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個思考路徑,帶你走出彼此羁絆的婚姻,建立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

作者:不專業的音樂家AP叔叔
三個思考路徑,帶你走出彼此羁絆的婚姻,建立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

和諧的夫妻是幸福人生的保障

夫妻關系是一生的課題,在我們日常的婚姻生活中,有太多的夫妻漸漸活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似乎彼此非常了解,連自己做什麼樣的事對方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都了如指掌,在這樣的情況下,彼此的溝通越來越少,都在彼此猜對方的想法,為了避免沖突,我們會本能的逃避一些沖突,結果卻是雙方情感的流通越來越少,盡管熟悉卻很陌生。

其實這樣的了解不是真正的了解,而是對彼此生活模式的了解,而為什麼對方會有這樣的模式很少有人去思考和探尋,其實男女是兩個不同的物種,有着不同的行為模式,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時,夫妻雙方有着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帶來的行為模式決定着每個人的行為方式,并且這種行為模式會形成自發的行為方式,但這種方式往往會給彼此造成羁絆,形成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是以,男性要學會懂得女性,而女性也要更懂得男性,同時,我們需要去深入地了解對方的原生家庭,去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深層次原因,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了解和走近對方,進而讓我們的夫妻關系越來越融洽,成為真正靈魂伴侶。

三個思考路徑,帶你走出彼此羁絆的婚姻,建立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

女人是一種感性的動物

1、男性要更懂得女性

作為男性,如何才能夠更了解女性,就需要了解女性行為的普遍規律,女人天然是注重關系,她希望在婚姻裡得到夫妻的關心和了解,其自我價值的實作,更多地來自情感的滿足,也來自人際關系的品質。女人是感性動物,更喜歡講感情,喜歡和諧、融洽的情感交流。在她的眼裡,“情感”和“交往”,比“工作”和“技術”更重要。對于一個女人而言,她的自我意識的提升,她的自我價值的實作,更多地來自情感的滿足,也來自人際關系的品質,這也是為什麼說愛情是女人的美容院。

女人最需要的,就是在不快樂時,男人給予安慰和支援,她們在傾訴時更希望得到來自夫妻的了解和安慰,而不是過多的建議和解決方案。男人如果能夠在她低落時給予足夠的情感撫慰,她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進而帶給她真正的快樂。在必要的時候,她需要進入情緒的“深井”中,盡情地釋放身心,整理雜亂的情感,她們可能會因為一件男人看起來的小事會大哭一場,這時男人需要明白,這是一個正當、合理、自然、健康的過程,男人隻需陪着她一起傷心就好。

我們夫妻倆就經曆過這樣一段時光,熟悉的陌生人。我喜歡在夫妻有困難時、受挫時,會不斷告訴她你應該如何如何,但最終發現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還落了個不解風情的惡名,夫妻也不願意和我說自己的心裡話,因為我特别害怕夫妻給我抱怨什麼事,那會讓我覺得自己很沒用,但這是我自己内在的空洞。

三個思考路徑,帶你走出彼此羁絆的婚姻,建立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

男人是理性的動物

2、女性要更懂得男性

通常說來,男性重視力量、能力、效率、成就。千方百計地證明他的價值。他不斷地積蓄力量,培養技能,修煉十八般武藝。他的人生态度,與“成功”、“成就”密切相關,這可以給他帶來最大的滿足感。渴望勝利,追求業績,成了男性價值觀的核心。

男人喜歡她面對自己時,看上去快樂而可愛,卻不願見到她痛苦或發怒的樣子。這會覺得很失敗,誤以為是自己的錯,使她不快樂,隻要有了這樣的感覺,他就自慚形穢,直至心生憤慨。他不想成為女人發洩怨恨的靶子。男人産生或者遇到消極感受時、往往容易鑽進“洞穴”。我也是這樣一個男人,當夫妻有情緒時,我就會本能地逃避,不願意去面對她的抱怨,因為那會讓我覺得自己很無能。

在内心深處,男人都渴望成為女人的英雄,或是身披铠甲的武士。他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心愛的女人,樂意為她效勞。有了女人的信任,他會一往無前,而不是瞻前顧後。他會更加關心和體貼他的女人。沒有女人的信任,他的活力和力量,就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他會放棄對女人的愛和關懷。在我陪伴的家庭中,大部分是男人缺位的家庭,這種缺位其實不是男人不擔當,也不是男人不願意,而是因為彼此不了解對方的需求,媽媽總希望改造爸爸,希望爸爸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來塑造對方,總是希望通過否定批評的方式來改變爸爸的行為,女人對男人沒有信任,沒有支援,緻使男人在放棄自己家裡的責任,甚至反過來指責女人害了自己,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家庭進入一個長期的惡性循環。

