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或許隻是個傳說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或許隻是個傳說

孫策是東吳“革命”事業的開創者,他幾乎白手起家,憑借着自己的膽略和果敢,在短短七年的時間内就打敗了諸多軍閥,蕩平了江東。有人說,如果孫策不早死,不僅曹操難以稱雄,甚至三國也将是個傳說。這究竟是真是假?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是孫堅長子,孫權長兄。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00年,滿打滿算在世僅有26年。

漢靈帝晚年,黃巾起義爆發,孫策之父孫堅響應上級号召,跟随自己的鄉親朱俊前往讨“黃”一線,此時尚不到十歲的孫策與家人一起留在壽春,一邊讀書習武,一邊幫助母親照顧衆位弟弟妹妹。随着年齡和見識的增長,約在十六歲時,孫策便逐漸顯露出了幾分英雄氣——他走出家門,利用父親的影響,主動結交當地的一些好漢和名士。周瑜就是在這時與孫策相識,并結為了異姓兄弟。事實證明,這二兄弟的關系和其開創的“革命”事業絲毫不亞于劉、關、張三兄弟。

就在孫策廣交朋友,名聲鵲起之時,而其父孫堅則在“讨伐”完黃巾軍後,又加入到反“董(卓)”的統一戰線,繼續“革命”。“革命”尚未成功,孫堅又奉其頂頭上司袁術的指令,轉頭攻打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在戰鬥中,黃祖的部下突施冷箭,孫堅當即中箭身亡。噩耗傳來,此時隻有十七歲的孫策,立即帶領弟弟孫權趕赴戰場,安葬了父親後,他又自作主張将全家遷到了江都。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或許隻是個傳說

為父親守孝結束後(公元193年),孫策遂化悲痛為力量,帶領自己的幾個小兄弟來到了壽春,找到了自己父親的頂頭上司袁術,強烈要求将父親原來的舊部劃歸自己,以便繼續父親未竟之“革命”事業。袁術聽其言,觀其行,在贊賞的同時又心存忌憚。于是,便拿話敷衍:“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丹陽是個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那裡拉隊伍。”孫策明白,此時的自己人微言輕,再說無益,便就坡下驢,與自己小兄弟一起投靠到舅舅吳景的門下,依賴吳景的聲望和影響一舉招募到了四五百人,并于不久後,牛刀小試,一舉打敗了泾縣的一股山賊。

有了一點本錢後,來年(公元194年),孫策帶着自己手下的四五百号人再次投奔了袁術。袁術見孫策精氣神已今非昔比,且兩次來投來求,再拒似乎有點哪個,這才将其父親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給孫策統領。

袁術當然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原來,野心家袁術見時為徐州牧的陶謙一直對自己不理不睬,自認為受到了輕視,心中難平,于是,便決定親自帶兵,要登門給陶謙一點顔色看看。行動前,袁術向廬江太守陸康索求軍糧,可是陸康卻堅決不給,袁術大怒。

孫策在出道前也曾滿懷誠意地拜訪過陸康,卻遭到了陸康的慢待——隻讓自己的主簿出面接待。孫策對此一直耿耿如懷。袁術得知這一隐情後,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袁術一邊派孫策代表自己前去教訓陸康,一邊又給孫策抛出了一個大大的餡餅:“如果你能拿下陸康,廬江太守非你莫屬。”畢竟是年輕,孫策信以為真,立即出擊,沒怎麼費事,即将廬江郡拿下。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或許隻是個傳說

可讓孫策始料未及的是,袁術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而是任用了他的老部下劉勳當上了廬江太守。孫策在憤怒之餘,對袁術十分失望。失望之餘,孫策遂決定拉出隊伍,自己單幹。他先是投奔了自己的舅舅吳景,而後又轉戰東南。一路上,孫策軍勢若破竹,無人敢與争鋒。并先後打敗了揚州牧劉繇、吳郡太守許貢、會稽太守王朗等一票大小軍閥。很快,孫策便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站穩腳跟後,孫策沒有自我陶醉,而是立即派遣使者拿着自己的奏章拜谒許都的漢獻帝,并向朝廷進貢了若幹的寶貝和禮物。

