序加快,通用型、基礎性大資料産品和服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各領域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以軟硬一體、邊雲協同、系統內建、平台支撐為特點的綜合解決方案将備受青睐,按需定制成為主流。大資料企業加強資料、技術、平台和場景的融合創新,加快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更新,推動單一技術和産品競争向內建平台營運和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競争加速轉變,促進以産業生态建構為核心的價值共創機制、模式和路徑的變革。

資料要素價值驅動大資料融合應用多元度、深層次。随着大資料廣泛應用于更多行業領域,資料擁有量的多少及資料管理能力的優劣将成為衡量各行業企業軟實力、深刻影響企業經營的重要名額,以戰略、治理、架構、标準、品質、安全、應用等為核心内容的資料管理能力建設将關系企業發展的未來。圍繞資料要素價值挖掘,各行業企業将大力提升資料管理能力,加快探索以大資料為驅動的生産服務消費深度融合、線上線下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傳統工藝與新興業态深度融合,推動更多元度、更深層次的資料融合應用創新。

增強基礎優勢,變發展優勢為發展驅動力。目前,我國已成為資料資源大國,擁有超大規模的資料生産群體和消費市場,數字化發展空間廣闊。同時,大資料作為資訊技術産業的新賽道,發展格局未定,創新環境開放,使得我國有機會和領先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在混合計算架構、大規模資料處理、邊緣計算、超級計算等部分領域實作“并跑”乃至“領跑”。總體來看,資料資源規模優勢、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和廣闊市場空間優勢是我國大資料産業做優做強做大的重要依托。我國應該立足基礎優勢,變優勢為動力,充分激發資料要素潛能,加快推動大資料産業鍊邁向高端化、現代化,持續深化大資料與實體經濟融合,推動大資料産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把握發展核心,促進資料要素價值釋放。資料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最為活躍的生産要素,是壯大大資料産業的關鍵要素,是加速數字技術創新的“催化劑”,是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能源”。資料要素價值釋放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本所在。大資料産業通過提供貫穿資料全生命周期的技術、工具和平台,孕育資料要素市場主體,深度參與資料要素全生命周期活動,是資料要素價值釋放的重要承載。“十四五”時期,推動大資料産業發展要堅持資料要素觀,把資料要素彙聚、流通、應用、治理貫穿始終,加快完善資料價值體系和市場規則,強化資料要素在驅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的戰略性、基礎性作用,實作資料要素價值釋放和價值再創造。

明确主攻方向,統籌推動産業基礎進階化和産業鍊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打好産業基礎進階化、産業鍊現代化攻堅戰”,這為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大資料産業快速起步,從“有沒有”進入到“好不好”的新階段。“十四五”時期,為推動我國大資料産業實作內建創新、深度應用、結構優化、泛在賦能的高品質發展,一方面要着力夯實産業發展基礎,适度超前部署通信、算力、融合等新型基礎設施,提升技術攻關和市場培育能力,發揮标準引領作用,築牢産業發展根基;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産業供給能力,優化産品供給品質,完善産業鍊條,滿足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需求,強化大資料對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服務建構新發展格局的支撐作用。

聚焦生态建構,協同推進産業生态體系建設。良好産業生态是大資料産業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依托。“十四五”時期,要堅持協同發展、分類指導,充分發揮大資料企業核心主體作用,加快建構資源協同、主體協同、區域協同的産業生态,充分激發産業發展的動力和潛力。要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發展資料安全産業,加強資料安全管理,加大對重要資料、跨境資料安全的保護力度,提升資料安全風險防範和處置能力,全面保障資料安全。

作者丨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 張立

編輯丨連曉東

美編丨馬利亞

賽迪研究院院長張立:搶抓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大力推動大資料産業高品質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