三個思考路徑,帶你走出彼此羁絆的婚姻,建立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

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

但女人真正的想法是想幫助她的男人,試圖對他實施改造。她沒想到這樣會削弱男人的力量,對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任何人都不希望被改變,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任何改造男人的企圖,都是對其自我力量的否認或低估。

女人給予男人力量的秘密,就是不要想當然地改變男人,或者按照某種所謂的“标準”實施改造。隻有這樣,才能讓男人自行獲得力量。即使要讓他在某個方面或領域獲得進步,也不可大張旗鼓,公然行動——除非他直接請求她的建議或忠告。

三個思考路徑,帶你走出彼此羁絆的婚姻,建立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

我們的行為模式都帶着原生家庭的烙印

3、夫妻雙方要了解彼此内在的行為模式

除了女人和男人天然的差別,女人重關系,男人重事務,女人重感情,男人重理性。在充分了解這些差別的基礎上,我們會發現生活中總是重複着某種類型的沖突和沖突,雙方都無力解決,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無奈的習慣,甚至會放棄改變,一直強忍着克制着,但時不時的又會爆發。其實這就需要去了解對方某些行為背後的原因,這份原因大部分是來自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那種從小形成的無意識的行為模式。這需要通過學習去覺察,了解其背後的運作機制,這樣才能夠讓夫妻雙方真正的彼此了解。

比如:我們夫妻曾經有一個指責-逃避模式,舉一個小例子,我是一個不太注重家庭細節的人,經常會丢三落四,常常會是以找不到自己的東西。而夫妻是一個特别講究細節的人,家裡的東西都歸置得井井有條。我們之間就會經常出現我找不到東西的時候,夫妻就會指責和抱怨,你怎麼總是這樣,一點條理都沒有......開始的時候我會笑笑了事,久而久之,我就覺得自己很糟糕,很沒用,心中的無力感特别強。每次找不到東西時我的心情就會很緊張,也不願意和夫妻講了,就憋着。或者夫妻一指責我,我就很生氣,就不說話了,常常因為這些小事夫妻冷戰很長時間,時間一長我們就形成了一方指責一方逃避的模式,溝通越來越少,家庭氛圍冰冷,這種模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漫延,讓人窒息。

三個思考路徑,帶你走出彼此羁絆的婚姻,建立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

婚姻需要經營,幸福需要探索

後來通過原生家庭理論的學習,我們才發現完全是各自的行為模式在作怪,我是一個從小被指責批評長大的人,自我價值感低,特别害怕來自外界的指責,是一個讨好型人格。夫妻是一個從小被溺愛長大的人,有一個對生活要求極高的媽媽,媽媽包辦了她幾乎所有的事,在她的成長曆程中基本沒有什麼不如意,她完全繼承媽媽對生活的高要求和指責模式。她的高要求和指責模式是完全無意識的,她認為生活就應該是想象的那個樣子,而我卻特别害怕這樣的方式,一被指責就會覺得自己不好,又無力反駁,于是逃避。彼此性格的缺陷就造就了這樣的婚姻,夫妻越來越強勢,而我卻越來越退縮,甚至都不願意回家。當我們彼此了解了對方行為的原因,我們就會帶着覺察去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夫妻開始放低要求,出現這樣的狀況時她會主動幫助我,不再指責抱怨,我也會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方式輕松地解決了彼此的情緒對抗,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夠體會到夫妻對我的了解和相信,我的内在的力量感就會大大地提升,很多事情就能夠愉快的解決了,即使解決不了也不會形成沖突和沖突,而是彼此的了解和包容。因為這種模式的主動改變,形成了一個了解-協同的模式,家庭氛圍越來越好,彼此的溝通越來越順暢,家裡的情感又重新流動起來。

敬請關注我的頭條号,你将會獲得更多關于幸福人生、青春期陪伴方面的知識和實操,持續更新,敬請期待!如果喜歡就“關注”、“點贊”、“評論”和“轉發”,覺得有幫助,就打個賞吧!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