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全篇分【原文】【譯文】【感悟】三部分,約2200字。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士】武士 2.【與】與敵人正面交鋒對敵 3.【為之下】處人之下 4.【配】符合 5.【極】極緻
善于帶兵打仗的将帥,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輕易發怒;善于克敵制勝的人,不與敵人正面交鋒;善于用人的人,反處于衆人之下。
這叫做不與人争的品德,這叫做以甘于處下來運用别人的能力,能做到“不争”和“處下”,就是“合乎道”的極緻了。

請允許我在這裡重複一個内容,就是我曾經在《五十四章:善建不拔,善抱不脫,祭祀不辍,世代傳承》中總結過的道德經“十四善”,由于那篇閱讀量未過百,估計看到的人不多,是以特在此文繼續強調一遍,因為我真的覺得這種總結大法非常好。當然這篇閱讀量可能也堪憂,沒事,學習就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我就當給自己炒個冷飯再學一遍:
善行——無轍迹(27)
善言——無瑕谪(27)
善數——不用籌策(27)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27)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27)
善建——不拔(54)
善抱——不脫(54)
善勝——不争(73)
善應——不言(73)
善謀——繟然(坦然的意思)(73)
善為士——不武(68)
善戰者——不怒(68)
善勝敵——不與(意為不與敵人正面交鋒)(68)
善用人——為之下(68)
(括号中數字代表章節)
接上文六十七章最後一句“”這章繼續以“如何戰争”喻“不争”,毛主席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那就是以“不争”的理念悟如何用兵打仗。
兵書,也對。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就在于,随心而變。你面臨什麼問題,它就能七十二變為你解惑什麼問題。說它是任何書都對,但它又不是任何書,它就是它。
再看上一章這句話“”越發有道理了:天下人都說我講的“道”太大了,似乎什麼都不像。但正因為它大,什麼也不像,是以才能無所不包,如果它像任何一個具體的事物,那格局就小了不是嗎?
是“不争之德”的表現形式,具體怎麼做?我也沒資格說。但我隐隐的感悟是,聖人和凡人做到的差別在于:
凡人知道要這麼做,道理都懂。不生氣,生氣傷身體;别動武,君子動口不動手,以和為貴;不要與人正面交鋒,針鋒相對。同時也努力克制自己刻意這麼做,但有時也會克制不住,有時又克制得很辛苦,因為一切都是淺表層面的感悟,不是發自内心的不武不怒。
而聖人的心态,我認為應該就是發自内心的“不争”“甘于下”,完全沒有内心掙紮,一切自然而然,覺得本該如此。這樣的境界,靠努力估計是悟不透的,很可能越努力越悟不透。也許隻能從事上磨,事中悟了。
空說大道理沒有感覺,我自己想了幾件生活瑣事“臨床試驗”一下自己。比如假設,有人言語相激,惡語中傷我的孩子、父母和自己。心裡聽了肯定不舒服,我該怒嗎?
我才注意,我在無意識下就自然而然地用了“應該”的“該”字。這是大腦給我的意識,也是從小到大倫理道德的教育在潛移默化地起作用。這種意識仿佛就在告訴我——這種情況你該怒了,你可以怒。
事實是我可能真的會怒。但有沒有其他方法呢?如果我不理他,我又會生出第二種意識——你怕他,欺軟怕硬沒骨氣。被這種意識驅使,我又會想我不怒就沒面子的問題,然後又會回到“我該怒”的死循環中。
其實這種“沒面子”的意識已經和最初的被罵沒有絲毫關系了。人生如戲,在該怒的時候怒一下,這和演戲有什麼分别?我陷入沉思。
我承認我有時候的确會“為怒而怒”,其實聽到一些沒素質的惡語相向我内心并沒有那麼生氣,但身體又很誠實地覺得不做些什麼好像說不過去。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不敢說百分之百,畢竟不是聖人,有些情況的确沒必要發怒。
我如果能把對方當作嬰兒看呢?嬰兒打我一下我肯定不會打回去,也不會跟他一般見識。我可能還覺得他在跟我互動了,他真可愛,這有點賤了。我這個想法有點自大狂妄,但确實說服我自己了。下次如果不幸碰到,我試試看。
再假設一個場景,體育競技,也算一場“戰鬥”吧。跟人比賽,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都行,有人賽前會令自己亢奮,這不算怒,适當的興奮能調動自己的狀态。
但如果對方别有用心故意用語言和肢體動作激怒你,使你方寸大亂。或者對方根本沒對你怎樣,你單純因為輸不起而被落後的自己激怒,這種情況大機率是會輸的。且不論輸赢,水準本就有高低,我們永遠都可能遇上比自己強的人,遇一次怒一次嗎?
肯定要調整,重申一下六十六章寫的三種快樂:
初級快樂——競争帶來的快樂,常勝隻是一種低水準的重複,說明你并未遇到真正的高手;
中級快樂——非競争性的快樂,追求超越自己的快樂;
進階快樂——無條件的快樂。
和别人鬥,你赢了當然很高興,但緊接着也會空虛,繼續尋找下一個假想敵,跟着别人的節奏,容易被動。把目标設成自己,按着自己的節奏不斷超越自己,其樂無窮。而做到這些,隻是中級快樂。無條件的進階快樂,我還沒參透。
說了這麼多,還是在說——不争。
感謝閱讀|點贊|收藏|分享|評價的朋友 歡迎關注@道心者 每日一章道德經,17點準時更新。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道德經》版本衆多,筆者作為初學者,先用傳世本讀一遍,以學習悟道為重,不糾字眼,學下來再說。譯文是筆者參考相關文獻并根據自己了解翻譯而成。如有異議,歡迎讨論。
茫茫人海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樣愛好之人,足矣。
參考文獻: 《老子的智慧》——林語堂 群言出版社 《老子》——湯漳平 王朝華 譯注 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