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将,陸抗篇(特别篇)——西陵之戰青史留名

作者:公孫楓翔

三國良将系列之陸抗(特别篇)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鳳凰元年(272)九月,西陵督步闡據城叛亂,并派使者向晉國投降。說起西陵,許多朋友不清楚在哪,其實西陵就是夷陵。據守這樣戰略要地的重要将領居然叛變投敵,事态相當嚴重。

步闡的叛變,直接原因還是昏君孫皓惹的亂子。東吳從立國之前的江東割據勢力時起,就一直盛行私兵制,将領們往往擁有一支隻服從自己的私人武裝,戰時再由主公授予一支部隊。等仗打完了授權的部隊會收回,但私兵還是跟随将領。如此私兵就等同于将軍們的個人财産,這在東吳初期起到了激勵将領踴躍立功的作用,但随着三國局勢逐漸穩定,私兵就成了尾大不掉的問題。包括孫權晚年對許多将領及後代的刻薄寡恩,除去犯糊塗因素外,其實也有削藩的考慮。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将,陸抗篇(特别篇)——西陵之戰青史留名

步闡

步闡的父親步骘、兄長步協都先後鎮守西陵,到步闡叛變之前步家三代共鎮守西陵長達四十餘年。是以不僅私兵,整個西陵都順理成章被步闡視作家族勢力範圍。是以當孫皓征召步闡前往建業擔任繞帳督時,步闡内心非常緊張,覺得孫皓是在調虎離山,對自己不利。

步闡的憂慮有沒有道理呢?不能說完全沒有。幾年前步闡曾經以戰略位置更有利為由極力勸孫皓遷都至武昌。孫皓遷到武昌後發現,從江東逆流向武昌運輸物資極為困難,于是轉年十二月就遷都回建業了。

這件事正常來說也算不上什麼罪狀,可别忘記皇帝是孫皓,孫皓不是正常人。上期講過,孫皓殺掉佞臣何定後還是怒氣難消,竟翻舊賬把之前開鑿運河失敗已經外放的薛瑩又抓起來險些處死。至于其他被孫皓處死的大臣,有的甚至連罪名都懶得按一個,說殺就殺了。如今突然要征調駐防西陵已曆三世的步闡,也難怪步闡為自保反吳投晉。

無論如何步闡據西陵城叛亂已成定局,陸抗作為荊州的最高将領,趕緊派出多名将領前去平叛。陸抗指令吳軍築好營壘,從赤溪至故市修建一道圍牆,把西陵圍在裡面,并憑借這道圍牆抵禦晉國的援軍。西陵距離江陵并不算太遠,是以吳軍當然比倉促集結的晉軍有時間優勢,但在陸抗的嚴令之下,吳軍隻能晝夜不停地建牆,緊張程度就像晉軍已到眼前一樣,是以将士們都頗有怨言。

主要将領們紛紛向陸抗谏言:“如今憑借我軍精銳,正該迅速攻擊步闡,必能趕在晉國援軍到來前攻下西陵,解決戰鬥。何苦修建這麼長的圍牆,白白浪費将士與百姓的體力呢?”

陸抗自然早有打算,回複道:“這西陵城極為堅固,糧草又充足,城内防禦及維修的器械都是我以前親自布置的,這座城的情況我最清楚。如今我們要是領兵猛攻,也不可能很快打下來。等那時北方援軍來到,我軍若不及早防備,那才是真正的腹背受敵,屆時又該怎麼辦?”

《三國志·陸抗傳》載:諸将鹹欲攻闡,抗每不許。宜都太守雷譚言至懇切,抗欲服衆,聽令一攻。攻果無利,圍備始合。

曆史就是這樣的有趣,五十多年前陸抗父親陸遜就在指揮夷陵之戰時力主堅守避戰等待時機,遭到衆将極力反對。有個别不聽話的将領擅自迎戰蜀軍遭遇失敗,衆将隻得聽從陸遜的指令,最終獲得勝利。

五十多年後,夷陵已改名西陵,陸抗的任務也不是守城而是要攻城,但面對的局勢很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大敵目前,同樣衆将不服。接下來的發展也很像,衆将們屢次強烈要求進攻,陸抗總是不答應。最後宜都太守雷譚做了一番言辭懇切情緒激動的慷慨陳詞,陸抗實在是有些頂不住了,再強壓可能會有将軍擅自行動,于是索性讓衆将一起上,攻打一次。發起攻城後東吳諸将完全占不到任何便宜,才發現陸抗所言不虛,這才安下心來修建圍牆,終于趕在晉軍到來之前完成了合圍。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将,陸抗篇(特别篇)——西陵之戰青史留名

當陸抗強令吳軍各部晝夜不停地修建圍牆時,晉武帝司馬炎已經派出三路大軍向東吳殺來:荊州刺史楊肇率軍直撲西陵以救步闡,車騎将軍羊祜率軍攻打荊州最重要的樞紐江陵,巴東監軍徐胤則率水軍從長江上遊而下攻擊建平。

陸抗正準備到西陵前線親自指揮戰鬥,然而晉國羊祜攻打江陵的消息傳來,東吳衆将紛紛表示陸抗應該留守江陵,畢竟這支晉軍實力最強。

面對内有叛軍未平,外有強敵來襲的不利局面,陸抗再次力排衆議。陸抗表示:“江陵城足夠堅固兵力又充足,沒什麼好擔憂的。就算假設敵人真的攻下江陵,也沒辦法固守,對我們來說損失較小。可如果西陵丢失,使晉國東西連接配接起來,那荊南山區的蠻夷部落将群起作亂,這對我國造成的威脅會多大,簡直難以想象。是以相比之下,我甯可放棄江陵也得保住西陵,更何況江陵城防很牢固?”有西陵的前車之鑒,衆将也沒再反對。于是陸抗親臨西陵前線,把江陵的防禦交給了江陵督張鹹。

江陵作為東吳控制荊州的交通樞紐,水陸交通都很便利。陸抗則指令江陵督張鹹築壩蓄水,以淹沒北軍南下的道路。晉軍主帥羊祜因為陸路受阻,隻得使用浮船來運糧,并揚言一定要破壞水壩恢複道路。按正常劇本,這時雙方就該在水壩附近打一場攻防戰了,誰知道陸抗指令張鹹趕緊主動把水壩給打開。這下吳軍衆将又糊塗了,主帥到底在想什麼?

