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源、SOPA、google、microsoft、apple、免費、收費、盜版、版權

 今天在群中說到開源的事情,張媛和捺捺積極鼓動我寫一個找抽型的文章,現在的女人啊,都絕對不懷好意(讓你們都木有男朋友)。單純的一邊倒的找抽是鳳姐,我是希望可以讓大家有一個争論自己看法的引子,同時符合xxxx的媒體屬性,可以上首頁(虛榮心害人啊)。

先聲明一個最最基本的原則,本人喜歡開源項目,開發工作中在開源中得益很多。最典型的收益就是jQuery。那是真的好用,和其他相關的jQuery的元件可以簡化和提高我很多工作效率,對開源者心存感激。題目中包含了開源那是因為很多人把開源作為一個和傳統商業模式完全對立的态度而支援而反對,其實我感覺開源和大家寫技術部落格、論壇回答一樣,都是對技術細節上具體的貢獻,不應該和商業模式太有關聯。建立在開源事業上成功和失敗的企業案例都不是我今天要讨論的主題,我今天想說的是關于内容供應商。

一般來講,我将和網際網路有關的企業分為兩個大類

内容供應商:夢工廠代表的好萊塢電影、唱片業、雜志業,apple、oracle、adobe為代表的軟體産品業含遊戲開發者

内容傳播商:以google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内容分享行業,比如 facebook、sina、163、qq等,哦,還有CSDN

好,站隊完畢,等等,标題中還有microsoft,恩,microsoft最近很猶豫,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容供應商隊伍呢,還是内容傳播商隊伍。

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下在SOPA中microsoft的立場,很多人本來期望microsoft站在支援《禁止網絡盜版法案》的,但是最終microsoft反對SOPA,很多人驚訝不解,其實SOPA是兩個營運生存者的立場。隻要看看商業模式就明白各自的立場了。

做内容的隊伍中站滿了苦力們,他們要寫劇本,搭場景,寫歌詞,訓練歌手演員,聘用記者,審稿,支付作者版稅,請程式員,做需求,寫代碼。。。。

做傳播的隊伍中站滿了大款,他們IPO,他們買很多很多伺服器,他們嘲笑華爾街、他們請程式員,做需求,寫代碼。。。。

看來程式員是混的不錯,什麼隊伍都可以混。

但是從産業來講,我一直擔心的也是今天的主話題,對内容供應商我們要保護他們的權益嗎?在中國,盜版有理是一個雖然不公開但得到支援的一個很基本的理念。由于程式員在兩個不同的隊伍中都有,是以程式員對版權的保護态度不同也是可以了解和認同的。做内容的希望自己的辛苦是得到貨币補償的,做傳播的希望廉價免費的内容越多越好。

雖然我不是很确定,但是感覺上google鼓吹(不褒義不貶義)的是自由分享,内容免費。其他的網際網路企業也同樣這個概念。但問題是在這樣可以高速分享的管道上,就算google主張給内容供應商進行一定的收益分享,但實際上内容供應商能得到的現金化機會還是很小。我們可以在網上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書籍、電影、軟體、唱片什麼的,這些和業餘的寫blog和在論壇上回答不同,寫blog、問答什麼的,都隻要碎片時間就可以完成,但電影、資料、産品、軟體是需要全日制投入的,如果沒有回報,内容供應商就會破産。

我相信網際網路企業也明白這個罪淺顯的道理,在基本邏輯和法律上來将,網際網路企業不能說我們要求内容供應商免費,我們支援盜版,但是實際操作上網際網路企業通過個人分享上傳的方式繞過了盜版的譴責。這也就是SOPA法案争論的焦點。

有10多年了吧,google戰無不勝的軟體免費論讓很多傳統軟體供應商或獨立軟體供應商不知所措。社會至少是中國彌漫這一股氣氛,軟體免費、不值錢、商業模式不考慮、吸引眼球就是cool。但是現在這個神話理論的基礎開始動搖了。電商首先就是免費、低價、吸引眼球的第一波倒黴蛋。沒有盈利的企業是沒有存在價值的,沒有盈利觀念的行業,是沒有存在價值的。團購也快了。

apple證明了,合理的交換模式讓供應商和消費者都能得到好處,microsoft看到了apple的成功,估計會明白一點,不會再去一味的模仿google的免費模式了。生産和消費本來就應該是互相的,隻有一方得利的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企業可以将其産品免費,作者可以放棄版權,但是我們沒有權利要求企業免費和作者放棄版權。如果企業堅持要收費,我們可以不去購買他的産品,但我們不應該盜版,這個是我們最基本的理念。

如果堅持盜版的人,那你也不要說什麼開源了,你沒有資格讨論開源。還是回家洗洗睡吧。

最後做出一個補充,如果目前網際網路的營運模式不變(傳播商靠對内容商的不正當擷取為生存依賴),那麼不久的将來我們就會看到内容商死亡,傳播商開始被迫自己做内容,然後做内容的供應商和堅持的傳播商對立,如此循環。

google現在大力支援社交網的想法就是把人人都當做内容供應商,但我之前已經說了,實作專業的内容需要專業的人員知識和時間,靠人人都是内容供應商恐怕還是一個遙遠的夢

盛大的文學電子書,視訊網站的版權購買應該是網際網路的大哥們開始有所感覺了吧

本文轉自shyleoking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yleoking/86398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