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基礎

一、雲計算産生背景。

1.雲計算驅動力:

(1)技術驅動:傳統的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信技術)技術向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技術)轉型,促進ICT技術融合,推動IT架構的更新。1988年,提出網絡就是計算機的概念提出,雲計算的标準迅速發展。

(2)需求的驅動:随着網絡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海量資訊産生。給現階段裝置帶來巨大的壓力,也帶來更高的成本。而雲計算技術可以将所有技術組合起來,降低成本。

(3)商業模式轉變:企業層面,一些先行者已經開展雲計算的營運。使用者層面,為了減少開支,開始接受雲計算

2.資料較過去三年增長50倍,各種計算終端裝置産生海量的資訊促進計算的變革。

    IT的複雜度:

    (1)傳統資料中心資源分散,使用率低,隻有30%;

    (2)平均業務故障恢複時間長,需要100分鐘;

    (3)傳統資料中心IT裝置需要多種運維工具,不同的工具也不同,大大增加了企業的人力和物力;

    (4)維護工程師大部分需要手工配置設定資源;

      現階段的計算服務,大資料的計算能力差,不能有效提升商業嗅覺;

3.雲計算概念:

(1)商業角度:雲計算=資訊電廠。從各人單獨發電使用到電廠集中發電,大家按需付費使用。計算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流通。從購買硬體産品到購買服務轉變。

        1# 計算和存儲從區域網路向網際網路遷移;

        2# 軟體從終端向雲端遷移;

        3# 軟體和硬體解耦,實作硬體共享。

(2)技術角度:雲計算=計算/存儲的網絡。狹義:     廣義:按需易擴充;

4.雲計算部署模式

(1)私有雲:雲計算設施為某個私有組織私有,而且隻為該組織營運。

(2)公有雲:營運商營運着雲計算基礎設施,并且為公衆或者企業提供服務。

(3)混合雲:私有雲和公有雲通過企業防火牆隔離,保證網絡資訊的安全

5.雲計算的應用模式

(1)基礎設施服務:虛拟機的租用,雲盤等。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2)系統平台服務:面向專業開發者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3)軟體服務:面向終端使用者,使用者無需購買,隻需要租用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