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作者:照相老漢

元大都城始建于1267年,1276年建成。

元大都城最北部在明朝初年北城牆南移時,被隔在城外,至今仍可見高十多米的城牆遺迹,俗稱“土城”。

1988年北京市政府準許建園,命名為“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分為海澱段(4.2公裡)、朝陽段(4.8公裡),如今這裡已成為京城百姓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李岩2021年11月25日晨,手機攝于公園朝陽段大都鼎盛、水街華燈、龍澤魚躍景區。

攝影師李岩,長期關注北京傳統曆史文化題材和都市百姓生活題材的拍攝,特别是近年來拍攝了大量的關于胡同裡的百姓日常生活的攝影作品,記錄了當下生活在北京的普通人家的生活狀态。

他曾經長期關注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勞動者的生存狀态,拍攝了進城務工群體的生存與生活,他的鏡頭帶給觀者的是思考,是關注。

(以下攝影作品敬請橫屏觀看)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攝影:李岩

一勺攝影工作室出品

關于元大都遺址公園的資料:(來自網絡)

忽必烈建立元朝,在他執政三年即1266年時,決定在中都城東北重建新城,1267年開始建造。以瓊華島(今北海)為中心興建宮城、皇城、壇廟等。

到忽必烈執政第九年的元至正九年(1272年)命名為大都,二十一年(1284年)全部建成 ,這段城垣至少已經有730多歲了。

古城晨曲——李岩攝影作品

這是一張元大都城的示意圖,元代大都城呈東西長、南北短的矩形布局,東西城牆長7400米,南北城牆長6650米,共辟十一門,南、東、西三面各有三門,北面二門。

肅清門就是西面三門中的最北邊的那座城門,現在的北太平莊街道就在圖上所标的肅清門周邊。圖上所标的肅清門與光熙門之間的那條路,基本上與現在的學院南路相吻合。

在洪武元年(1368年),明軍攻下元大都後,立即将北城牆向南收入約3公裡,在現在的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西直門一線重築了北城牆。

由此一來,西直門至東直門一線往北的地域都被遺棄在城外,原來的城牆也逐漸荒廢,成了斷斷續續的高達十餘米的土城牆,因而被稱作“土城”。

儲存下來的“土城”從明光橋開始,向北延伸而去的,到了學知橋那兒拐向了東,直到朝陽區的芍藥居附近。而從明光橋到學知橋這一段被稱作“西土城”,學知橋向東到芍藥居那一段被叫作“北土城”。

整個“土城”在1957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機關。1988年3月1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準許建園,并命名為“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2006年5月25日,“元大都城牆遺址”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