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作者:anbird

引子:為應對新興大國武器裝備發展給美軍造成的威脅,美陸軍在2017年10月舉辦的陸軍協會年會上決定在2018年夏天前成立陸軍現代化司令部(2018年1月改為未來司令部),用于監管陸軍現代化工作,并确定陸軍優先發展的六大項目:“遠端精确火力”飛彈、下一代戰車、“未來垂直起降”直升機、機動通信指揮網絡、一體化防空反導、單兵殺傷力項目。本篇主要介紹美陸軍“下一代戰車”項目主要情況。

一、“強大與軟弱”并存的布雷德利

布雷德利(M2)系列戰車是美軍目前的主力步兵作戰車輛,主要用來在戰場上運送步兵,為徒步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壓制摧毀敵戰鬥車輛,主要在陸軍裝甲旅戰鬥隊中使用。該車原型車(M2A0)1978年12月傳遞美陸軍,至今已有43年的曆史。車長6.45米,車寬3.2米,車高2.56米,戰鬥全重22.67噸,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65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83千米,機關功率26馬力/噸。乘員3人(指揮官、炮手和駕駛員),載員7人。主要武器是一門25毫米機關炮和一挺并列機槍,車體采用爆炸反應裝甲焊接結構,能抵禦穿甲彈和炮彈攻擊,車前裝有下放式附加裝甲,能防地雷攻擊;側面有側裙闆,具有較好防護能力。自1981年以來,美軍多次對M2進行更新,先後出現M2A1、M2A2、M2A3和M2A4等多種型号。M2A1型裝備有“陶2”反坦克飛彈,并配有新型炮彈;M2A2型采用新的裝甲防護,換裝了大功率發動機,改善了火控系統;M2A3型采用前視紅外傳感器,并配裝雷射測距儀和車載導航裝置,提高了戰車識别能力和命中率。其車體為鋁合金焊接結構,車前部上裝甲和頂裝甲用鋁合金,炮塔前部為鋼裝甲。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M2A3布雷德利戰車

盡管布雷德利戰車進行了多次更新,但随着時代變遷和作戰環境的改變,該車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局限性。一是作戰編組空間局限性。美軍步兵班由9名士兵組成,但布雷德利戰車隻能容納7名(後期改為6名)全副武裝的步兵,每個步兵排必須把3個班安排在4輛布雷德利戰車上,增加了指揮、控制和使用的難度。二是戰場生存能力局限性。作為“冷戰”時期的代表作,布雷德利戰車盡管火力強大,但無法有效抵禦現代簡易爆炸裝置、地雷和反坦克火箭的打擊。據統計,2003年伊拉克戰争至今,約有150輛布雷德利戰車被摧毀。三是武器平台更新局限性。為了提升戰車生存能力,改進型号戰車增加了附加裝甲和主動防禦系統,但這種改裝使得戰車重量極速增加,M2A3型戰車配齊裝甲套件的重量為34.25噸,M2A4則達到40.8噸,導緻動力系統和傳動系統問題頻出,行駛速度變慢,戰場機動性變差。另外,布雷德利戰車已達到其容納新電子裝置、裝甲和防禦系統的技術極限。據報道,在“伊拉克自由”軍事行動期間,布雷德利戰車通常必須關閉某些電子系統為路邊炸彈幹擾器獲得足夠的電力。

二、“命運多舛”的更新之路

考慮到布雷德利戰車服役已近40年,再加上作戰局限性和已證明的戰鬥缺陷、更新現有系統的困難,美陸軍多次提出步兵戰車研發計劃,試圖取代M2布拉德利戰車,但後來因諸多原因取消,似乎預示着新一代步兵戰車研發之路“命運多舛”。

(一)未來戰鬥系統計劃。20世紀90年代末,随着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美蘇結束冷戰對峙,世界格局由兩極化向多極化轉變。美軍決定放棄“基于威脅”的舊戰略,制訂“基于能力”的新戰略,并于1999年提出“未來戰鬥系統”計劃。2003年,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要求美陸軍到2030年左右改造出能在各種環境、各種軍事行動中取得主導地位的、資訊時代的、全新的未來戰略反應部隊,打造以“美國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為核心裝備的機器化、無人化新型陸軍武器系統,主要包括由“18+1+1”個分系統組成的“系統的系統”。其中“18”代表8種有人駕駛車輛和10種無人操控系統。但該計劃剛步入系統研制階段就被伊拉克戰争打亂了步伐,各種低技術含量的輕武器、RPG火箭炮、路邊炸彈和自殺式炸彈的“遊擊戰術”襲擊讓美國陸軍所追求的利用資訊優勢彌補裝甲薄弱的發展思路面臨極大挑戰。後因“未來戰鬥系統”觀念超前、2008年經濟危機和項目經費開支過大,2009年,時任國防部長的蓋茨取消了該項目。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美軍未來戰鬥系統

(二)地面作戰車輛計劃。未來戰鬥系統計劃取消後,2009年,美陸軍基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戰經驗,并考慮到2017 至 2025 年可能出現的新的反裝甲威脅,着手發展下一代地面作戰車輛計劃,謀求打造陸軍下一代“高生存、殺傷和可支援有人地面作戰平台”,主要包括旅戰鬥隊能力、網絡能力和車輛戰略3部分内容。按照規劃,将在2018年之前淘汰M113人員輸送車,并逐漸退役布雷德利戰車,但因性能需求不穩且面臨預算壓力,技術開發一再延遲,于2014年該計劃被國防部長取消。2015年,美國陸軍又提出“未來戰車”概念,讓參與地面作戰車輛計劃項目競标的通用動力公司和BAE系統公司分别做設計規劃,但不久這個計劃也草草收場。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地面作戰車輛計劃(資料圖)

