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離婚都是西施惹的禍

作者:許海維

卧薪嘗膽與美女西施

卧薪嘗膽是一個騙局,也可以說是一個謠傳。史書記載在最早出現“嘗膽”且與勾踐相聯系的就是司馬遷《史記》,《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由此可見并未有“卧薪出現”。

《國語》《吳語》《越語》中也沒有任何關于卧薪嘗膽的記錄,即使對勾踐之事記錄很多的《左傳》也并沒有關于卧薪嘗膽的記錄。

那麼卧薪嘗膽從何而來的?把兩個詞合在一起第一次使用的是北宋的蘇轼《拟孫權答曹操書》。

這麼簡單就水落石出了——蘇轼是誰?很不幸,他是文人,不是史學家。而到了明朝出現的《春秋列國論》中也提到了卧薪嘗膽,其作者遵循史實,引用了蘇轼的“卧薪嘗膽”一詞,卻并未提勾踐。

任何一個國家,對群眾普及的曆史,往往都是文人的曆史,而非史學家的曆史,就如同百姓心中的諸葛亮就是個活神仙,而絕不願相信著名的“七擒孟獲”根本就是杜撰,史實所載為諸葛亮曾被孟獲所活捉而非亮七擒孟獲也。文人是在創作,而非記錄。

文人的浪漫主義情懷給世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但同時因為是曆史性文學作品,也往往會有歪曲史實混淆視聽之嫌,且很可能誤導一種價值取向,進而改變或者重塑一種意識形态,這也是很可怕的事情。比如,上世紀90年代曆史劇風行,流量經濟的萌芽進而出現了以二月河為代表的文人創作的系列清朝曆史劇,刻意渲染皇權之尊,把一無是處的大清幾乎寫成了一部部厚重的史詩。引得很多曆史學家憤而口誅筆伐。因為這種嚴重偏離史實的作品不但誤導人民對曆史真相的了解,還會削弱後代人對革命價值的認知。

而提到勾踐,自然會要說道“沉魚落雁”的西施,既然卧薪嘗膽都是假的,那麼沉魚落雁這樣的謠言,或許隻能騙一騙古人?這當然是從進化論角度出發而非嘲笑古人愚蠢。我們還是來考證一下。

按傳說,那西施是和勾踐并存的,是對勾踐滅吳起到關鍵的重要的作用的一個主人公、重要的曆史人物,那麼在以上提到的一些史料中依然沒有她的影子。隻有東漢時期的《超絕書》有所記載:“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文種,獻之于吳王。”後來《吳越春秋》将這一記載繼續升華和完善,說白了就是編得更圓潤飽滿一些。而《吳越春秋》是什麼?它不是史書而是文學作品,記事文學,嚴格意義上說就是小說,因為他有很多都是誇大的離奇的描寫。

直到越傳越多越傳越廣,很多曆史性著作都有了記載,如《輿地志》、《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苎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

《奧地志》是什麼?是地理書籍,《十道志》同樣是地理書籍,而《嘉泰會稽志》是南宋時期的地方志,陸遊父子曾參與修訂,陸遊并為之做序。真相又來了,路遊是誰?很不幸,他是文人……

然後西施的美名以及偉大而凄美的故事就這樣在民間逐漸流傳。唐代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雲:"西施越溪女,明豔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還有數不清的文人墨客均寫過深情滿懷的西子贊美之作,如王維、皮日休等等。

那麼西施一詞來曆卻非杜撰,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小稱》記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此記載比勾踐的時代早了200多年。除此之外還有《莊子.齊物論》等均有“西施”一詞記載,可見西施一詞很早就是民間泛指美女的一個代稱、統稱。後來被文學化藝術化,被文人墨客大肆渲染,實在是中國男人内心的自我尋歡罷了。

經過不斷的藝術加工和廣為傳誦,西施進一步成了中國“美女”實實在在的代名詞且在勾踐這裡被具象化、真實化,不知道多少中國男人日間尋索夢裡相擁,每個男人腦子裡都有一個不同的形象,相同之處在于,這些形象都與自己的老婆無關。

本大作家在此鄭重敬告:别做夢了,西施沒有被溺亡,也沒有跟範蠡私奔,因為西施根本不存在這個人,别再糾結了。當你朝思暮想他人之妻時,他人亦正在夢裡把你的内人當做西施。浪漫的故事總是令人向往的,但是故事隻是故事,隻有孩子他媽才最值得你去珍惜。

2021/12/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