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實|鄉情濃似血——沙嶺村走訪鄉親速寫

作者:消費文化

11月27日,沙嶺村“打造家庭教育文化第一村”的“紅色文化研讨會”及“紅色家風”講座活動結束後,與會上司和專家在村黨總支書記趙賢明同志和村婦聯主席蘇華同志的帶領下,到村民家走訪,不但看到了鄉親們對“家庭文化”進家庭後的學習熱情,更感受到沙嶺村鄉鄰間濃濃的鄉情。

在沙嶺村72歲老黨員闫福利家的裡屋門框上,有一枚鐵釘,是專門用來給鄰居家挂鑰匙的。原來,東西鄰居,前後院,有誰家人要出門,家裡需要鎖門時,都把自己家鑰匙送到闫福利這,托闫家保管。就等于把家交給闫福利一家照看。多年來,這已經是鄰裡們的一種習慣。

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嗎?在闫老眼裡,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小事,但也是他無比自豪的地方,他說,他最珍視的就是鄉親們對他的信任。多年來,沒差過事。

闫福利一家是兩代軍人家庭,三代黨員家庭,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是一個家風純正的家庭,多年來在鄉親中享有很高威望。

如今,住在高樓裡的對門都不知道姓啥的城裡人,多麼羨慕、渴望這種淳樸的親情啊!

我們走訪的時候,正有一串鑰匙挂在他家門框上,像閃閃發光的勳章!

陳實|鄉情濃似血——沙嶺村走訪鄉親速寫

房國東坐在闫福利老漢家裡的炕頭上談家常

還是在闫福利老漢的家裡,發現在炕頭上放一個作文格的筆記本,那上面條理清晰地抄寫着一段段的話,細一看,都是《心田留與子孫耕》這本書中的段子。這讓走訪的同志們都很驚訝,很感動。《心田留與子孫耕》這本書,是做為沙嶺村“打造家庭教育文化第一村”的“抓手”剛剛分發到村民家裡的,600多戶,每家一本,想不到兩位70多歲的老人,竟寫起了學習筆記。

細一了解,原來,闫福利老人的大兒子,家在城裡,頭兩年得了腦血栓,困在家裡,心情也不好。闫福利和71歲的老伴孟繁靜得到《心田留與子孫耕》這本書後,讀後感到非常好,認為書裡的一些生活理念對開導兒子有幫助,就想讓兒子看《心田留與子孫耕》這本書,可又怕書中的字小,書的内容多,兒子看不友善。便萌生自己抄寫,把關鍵的段落寫下了再送給兒子看······

翻看着孟繁靜老人那一篇篇筆記,看到書裡劃出的一道道标注重點的橫線,一個母親對兒子的彌天大愛、殷殷希望,令在場的同志無不感慨唏噓,敬佩之至!

陳實|鄉情濃似血——沙嶺村走訪鄉親速寫

71歲的母親孟繁靜為兒子抄的筆記

沙嶺村60歲的趙繼品老漢,腿有殘疾,多年前又失去老伴,晚年的生活怎麼過?盡管兒子很孝順,也一度讓他擔憂。

但是趙繼品的勤勞、善良、寬厚,特别是一手好廚藝,為鄉親們所稱道。六年前,同村的單繼珍喪偶,經鄉鄰撮合,兩人都認可彼此的人品,雙方兒女也很贊成,就高高興興走到一起,成了“半路夫妻”。

當我們走進趙繼品家中,得知他們是“半路夫妻”時,連呼“不像!不像!”看那舉止、眼神,彼此的親密勁兒,真比原配還和諧。

我們好奇地探問究竟。趙繼品老漢感慨地說:我們開始走到一起時,也顧慮重重,有多少半路夫妻,開始關系都還可以,一旦老了,或哪一方有病,涉及錢财問題,雙方兒女,就會互相攀比,甚至鬧出沖突。可是,我前年得了心梗,放了三個支架,雙方兒女在病床前圍前圍後的照顧,特别是老伴繼珍的兒子搶着花了五、六萬元錢,跟自己的兒子一樣親。你說,我們這老兩口子,若不好好互相扶持,都對不起兒女——這不,我們老兩口多少天都不開夥了,頓頓到兒子家吃……

有這樣有孝心的兒女,是老人晚年的福分啊!

怕耽誤兩個老人去兒子家吃飯,我們告别。老人一再約我們,有時間一定到家品品他的廚藝。

陳實|鄉情濃似血——沙嶺村走訪鄉親速寫

作者跟趙繼品夫婦交談

走訪時,在一個院落旁的小路上,遇到63歲的趙慶豐老漢,他說,9月份沙嶺村第一次做“家庭教育講座”時,他就在現場聽了,挺受教育。他認識我們。在我們的邀請下,一起走進闫福利老漢的家中。

經闫福利老漢介紹,我們才知道,趙慶豐老漢20多天前老伴病逝。由于兩個人感情非常好,老伴的離去,趙慶豐一直處于悲痛之中。20多天來,女兒一直不上班,陪伴在他身邊。鄉鄰們看在眼裡,怕他由于過度傷感熬壞了身闆,就每天都有五六個鄉親,特别是晚上,主動到他家陪他唠嗑解悶。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在一起不是打麻将、玩撲克消遣,而是聽趙慶豐老漢讀《心田留與子孫耕》這部書,不僅僅是分散趙慶豐的注意力,更是想用書裡的理念排解他心理的惆怅。

趙慶豐說起和老伴的感情,說到女兒、鄉鄰對他的關心,熱淚盈眶。

說到《心田留與子孫耕》給他的寬慰,又破涕為笑……

陳實|鄉情濃似血——沙嶺村走訪鄉親速寫

鄉親們在陪着趙慶豐老漢讀書

沙嶺村,每一個純樸的院落中,都有感人的故事。

走到天黑,我們幹脆就住在沙嶺村,睡到村民熱乎乎的炕頭上。

夜深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沙嶺村啊!你是一塊道德的淨土,殷殷的鄉情濃似血,滋潤着這裡每一個人的心靈……(陳實)

陳實|鄉情濃似血——沙嶺村走訪鄉親速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