就在孫策向漢獻帝俯首稱臣之時,孫策原來的老上司袁術卻利令智昏,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正式宣布僭越稱帝。孫策立即給袁術寫信,勸其不要輕舉妄動,已走火入魔的袁術哪裡肯聽,見此,孫策遂與袁術徹底絕交。

見孫策立場堅定,且始終在思想和行動上與朝廷保持着高度的一緻。同年,曹操派議郎王浦攜帶着“紅頭檔案”來到會稽,任命孫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并指令他與呂布、陳瑀等一起讨伐叛逆——袁術。

可是孫策覺得自己統領這麼多兵馬,占領這麼多地盤,騎都尉的職務有點過低,很想得到個将軍的封号。于是,他又派人帶着一批金銀财寶找到王浦,并向其透露了自己的意圖。王浦當然不傻,當即腦洞大開,臨時起意以皇帝的名義宣布孫策為明漢将軍。直到此時,孫策才算是有了正當而合法的營業執照。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或許隻是個傳說

孫策的願望得以實作,自然心情大好,革命熱情十分高漲。很快孫策即親自率兵奔往呂布、陳瑀處,欲合兵共讨袁術。可是當孫策率軍行至錢塘時,卻風雲突變。原來陳瑀早就對孫策的地盤觊觎良久,今見孫策率兵前來,後方空虛,便秘密派人渡江,攜帶着三十多個任命書送給丹楊、宣城、泾縣、陵陽等地的山賊和強人,并讓其作為内應,待孫策的部隊一開拔,立即攻取上述郡縣。孫策自然不是吃素的,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陰謀。孫策大怒,遂調整計劃,率兵直撲陳瑀處,并一舉俘獲其部下等共四千餘人。

挫敗陳瑀後,第二年(公元198年),孫策決定不靠天,不靠地,單挑袁術。他先是趕走袁術所委任的丹陽太守,平定宣城以東各地,之後又親自進擊陵陽、勇裡,回師吳郡。就在此時,周瑜和魯肅等人先後将袁術任命的烏紗帽抛入陰溝,相繼投奔了孫策。人多槍多地多的孫策卻沒有忘乎是以,仍表現出一副低姿态。當年,孫策又向漢廷貢獻了禮物,且規模是前次的兩倍。漢廷這次也頗夠意思,直接任命孫策為讨逆将軍,封吳侯。在封侯的同時,朝廷又指令孫策繼續征讨漢賊袁術。正當孫策準備與曹操等一起并力讨伐劉表和強弩之末的袁術時,突然傳來消息,袁術因病而亡。

袁術死後,其部下楊弘、張勳欲投奔孫策,不料卻被廬江太守劉勳截和。而袁術的堂弟袁胤、女婿黃猗等人,也懾于曹操的威力,不敢守衛壽春,擡着袁術的棺木,帶領袁術的家小和部曲男女,也投奔了劉勳。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或許隻是個傳說

孫策見劉勳屢屢截和,心中不快。恰在此時,周瑜不失時機地獻上了一計——以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勸說劉勳攻取上缭,在劉勳成行後,孫策再率軍偷襲劉勳的大學營皖城。此計果然奏效,就在劉勳率軍大馬金刀地攻擊上缭時,孫策一舉攻破了皖城。

公元199年,孫策又趁熱打鐵,率軍直接殺向了曾殺害自己的父親現屯兵于沙羨的黃祖。黃祖是劉表的屬下,見孫策來攻,劉表派侄兒劉虎帶領五千多人的長矛隊馳援。孫策抖擻精神,兵分兩路,一路攻擊黃祖,一路阻擊劉虎,結果兩路皆取得了勝利,黃祖隻身逃走,劉虎五千人的長矛隊全部被殲。不久後,孫策又挾此戰餘威,攻克了豫章,至此,江東全境皆為孫策蕩平。