(三)“下一代戰車”概念。2017年3月,美國陸軍啟動 “下一代戰車車輛”項目研究,2019年3月,美國五角大樓釋出項目需求,要求新型步兵戰車在控制成本與重量的同時,必須兼顧機動性、火力、防護以及資訊化能力。一是全新配置火力。采用30/50毫米機關炮、長釘反坦克飛彈、巡飛彈以及自殺式無人機等武器裝備提升步兵戰車的打擊距離和打擊效果。二是提高戰車智能化水準。通過安裝增強型360度态勢感覺系統、超大廣角随車攝像頭以及大廣角駕駛視野增強裝置,可使車内人員獲得全方位戰場态勢感覺效果,減小感覺盲區。三是提升戰車主動防禦能力。配備主動防禦系統,能夠有效攔截RPG、反坦克飛彈和無後坐力炮彈等打擊,提高戰車生存性能。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下一代戰車計劃

三、“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進展

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英國BAE公司和德國萊茵金屬-雷神公司分别參與“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競标,并分别生産了樣車。通用動力公司産品為“格裡芬III”步兵戰車;英國BAE産品為CV90 Mark IV;萊茵金屬-雷神公司的産品是KF-41“山貓”步兵戰車。2019年6月, BAE公司首先因“商業原因”退出競标;2019年10月,KF-41“山貓”步兵戰車因程式問題被取消競标資格;通用動力公司通用的“格裡芬III”步兵戰車因為無法容納9人步兵班(2+6)也未達到要求,競标被迫停止。2020年1月16日,美國陸軍取消了載人戰車計劃,并對項目進行分析和修訂,計劃要求後重新啟動該計劃。2020年2月7日,美國陸軍重新開放競标,放寬了項目願望清單和部分采購戰略,計劃在2021财年提供3.27732億美元的研究、發展、測試與鑒定資金。2021年10月,BAE、萊茵金屬、通用和韓華集團4家軍工企業分别在美國陸軍年會上展出美國陸軍下一代載人步兵戰車項目樣車。

從展出參選樣車看,美未來步兵戰車種類繁多,技術來源和作戰用途呈現多元化特點。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BAE CV90 Mark IV樣車

(一)參選樣車多元化

共有4家軍工企業參與了樣車制造,其中,萊茵金屬公司樣車基于KF41“山貓”步兵戰車研發,采用“長矛2.0”遙控炮塔,僅用2名車組成員,自動化水準大幅提高;萊茵金屬樣車安裝50毫米XM913機關炮,還可搭載“标槍”反坦克飛彈和巡飛彈;通用動力公司樣車在“獅鹫IV”裝甲車基礎上研發,采用雙人乘組,炮塔采用康斯伯格RT40遙控炮塔,可與美軍現有斯崔克中口徑武器系統互相通用;BAE公司樣車以現役“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為基礎研發,采用無人炮塔,着重更新了一體化啟動發電機,并裝備軟/硬殺傷兩種主動對抗系統,可對來襲目标實施有效打擊;韓華集團樣車基于“紅背蜘蛛”步兵戰車研發,采用混合動力系統并裝備自殺式無人機,可有效減小戰車噪音和震動,提高戰車的打擊範圍。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萊茵金屬 “山貓”樣車

(二)技術來源多元

參選樣車多項技術取自美國盟國, 包含美國、以色列、英國、挪威以及南韓等國,避免了新技術研發的冗長周期和不可靠因素,使得項目風險可控,降低了成本超支和進度拖延風險。比如,4款樣車都安裝了以色列 “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都搭載了以色列“長釘”系列反坦克飛彈,都采用了液氣懸挂和新型動力系統;韓華集團樣車使用帶式複合橡膠履帶技術減小行車震動;此外,第三代熱成像儀、雙向穩定器、AI輔助決策等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提高了戰車的打擊能力。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通用動力 “格裡芬III”步兵戰車

(三)作戰用途多元

一是通聯手段豐富。根據美軍要求,載人步兵戰車必須搭載無人機,并與其他地面車輛緊密配合,以實作多種作戰用途。載人步兵戰車配備智能終端,用以處理海量資訊,實作資訊資源共享和戰場态勢感覺,并可與機器人戰車保持通聯,實作資料交換、情報共享、跟蹤目标等任務,提高戰車生存能力。二是網絡部署能力強。首次實作了美軍在旅級戰鬥車輛部署陸戰網,實作全時域、全地點入網,提高網絡作戰能力。三是自主作戰能力強。根據美軍設想,載人步兵戰車具備人工智能輔助決策能力,必要時可在無人情況下進行遠端遙控,自主要制、人工智能輔助決策以及有人-無人結合将成為陸軍載人戰車的巨大亮點。

美陸軍持續推進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建設

韓華集團樣車

2021年7月23日,五角大樓宣布進入項目第二階段。根據計劃,第二階段将于2022年中旬截止,到2028财年,美國陸軍将部署第一輛新一代載人步兵戰車。不過,該項目仍面臨衆多争議:一是利用主動防禦系統大幅替代原有的重型裝甲是否能夠達到預期仍有待觀察;二是項目經費較低使得計劃能否長遠發展存疑。美軍目前隻在陸軍2021财年預算中計劃提供3.27732億美元研究資金,難以有效調動軍工企業的積極性。第三,美軍戰車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采用新技術可能會大大增加預想成本。

總的看,冷戰後,美軍在現代化建設的探索從未停止,作為世界上軍隊裝備發展的風向杆,其經驗教訓對我具有很大的借鑒和啟發意義,其相關動向值得高度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