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演义》之暗线千里,陈宫算计吕布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作者:娴清有话说

作者:娴清

读了《三国演义》发现,有一个人物,比较难以琢磨。他曾痛斥曹操,另投他方,似为忠义之士。那就是让曹操留下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陈宫。

陈宫离开曹操之后,曾在吕布帐下为幕僚,吕布数次没有采纳他的谏议,但文中并无怨意。哪怕最终曹操打败吕布,陈宫被曹操捉了,赴死之际,他对吕布的评价仍然是“虽勇而无谋”,并不阴险卑鄙,当然更不像他骂曹操那般是“狼心狗行之徒”。看上去,陈宫是良臣,对吕布忠心耿耿,但是《三国演义》里又有一个小小情节非常矛盾,甚至让人觉得陈宫是在算计吕布。

当时,吕布向袁术求助,希望其出兵,共同对敌曹操,袁术的谋士就出主意,让袁术之子娶吕布之女,两家和亲。这本不是好事,吕布之女若嫁过去,必然成为袁术的人质,再不出兵相助,则可将吕布当枪使,对抗其他势力。陈宫明明知道是这样的阴谋,却主动去说服吕布,让他早日嫁女给袁术。

吕布觉得这婚嫁之事应当准备,极为仓促,陈宫主动巧言利害,请吕布不依诸侯、士大夫之礼,而是立即尽快让吕布将女儿送到袁术之处,以防意外。这分明是要害吕布于无形啊,这明显是脱离了整个人物内心的走向,陈宫是忠义之人,又忠于吕布,何以忽然会算计吕布呢?

历史上的陈宫并非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就另投明主,“捉放曹”这件事也与陈宫没有关系。其实,陈宫依附吕布,并不是完全忠诚的,是有利益考量的无奈之举。他是兖州士族的人,迎曹操取兖州,是为了士族的利益,也是因为黄巾之乱,必要有曹操这样的人来掌领州事。他是有号召力的,所以方能以外交之手段让曹操取了兖州。

但是,曹操杀了边让一家的事,让陈宫非常震惊。边让素有才名,也是兖州人士,虽然此人数次藐视曹操,但曹操能够杀士人,就说明曹操并不会记得拥立之功,对名士并不会很重视。于是陈宫就助吕布取得兖州。谁知曹操用兵厉害,又将吕布打败。

陈宫知道吕布并非是能够统帅一方的人物,他必须要留有余地,而当时曹操这边已经是他的死敌,而袁绍又与曹操结盟。虽然吕布与袁术也不和,但是袁术与曹操是连战连败,因此,他必须要找一个机会与袁术联合起来。

根据史料记载,建安元年六月,吕布部将郝萌反布,乘夜攻之,被高顺、曹性所杀。事后曹性向吕布揭发,郝萌系受袁术策动,而“陈宫同谋”。当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吕布虽没有重罚陈宫,却也不再信任他。

因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虽然站在弘扬“忠义”的立场上,他要拔高陈宫的形象,但是情节处理上,以暗线的手法,隐藏了陈宫与吕布之间的矛盾。再者,“疏不间亲”,吕布也不会再用陈宫之谋,方会殒命。小说隐藏内情,曹操与陈宫之间的利益关系就省略了。

凡顺势而为者胜,逆势而行者败,所以陈宫未必那般大节重义,吕布也并非自私妄断,而曹操更非多疑谨慎,情绪失控也是常事。这样来看,他们才更为真实可信,更有意趣。

继续阅读