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網絡參考模型與資料封裝與解封裝概論

@[TOC]

分層思想把節點間複雜的問題分成若幹個相對簡單的問題,逐一解決每個問題對應的每一層,每一層實作一定的功能,互相協作即可實作複雜任務,分層思想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清晰化。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在1984年頒布了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OSI是一個開放式體系結構,它将網絡分為7層: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資料鍊路層、實體層。

計算機網絡參考模型與資料封裝與解封裝概論

1.應用層:應用層是網絡服務與最終使用者的一個接口

```html/xml

人機互動視窗,把人的語言輸入到計算機中

3.會話層:建立,管理,終止會話

4.傳輸層:定義傳輸資料的協定端口号,以及進行流控和差錯校驗

将上層應用資料分片并加上端口号封裝成資料段,或通過對封包頭中的端口

識别,實作網絡中不同主機上的使用者程序之間的資料通信

6.資料鍊路層:進行邏輯連接配接、硬體位址尋址、差錯校驗等功能

将上層資料加上源和目的方的實體(MAC)位址封裝成資料幀,MAC位址是用來

辨別網卡的實體位址,建立資料鍊路;當發現資料錯誤時,可以重傳資料幀

點對點的通信→可以看作主機到主機之間的通訊

(網絡層以下的通訊為點對點通訊)

TCP/IP是傳輸控制協定/網絡網際網路協定的簡稱。早期TCP/IP模型是分為四層,應用層、傳輸層、網際網路層、網絡接口層。後來借鑒OSI七層參考模型,有劃分網絡接口層劃分為資料鍊路層和實體層。

計算機網絡參考模型與資料封裝與解封裝概論

應用層

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傳輸層

TCP IP

網絡層

IP ICMP IGMP RARP ARP

資料鍊路層及實體層

IEEE 802.3(有線) IEEE802.11(無線)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為軟體應用

1.傳輸層将應用資料加上TCP(加入端口号) 封裝成 資料段

2.網絡層将資料段加上IP(源和目的IP) 封裝成 資料包

3.資料鍊路層将資料包加上MAC(源和目的MAC) 封裝成 資料幀

4.實體層将資料幀轉換成比特流進行轉換成電信号在網絡中傳輸

計算機網絡參考模型與資料封裝與解封裝概論

解封裝其實就是封裝過程的逆向:在實體層,首先将比特流裝換成資料幀,資料鍊路層将檢視目标MAC位址,判斷是否與自己的MAC位址吻合,位址吻合則拆除資料的MAC頭部,并将剩下的資料傳輸上到網絡層,網絡層核實目标IP,IP吻合則拆除資料的IP頭部,并将剩下的資料傳輸上到傳輸層,傳輸層根據TCP判斷資料段送往哪個應用程式,應用層還原發送者的最原始資訊

計算機網絡參考模型與資料封裝與解封裝概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