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演義》之暗線千裡,陳宮算計呂布的背後隐藏了什麼?

作者:娴清有話說

作者:娴清

讀了《三國演義》發現,有一個人物,比較難以琢磨。他曾痛斥曹操,另投他方,似為忠義之士。那就是讓曹操留下名言“甯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陳宮。

陳宮離開曹操之後,曾在呂布帳下為幕僚,呂布數次沒有采納他的谏議,但文中并無怨意。哪怕最終曹操打敗呂布,陳宮被曹操捉了,赴死之際,他對呂布的評價仍然是“雖勇而無謀”,并不陰險卑鄙,當然更不像他罵曹操那般是“狼心狗行之徒”。看上去,陳宮是良臣,對呂布忠心耿耿,但是《三國演義》裡又有一個小小情節非常沖突,甚至讓人覺得陳宮是在算計呂布。

當時,呂布向袁術求助,希望其出兵,共同對敵曹操,袁術的謀士就出主意,讓袁術之子娶呂布之女,兩家和親。這本不是好事,呂布之女若嫁過去,必然成為袁術的人質,再不出兵相助,則可将呂布當槍使,對抗其他勢力。陳宮明明知道是這樣的陰謀,卻主動去說服呂布,讓他早日嫁女給袁術。

呂布覺得這婚嫁之事應當準備,極為倉促,陳宮主動巧言利害,請呂布不依諸侯、士大夫之禮,而是立即盡快讓呂布将女兒送到袁術之處,以防意外。這分明是要害呂布于無形啊,這明顯是脫離了整個人物内心的走向,陳宮是忠義之人,又忠于呂布,何以忽然會算計呂布呢?

曆史上的陳宮并非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就另投明主,“捉放曹”這件事也與陳宮沒有關系。其實,陳宮依附呂布,并不是完全忠誠的,是有利益考量的無奈之舉。他是兖州士族的人,迎曹操取兖州,是為了士族的利益,也是因為黃巾之亂,必要有曹操這樣的人來掌領州事。他是有号召力的,是以方能以外交之手段讓曹操取了兖州。

但是,曹操殺了邊讓一家的事,讓陳宮非常震驚。邊讓素有才名,也是兖州人士,雖然此人數次藐視曹操,但曹操能夠殺士人,就說明曹操并不會記得擁立之功,對名士并不會很重視。于是陳宮就助呂布取得兖州。誰知曹操用兵厲害,又将呂布打敗。

陳宮知道呂布并非是能夠統帥一方的人物,他必須要留有餘地,而當時曹操這邊已經是他的死敵,而袁紹又與曹操結盟。雖然呂布與袁術也不和,但是袁術與曹操是連戰連敗,是以,他必須要找一個機會與袁術聯合起來。

根據史料記載,建安元年六月,呂布部将郝萌反布,乘夜攻之,被高順、曹性所殺。事後曹性向呂布揭發,郝萌系受袁術策動,而“陳宮同謀”。當時,“宮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覺之。”呂布雖沒有重罰陳宮,卻也不再信任他。

是以,《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雖然站在弘揚“忠義”的立場上,他要拔高陳宮的形象,但是情節處理上,以暗線的手法,隐藏了陳宮與呂布之間的沖突。再者,“疏不間親”,呂布也不會再用陳宮之謀,方會殒命。小說隐藏内情,曹操與陳宮之間的利益關系就省略了。

凡順勢而為者勝,逆勢而行者敗,是以陳宮未必那般大節重義,呂布也并非自私妄斷,而曹操更非多疑謹慎,情緒失控也是常事。這樣來看,他們才更為真實可信,更有意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