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敬1921·東營青年說|劉岩:麥地裡的創業史 他返鄉當起“農業兵”

作者:大衆網東營

視訊加載中...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東營報道

  廣饒縣李鵲鎮是東營市的農業大鎮,也是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和“糧倉”。20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是長江以北第一個“噸糧鄉”。

  而在2016年的時光記憶裡,廣饒縣李鵲鎮的麥田地裡注入了一股青春力量,讓豐收的味道變得不一般,為種植糧食的終端環節——存儲環節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沉甸甸的果實裡,有信心、有艱辛,更多的是無悔的選擇。

  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上的産業鍊

  2016年,擔任國有金融企業幹部的劉岩,毅然放棄穩定的工作,選擇回鄉創業。如今,經過五年的時間,公司發展蒸蒸日上,這也應了劉岩當初的話:“希望在故鄉,回家闖事業。”

  秋冬時節,在廣饒縣彙通糧食有限公司,雖豐收季節已過,天氣逐漸嚴寒,但滿載小麥的車輛依舊來來往往,倒倉、出倉,一派繁忙景象。公司總經理劉岩介紹,目前秋糧收獲結束,小麥收儲迎來了高峰,除了公司自有儲存倉容五萬噸以外,外地還設有多個糧食代收代儲點,總儲存面積能達到十萬噸。

緻敬1921·東營青年說|劉岩:麥地裡的創業史 他返鄉當起“農業兵”

  轉型更新是推動農業發展的一道必答題。如何讓傳統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實作新的“騰飛”?劉岩有着自己的考量。

  “過去農民種糧食都是單打獨鬥,不講究科學種植,現在,我們對種植大戶從小麥選種到播種、再到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等一系列程式提供一對一指導服務,教他們如何種出優質小麥,提高收成。”劉岩說道。作為公司農業産業化發展工作的主要推動者,劉岩積極引導組織優質小麥規模化訂單種植,借助在糧食收儲上的體量優勢和資源優勢,對廣饒及周邊地區糧食種植大戶提供“一條龍式”服務,實作種、管、收,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上的全産業鍊服務和訂單生産。

  “今年我種的優質小麥,收入能比普通小麥種植收入高出20多萬呢,既省時間又省力氣,還提高了收成,從選品到儲存,省了不少心呢!”李鵲瀚翔家庭農場總經理田召深說道。

  藏糧于技 智能雲平台為現代化農業插上“翅膀”

  民以食為安,食以安為天。糧食品質安全和糧食存儲是關乎民生重中之重,作為承擔着廣饒周邊糧食儲存主要任務的廣饒彙通糧食今年又有了大動作.....

  “轟隆轟隆.......”在廣饒縣彙通糧食公司廠區,一陣陣轟鳴聲回響在工地上,幾台挖掘機正在不停地作業,勞工也在有序加緊施工中,标志着交易智能雲平台建設及80萬噸糧食倉儲項目拉開帷幕。

  該項目建成後配套烘幹、保溫、通風、環流熏風、輸送等多道程式一氣呵成,每個環節共同推進糧食減損增效,實作了糧食自動分級,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和作業時間。“新項目比起以往傳統的儲存方式省時省力,存儲方式既幫助了農民減損增收,又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劉岩說道。

緻敬1921·東營青年說|劉岩:麥地裡的創業史 他返鄉當起“農業兵”

  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有了智慧農業護航,讓廣大農民不再“下苦力,使蠻力”,一個個新項目,一台台新裝置,見證了科技農業發展的變革,農業種植到儲存實作規模、規範化“一條龍”服務,為糧食安全提供了硬核支撐,更讓農業發展有了不一樣的色彩。也越來越多像劉岩這樣的年輕人加入新型職業農民的行列,用獨特的青春魅力激發出鄉村振興的巨大活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