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傅雷说张爱玲是“文坛最美的收获”?

作者:馥园芬芳

1944年,上海的《传奇》发表了张爱玲的《金锁记》,轰动了上海文坛。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著文赞美,说张的作品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为什么傅雷说张爱玲是“文坛最美的收获”?

这样的开头,绝无仅有,牢牢抓住读者。

不知道是不是抄袭,我记得西班牙有个电影,就把张爱玲这段有关月亮的描写用上了,那个电影好像叫《露西亚和她的情人》,一个美丽的咖啡馆女招待爱上了一个作家洛伦佐,大胆追求,两人愉快相爱,作家突然消失,原来作家曾经在海边与一美女邂逅生下女儿,作家得知后寻找女儿,当时故事从作家一段恋情转到另一段,就是回忆一开始,一滴泪滴在扣子上,幻化成了一轮月亮,海边的月亮,海里作家和情人缠绵嬉戏。我不知道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但这两个作品让我产生了同样的美感。

为什么傅雷说张爱玲是“文坛最美的收获”?

张爱玲评价人,一句是一句,你看这《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振保:振保出身寒微,如果不是他自己争取自由,怕就要去学生意,做店伙一辈子生死在一个愚昧无知的小圈子里。照现在,他从外国回来做事的时候是站在世界之窗的窗口,实在很难得的一个自由的人,不论在环境上,思想上。

几句话就勾画了一个那个时代“有为青年”的理想形象。

最绝妙的是她那一段有关“桃花扇”的比喻。“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人的情感也是复杂的,这种描述亦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一类,普通人的一生,血溅到扇子上,略加点染成为一支桃花。这里面有多少人生的仓惶无奈与自欺欺人,大概只有中年人能够懂得。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打了底子的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是男人人性里的本质好色。张爱玲小说里面的画面感,特别讲究颜色搭配与意境渲染,这种只有中国人能读懂得艺术,是完全的中国文化。

比如她描写一个人的丑,《金锁记》里曹七巧嫌弃她的儿媳妇,那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盘子”这句话不是作者客观的描述,是恶毒的婆婆嘴里说出来,伤害更增添了几分。

《第一炉香》里描写葛薇龙对乔琪乔的爱欲,像热牛奶泼出来,管也管不住。诸如此类的神来之笔处处皆是。

傅雷的文学鉴赏能力自然不低,因此对张爱玲的小说非常关注,作为一个评论家,他对张爱玲的作品也比较严格,在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发表后,他对比《金锁记》的高度,提出《倾城之恋》过于肤浅,也许他还没读懂这篇小说,毕竟这种写男女爱情的,不容易入评论家的眼,张爱玲是心高气傲的,专门写了《自己的文章》为自己的创作意图发声,实际在反驳傅雷,而且她特意强调自己专注于小人物的平常生活,她向来反对别人站在宏大视角或者制高点向她施加某种期待,这样也算是不太领情傅雷的关心与批评。

为什么傅雷说张爱玲是“文坛最美的收获”?

其实傅雷做人太耿直了点,他大概没有想到,他自己中年危机下私人生活中的那一点不堪,恰好落在了张爱玲手里。

张爱玲不小心得知了傅雷的一段婚外恋,女主角是张爱玲的同学成家榴,一个绝色美女,单纯而善良,她是傅雷的学生,傅雷在太太面前烦躁、脾气大,只有叫成家榴过去陪他才能安下心来,傅雷的太太忍辱负重,一辈子视傅雷为生命,这样一段奇怪的关系,被张爱玲毫不留情写进了《殷宝滟送花楼会》里,一个奇怪的书名,完全是找了一个套子把八卦装进去报复傅雷,张爱玲后来也反省过,说自己这篇写的实在太坏,也承认是写傅雷,而且十分后悔对成家榴做的一切。

为什么傅雷说张爱玲是“文坛最美的收获”?

当时这篇文章发表后,傅雷声誉也受影响,傅雷可能也没想到,一个他如此高看过的作家居然这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