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傅雷說張愛玲是“文壇最美的收獲”?

作者:馥園芬芳

1944年,上海的《傳奇》發表了張愛玲的《金鎖記》,轟動了上海文壇。著名翻譯家、評論家傅雷著文贊美,說張的作品是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

為什麼傅雷說張愛玲是“文壇最美的收獲”?

這樣的開頭,絕無僅有,牢牢抓住讀者。

不知道是不是抄襲,我記得西班牙有個電影,就把張愛玲這段有關月亮的描寫用上了,那個電影好像叫《露西亞和她的情人》,一個美麗的咖啡館女招待愛上了一個作家洛倫佐,大膽追求,兩人愉快相愛,作家突然消失,原來作家曾經在海邊與一美女邂逅生下女兒,作家得知後尋找女兒,當時故事從作家一段戀情轉到另一段,就是回憶一開始,一滴淚滴在扣子上,幻化成了一輪月亮,海邊的月亮,海裡作家和情人纏綿嬉戲。我不知道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但這兩個作品讓我産生了同樣的美感。

為什麼傅雷說張愛玲是“文壇最美的收獲”?

張愛玲評價人,一句是一句,你看這《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振保:振保出身寒微,如果不是他自己争取自由,怕就要去學生意,做店夥一輩子生死在一個愚昧無知的小圈子裡。照現在,他從外國回來做事的時候是站在世界之窗的視窗,實在很難得的一個自由的人,不論在環境上,思想上。

幾句話就勾畫了一個那個時代“有為青年”的理想形象。

最絕妙的是她那一段有關“桃花扇”的比喻。“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這上面略加點染成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卻還是空白,而且筆酣墨飽,窗明幾淨,隻等他落筆。”

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國人的情感也是複雜的,這種描述亦屬于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那一類,普通人的一生,血濺到扇子上,略加點染成為一支桃花。這裡面有多少人生的倉惶無奈與自欺欺人,大概隻有中年人能夠懂得。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種精緻的仿古信箋,白紙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裝人像。━━在妻子與情婦之前還有兩個不要緊的女人。”打了底子的微凹的粉紫古裝人像,是男人人性裡的本質好色。張愛玲小說裡面的畫面感,特别講究顔色搭配與意境渲染,這種隻有中國人能讀懂得藝術,是完全的中國文化。

比如她描寫一個人的醜,《金鎖記》裡曹七巧嫌棄她的兒媳婦,那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盤子”這句話不是作者客觀的描述,是惡毒的婆婆嘴裡說出來,傷害更增添了幾分。

《第一爐香》裡描寫葛薇龍對喬琪喬的愛欲,像熱牛奶潑出來,管也管不住。諸如此類的神來之筆處處皆是。

傅雷的文學鑒賞能力自然不低,是以對張愛玲的小說非常關注,作為一個評論家,他對張愛玲的作品也比較嚴格,在張愛玲作品《傾城之戀》發表後,他對比《金鎖記》的高度,提出《傾城之戀》過于膚淺,也許他還沒讀懂這篇小說,畢竟這種寫男女愛情的,不容易入評論家的眼,張愛玲是心高氣傲的,專門寫了《自己的文章》為自己的創作意圖發聲,實際在反駁傅雷,而且她特意強調自己專注于小人物的平常生活,她向來反對别人站在宏大視角或者制高點向她施加某種期待,這樣也算是不太領情傅雷的關心與批評。

為什麼傅雷說張愛玲是“文壇最美的收獲”?

其實傅雷做人太耿直了點,他大概沒有想到,他自己中年危機下私人生活中的那一點不堪,恰好落在了張愛玲手裡。

張愛玲不小心得知了傅雷的一段婚外戀,女主角是張愛玲的同學成家榴,一個絕色美女,單純而善良,她是傅雷的學生,傅雷在太太面前煩躁、脾氣大,隻有叫成家榴過去陪他才能安下心來,傅雷的太太忍辱負重,一輩子視傅雷為生命,這樣一段奇怪的關系,被張愛玲毫不留情寫進了《殷寶滟送花樓會》裡,一個奇怪的書名,完全是找了一個套子把八卦裝進去報複傅雷,張愛玲後來也檢討過,說自己這篇寫的實在太壞,也承認是寫傅雷,而且十分後悔對成家榴做的一切。

為什麼傅雷說張愛玲是“文壇最美的收獲”?

當時這篇文章發表後,傅雷聲譽也受影響,傅雷可能也沒想到,一個他如此高看過的作家居然這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