孫策吞并了江東,龍盤虎踞。而此時的袁紹正割據河北,雄霸一方。一南一北對曹操形成了夾擊之勢。曹操權衡再三,決定采取一軟一硬的兩手——對袁紹以硬,對孫策以軟。為了拉攏孫策,曹操把弟弟的女兒許配給了孫策的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迎娶孫贲的女兒,同時還以皇家的名義征召孫策的弟弟孫權、孫翊到京城做官。

就在曹操忙于安撫孫策之時,袁紹急不可待地對曹操發起了攻擊,曹操被迫應戰,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就在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一帶打得不可開交,難分難解之際,孫策動開了心思,他覺得這是天賜良機。于是,便暗中準備,欲借機襲擊許都,迎取漢獻帝。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或許隻是個傳說

孫策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有大事,總是要帶上十幾名親信到山中打獵,并于放松之中對作戰方案進行反複地推敲。這次也不例外,在襲擊許都前,孫策又帶着十幾個心腹深入到了山中。在打獵時,孫策一馬當先,越跑越快,将十幾名親信遠遠地甩在後邊。就在孫策揚鞭策馬之時,突然從山溝中跳出三個大漢,孫策一驚,拉弓放箭,箭響人倒。餘下二人急忙回射,孫策當即面頰中箭。正在此時,孫策的十幾名親信拍馬趕到,見孫策中箭,遂一擁而上,将二人全部亂刀砍死。原來,這三人皆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為了給許貢報仇,早就在此隐身多時。

孫策的傷勢很重,一直昏迷不醒,擡回府中時,才慢慢地醒來,他攬鏡自照,見自己的面目全非,遂心情沉重地對其左右說道:“臉成了這個樣子,還怎麼能建功立業!”說完,當即将鏡子一丢,推幾怒吼,結果,創口迸裂,當夜即死,年僅26歲。

孫策從公元193年開始帶領四五百人闖蕩江湖,到公元200年,蕩平江東,拜将封侯,用時不到十年,年齡不過30。是時,東吳集團是當時幾大政治軍事集團中實力發展最快的一個,而且孫策也是魏、蜀、吳三國創業者中最年輕的一位。時人稱其為項羽,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則稱其為“小霸王”。無論是大霸王,還是小霸王,皆實至名歸。

假如孫策不死,三國或許隻是個傳說

如果說“向天再借五百年”是康熙的願望,而孫策的願望則是向天再借五年或十年,不用五年,再借一年甚至一個月十幾天,孫策定當取得更大的成就。正如上文所述,就在孫策的“革命”事業處于巅峰之時,曹操與袁紹正打得熱火朝天,曹操幾乎是傾巢而出,無暇顧及後方,而此時的孫策卻兵強馬壯,手下謀臣如雲,戰将如雨,如果此時的孫策,未遭人暗算,按原計劃帶兵乘虛而入,許都十有八九将會被孫策拿下,而漢獻帝也是囊中之物。拿下許都後,孫策也“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袁紹南北夾擊,曹操即便是有三頭六臂,也回天乏術,不用說稱王稱霸,小命能否保住也得兩說。果真如此,也就沒有了以後的曹魏。蜀漢能否存在?也需打個大大的問号——此時的劉備還是袁紹手下的臨時工。至于袁紹,也将會大機率地被孫策鏟除。如此一來,三國根本不可能存在——孫策将一統天下或與袁紹劃河而治。

晚清名臣張佩綸曾感歎道:“嗟乎!伯符(孫策)與公瑾(周瑜)實創江東,其意亦欲取荊州襲許都。使天老其才,以與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此言可謂不虛。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叢中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