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載“拿什麼來拯救你,中國的教育?”

近日,一則有關四川南充聯考考生張非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

人稱“考霸”的張非, 2003 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但因沉迷網絡遊戲,所修學分不夠被令退學。 2005 年,張非再次聯考,以 703 分的好成績并列南充市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錄取,卻再次因同樣原因退學。 2007 年,張非考出 677 分的好成績,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又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錄取。

喜呼?憂呼?

聯考,這個在中國被多少人看成是生死鬼門關的惡魔,叫人提心吊膽,寝食不安,可是這個張非卻有如“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風度,連清華北大都被其玩弄與股掌之間。不過,張非畢竟玩不過北大清華。

我敢肯定,能如此潇灑地在中國頂尖學府三進二出的人,一定不是個庸才,但是這樣的一個天才今後能否成才?我卻沒有把握,因為中國的教育體制沒有讓這樣的天才施展才幹的餘地。

看看記者對張非的采訪就明白了:

記者:為什麼會那麼沉迷網絡?

張非:因為我上大學後沒有目标,自制力又很差,對社會對家庭對他人沒有責任心,與同學又缺乏交流。

記者:沒有目标?

張非:是的,上高中是為了考大學。考上大學了,卻不知道為什麼而讀書,失去了方向。

(我們的中學,培養的隻是能對付聯考的機器,個人的興趣愛好是什麼?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人生的目标是什麼?學生考上了大學,人生也就到頭了。)

記者:這次重新回校,有什麼打算?

張非:跟其他同學一樣,完成學業。暫時不會上網了,決不再玩遊戲了。

(跟其他同學一樣?不上網,不玩遊戲就是好事嗎?一個天才落到和其他人一樣的地步,難怪中國人離諾貝爾獎那麼遙遠!)

記者:有什麼目标?

張非:第一目标就是能順利完成學業。已經失敗過一次了,現在要用具體行動來證明。以後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紮穩腳跟,先自立再說。

記者:有沒有什麼具體計劃?

張非:第一步隻能是順利修完學業,其他的進到學校再說。會天天起早貪黑地看書,努力學習,不再玩遊戲了。

(是該醒悟了,這麼大的人, 早就該學會自立,樹立起正确的人生觀了。 起早貪黑看書?怕是又多了一個死讀書的呆子,少了一個能特立獨行的天才!)

中國的基礎教育再也不要以升學率做為唯一目标了!青少年固然要學習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以及做人的基本道德觀和人生觀。

張非以前在嶽池一中的班主任陳技池老師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張非學習成績很好,人特别聰明。但他的組織紀律觀念不強,有點我行我素。“張非考上北大後,我專門給他做過工作,叫他改正我行我素的習慣,不然早晚要被北大退回來。結果不幸被我言中。”陳老師還希望大家幫助張非,讓他看看心理醫生。

嗚呼!中國的教育就是要把一個個具有個性,能“我行我素”的人,糟蹋成唯唯諾諾,人雲亦雲,毫無思想的機器!該去看心理醫生的絕不是張非!

中國的社會也不要隻關注什麼聯考狀元,學習尖子,聽聽張非母親祝女士的話吧:“大家隻關注我兒子智商高,考分高,其它的很少關注。不會與人相處,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幾乎為零。”

對一個智商奇高而情商為零的孩子如何實施教育,清華北大大學堂堂名校難道不懂什麼是因材施教?你們能不能放下臭架子,為天才學生設計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迷戀網絡沒有那麼罪惡,難道讓上了網瘾的孩子退學就是唯一的出路嗎?    

張非喜歡遊戲,讓他去 開發遊戲,喜歡當黑客,讓他去負責網絡安全,喜歡聊天,讓他去管理聊天室,讓他程式設計,讓他開發軟體,讓他當網管……北大清華難道沒有這些“小兒科”?

當年錢鐘書先生沉迷于文學,其他學科并不理想,但是清華包容了他,中國多了一個學貫中西的大作家。現代教育發展到了今天,北大清華還能容不下一個沉迷網絡的天才青年嗎?

誰能保證這些張非,李非,王非們不會是下一個比爾· 蓋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