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仇雖得報,伍子胥最終卻步步君子不敵小人而被迫身死

作者:大吉V大栗

申包胥也是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不愧為子胥的朋友。從他身上可以看出古代臣子的忠君觀念是多麼強烈。他連友情都可以不顧,專與子胥對着幹,也算是有他的原則。吳軍攻入郢都以後,他便跑到秦國去求援。他對秦哀公說:“吳國就像大野豬、大長蛇。他們要把鄰國一個一個吞滅。我們國家遭了秧,你們也将不得安甯。請出兵幫助我們吧,如果我們得到保護,一定會世世代代作牛作馬來服侍你們。”

大仇雖得報,伍子胥最終卻步步君子不敵小人而被迫身死

秦哀公才不稀罕他們楚國人來服侍,便不答應救助。申包胥竟使出了女人慣用的武器一一眼淚,而且是七天七夜持續不斷地流。如果孟姜女真能哭倒長城,那他也能把秦庭給哭塌了。秦哀公是個男人,哪裡受得了這個?而且他也是做君王的人,想到一個臣子能夠為了自己的國家,盡忠至此,實屬難得。此種精神應該受到保護。終于派出了五百輛戰車,協助楚國人民反抗吳軍。楚民受到了鼓舞,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有懷舊、念祖、愛國、忠君的傳統。團結起來就是一條龍。吳王阖闾也怕了,緻使有一天晚上他換了5個住處,以躲避楚人的殺害。吳軍一下子由主動進攻轉為了被動防守。最後,不得已全軍撒回了吳國。

勝敗乃兵家常事。過了兩年,吳國又把楚國給打敗了,而且用的是伍子胥和孫武的計謀。接下來,越國成了他們的主攻對象。

對越國的戰争可謂蓄謀已久,阖闾親帥大軍攻打越國,越王勾踐也不示弱。當時,這南方的兩大主力在戰場上展開了激烈的厮殺,打的難解難分。最終,越軍在姑蘇擊敗了來犯的吳軍,還射中了阖闾的腳趾頭。後來這個小傷口發起炎來,竟然要了阖闾的性命。這可不是駭人聽聞,那時的醫療技術決不能與現在相提并論。

阖闾死後,其子夫差繼承了王位。頭兒換了,底下的人馬也随着變動。孫武離開了,夫差便重用伯嚭,讓他負責操練軍隊,以報殺父之仇,伯嚭從此橫了起來,遇見伍子胥,不再需要像阖廬在世時那樣,還要假裝交好。他已經不怕撕破臉,和子胥鬧翻了。

對于子胥來說,楚國已經覆滅了,他幾乎把吳國當成了自己的家。這輩子被人說成是叛徒,也想當那麼一回死心塌地的忠臣。在吳國與越國較量的時候,他沒少出主意。而且夫差要是聽了他的,一定能夠取勝。可是,伯嚭這個小人從中作梗,他受了越國的賄賂,便為越國說好話,百般迷惑夫差。子胥很氣憤,每每勸谏,卻得不到重視。

大仇雖得報,伍子胥最終卻步步君子不敵小人而被迫身死

伯嚭更加得意,在夫差面前說起子胥的壞話來。夫差念及子胥是跨時代的功臣,并不想真正為難他,隻是對他疏遠了起來。子胥覺得繼續呆在吳國,毫無希望。便把兒子交給了齊國的鮑牧。伯嚭知道了,便以為抓住了子胥的小辮子,興沖沖地跑到夫差面前告狀。夫差大怒,也不進一步調查,便派使臣把屬镂寶劍賜給伍子胥,說:“你用這把寶劍自殺吧。”

面對吳王的這種“賞賜”,伍子胥已經絕望透頂,進而覺得這一切實在太可笑。他仰天長歎:“唉,真正對吳國不利的是伯嚭,你卻來殺害我。我當初輔佐你父親攻打天下,稱霸一方。後來又協助你登上王位。你要分一半的國土給我,我都不要。我還圖你什麼?我把兒子交給齊國,不過是看到你快要亡國了。一個父親想要保護兒子,難道不行嗎?”

夫差惱羞成怒,命他不要再廢話,趕緊自行了斷。說實在的,子胥也并不貪生,而且還十分剛烈。索性再氣一氣夫差,便說:“等我死後,會有人把我的眼珠挖出來挂在都城的東門樓上。我就是要用它來看看吳國是怎樣滅亡的!”吳王聽後大怒,等子胥自刎而死之後,便命人把他的屍體用袋子裝起來,丢到江裡面去了。

大仇雖得報,伍子胥最終卻步步君子不敵小人而被迫身死

失去了子胥的夫差,很快嘗到了苦頭。由于伯嚭這個小人,把整個吳國朝綱的風氣都帶壞了。夫差身邊充盈着阿谀奉承之人,越國瞅準機會一舉攻下吳國。夫差死到臨頭才翻然悔悟,自覺沒有顔面去見伍子胥,便拿了一塊手帕遮住臉,然後自殺。

伯嚭也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勾踐雖利用過他,但還是覺得無德之人很不靠譜,便把他給殺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