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行家》金融和種族的原罪

作者:科技新發現
《銀行家》金融和種族的原罪

日前上映的美國劇情片《銀行家》,是根據兩位美國非裔商人的真實故事改編。上世紀50年代,美國種族歧視嚴重,兩位非裔商人雇傭白人為其工作,依靠獨到的眼光、日益提高的認知水準和兢兢業業的态度,逐漸成為非常成功的地産商人。但全世界的地産都不是單純的建築産品,而是一種金融産品,況且,兩位主人公還是非裔黑人,更容易碰觸到社會的核心神經。事實上,影片《銀行家》也是按照如此邏輯,逐漸推動劇情的。顯然,結局大機率就是黑人、白人摒棄隔閡,互相了解之類的,難免俗套,但立志于替美國社會發聲,彌合不同種族之間罅隙的劇情片導演們,還是在影片中刻畫出美國頗具諷刺意味的群像,一些細節非常得贊,值得去電影院觀看。

《銀行家》應該是衆多美國種族電影中的佼佼者,除了揭示出社會的不公和偏見,還把主人公置身于金融、地産領域,通過他們的奮鬥曆程,傳播出大量金融學知識,旨在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了解金融領域的底層邏輯。顯然,如此呈現方式需要導演和制作團隊對金融要有足夠的了解。好在,從上映的成片來看,描寫金融的篇幅恰到好處,成為種族主題之外非常強有力的支撐點。

《銀行家》金融和種族的原罪

殺貧濟富,金融裡的罪與罰

影片的故事圍繞兩樁交易展開,一樁是收購Banker Building,另一樁是收購主人公家鄉的兩家銀行。顯然,這有可能是導演刻意為之,旨在表現金融領域的人性伎倆、雲波詭異和業内的罪與罰。畢竟,無論是銀行,還是十四層樓高的Banker Building都貼着大寫的金融标簽:銀行自然不用贅述,他們基本的商業邏輯就是低收高貸,而地産Building本身也早已超越建築範疇,腳下的土地變成了“普通人财富流向富人口袋”的合法通道,比之封建時期的橫征暴斂、苛捐雜稅要高明太多。基于如此特征,金融和地産隻能是特定圈層的遊戲,正如小伯納德父親所言:孩子,我們不能用白人的方式賺錢。

什麼是白人的賺錢方式?金融、股票說到底不是依靠經營管理、技術知識來賺錢,而是靠投機性操作。當散戶的錢聚攏起來,會有一隻巨大的鏟子,直接把錢抄走。當然,也不會全部抄走,還要留下10%給到其中的“幸運者”,用他們來吸引新一批的韭菜。這也是為什麼普通人總會覺得有一雙眼睛,隻盯着自己的錢。總之,權力的傲慢、人性的龌龊于金融領域展現得非常明顯。

導演之是以鐘愛金融故事,一方面是金融更能展現美國種族之間的沖突;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制作團隊之于金融知識的偏愛。可以看到,影片中有大量的金融知識,依托于強有力的刻畫手法和影視表現力,觀衆會自然地感受到:金融雖然有罪,但非常迷人:主人公從數學開始,體驗公式之美;緊接着借助伯納德之口,向觀衆傳授大樓的估值方法,涉及資本率 Captilization Rate、投資回收期ROI、樓層稼動率OEE等金融概念,幹貨滿滿。

除了基礎的概念,《銀行家》又用一場精彩絕倫的對手戲,告訴全世界:金融和人性有着勾連不清的關系。事實上,即便單純地從電影藝術角度講,Banker Building的交易畫面也堪稱經典:有生意場上的交鋒,針尖對麥芒,夾雜着暗地裡的小心思、小伎倆,拍案叫絕;觀衆也會恍然明白,每一次成功交易的背後,都是大量的努力,需要擷取充分的資訊,包括準确的租金、空置率以及預測談判桌上可能出現的較量。當然,交易的本質是互相信任,是要找到一條“雙赢”的路。反之,建立在資訊欺瞞、暗箱操作上的商業,不會長久。

《銀行家》金融和種族的原罪

種族隔閡,為啥不能人人平等?

在美國的民間熱議中,熱度排在第二的話題應該是金融,而霸占首位的勢必是關于種族間的讨論。事實上,這兩個話題在美國從來不缺熱度,尤其是他們的種族沖突,五十年來從未消弭,或者說:這個事兒,隻能控制,不能消弭。如前文所述,影片開始父親就勸誡小伯納德:我們不能用白人的方式賺錢。如此簡單的對白,卻能非常準确地戳中黑人世界的痛點。

事實上,人類文明所衍生出的罪惡之一,就是用學曆、地域、出身、容貌、膚色把生命分成三六九等。正因為有大量的價值觀灌輸,讓本來平等的“生物體”桎梏于特定的圈層。作為美國非洲血統的黑人,伯納德父親從骨子裡就認定自己不能突破種族框線,如此心态就是文明原罪非常直接的展現。

其實,不止于美國,全世界的人類都掙紮于“圈層”中無法自拔:歐洲有王室血統,縱然未直接參與國家管理,也有與生俱來的尊貴氣質;印度有種姓制度,姓氏越長,地位就越低,印度白人社會地位要高于印度黑人,而且後者向上努力的通道非常狹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也充斥着鮮明的等級制度,比如明朝朱姓人員,可以不用工作,白領工資;清朝的八旗子弟,視商人、農民為低等人員,自己卻種着“鐵杆莊稼”,以至于,當王朝衰落、經濟無力支撐其奢華時,他們都會活活餓死。可見,種族之間的隔閡,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原罪。

美國的種族問題給電影創作提供了足夠的素材,也不乏經典作品,包括《月光男孩》和《綠皮書》等等。《銀行家》要達到經典作品之列,可能會有一些難度,但其所涉及的金融、種族等問題,已保證其至少有中規中矩的表現。當然,我們也更希望,這類影片能幫助普通人,更深刻地了解金融和種族問題,慢慢地把人類社會拉向一個更健康、更科學的狀态中。(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