費好大力氣修的用來阻擋晉軍的水壩,怎麼晉軍來了又要主動破壞掉,大夥紛紛勸谏,不是陸抗壓力太大精神出問題了吧?

不管别人怎麼勸,陸抗就是不聽,吳軍隻得把水壩拆了,讓陸路恢複。這時羊祜行至當陽,聽說水壩拆了,便把糧草從船上卸下改由車運。

《三國志·陸抗傳》載:抗聞,使鹹亟破之。諸将皆惑,屢谏不聽。祜至當陽,聞堰敗,乃改船以車運,大費損功力。

原來這晉軍糧草一折騰,就中了陸抗的計。從車改船再由船改車運,一折騰就浪費許多時間,也憑空産生許多糧草損耗。其實不管走水路還是陸路都不重要,水壩也注定守不住,陸抗的目的就是拖延羊祜的進軍速度。更不要說被水淹沒過的道路,等到水退去之後留下一片泥濘,馬車的速度大為放緩。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将,陸抗篇(特别篇)——西陵之戰青史留名

前面說過,晉國此次兵分三路,剛拖住羊祜,還有兩路。陸抗下令江陵督張鹹固守城池,公安督孫遵巡防漢水南岸防止羊祜登陸;水軍督留慮、鎮西将軍朱琬抵擋來自益州方向徐胤的晉國水軍;自己則率領吳軍主力迎戰直撲西陵的晉國荊州刺史楊肇的中路軍。

盡管陸抗面對強大的晉國三路攻勢沉着指揮應對有方,但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難免個别意志不堅定者叛逃陣營。就在陸抗領軍進入之前包圍西陵修建的圍牆中不久,就有将軍朱喬、營都督俞贊叛逃到晉國楊肇那邊去了。

陸抗仍舊非常冷靜,對部下們說道:“俞贊是我的老部下,他對我軍情況很清楚。我顧慮夷兵訓練水準比較差,如果敵人來攻圍牆,必定挑選夷兵駐守的地段。”這裡的夷兵指的是被吸納進東吳軍隊的夷人部隊,三國時期為補充兵力,魏蜀吳都有相當數量的蠻夷部族被征召進軍隊。

于是陸抗連夜把夷兵調離原本的防區,改用自己的舊部替換。第二天一早,楊肇果然指揮晉軍猛攻該地,早有準備的陸抗領軍迎擊,箭矢投石如雨般傾瀉而下,晉軍死傷慘重。雙方相持一個月,楊肇毫無辦法隻能趁夜色掩護撤軍。

晉軍落魄撤離,吳軍本該趁勢追擊。但别忘了陸抗對着楊肇是在圍牆裡,可背後還有西陵城裡的叛将步闡呢,他才是這場戰事的根源。萬一陸抗沖出去追擊楊肇,步闡出城襲擊,吳軍兵力很難兩面兼顧。于是陸抗指令全軍使勁擂鼓呼喊,假裝追擊楊肇。過了一段時間晉軍發現吳軍隻是虛張聲勢,于是放松警惕紛紛脫下盔甲跑步撤離。哪知道陸抗虛中有實,暗中派出一支輕兵偷襲,晉軍頓時大亂,潰不成軍地逃走了。

《三國志·陸抗傳》載:抗欲追之,而慮闡畜力項領,伺視間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鳴鼓戒衆,若将追者。肇衆兇懼,悉解甲挺走,抗使輕兵蹑之,肇大破敗,祜等皆引軍還。

聽說楊肇慘敗,東路的羊祜跟西路的徐胤也沒能占到便宜,于是先後撤退。晉國的三路大軍全部撤離,陸抗這才轉頭圍攻西陵。步闡領軍叛亂本就出師不正,如今外援盡失,城内士氣自然低落。陸抗很快攻陷西陵城,将步闡夷及其主要黨羽夷滅三族,其他城中軍民數萬人盡數赦免。

陸抗在西陵把城牆修繕一番,便回到樂鄉駐地,并沒有因為一場大勝而有任何驕傲之色,對人仍如往日一般謙遜禮貌,是以更加得到将士們的愛戴。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将,陸抗篇(特别篇)——西陵之戰青史留名

本期講述的實際是西陵之戰全過程,陸抗多次力排衆議采用了非常巧妙的政策,在内憂外患的情況下連續逆轉不利局面,最終不僅擊退來勢洶洶的晉軍,也剿滅了據城叛亂的步闡。東吳能在孫皓這個昏君的統治下與晉國共存多年,陸抗的勉力支撐居功至偉。在這場西陵之戰中假設任一環節應對失當,東吳都将遭受沉重打擊,可以說是陸抗給東吳續了命。

與陸抗有關的一個著名典故叫做陸羊之交,說的是陸抗與羊祜雖然是對手,卻能惺惺相惜。但實際情況遠沒有這樣簡單,到底陸抗與羊祜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咱們下期繼續聊。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點選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